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每一个准父母肯定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生是健康的,所以会更加重视起产检这样的产前项目,当是很多时候人不如天意,在一些家庭中,出生就具有缺陷的孩子让整个家庭都遭遇重创。根据年9月原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统计,目前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在5.6%左右,每年约有90万例出生缺陷儿,属于出生缺陷发生率高的国家。每个孩子都带着父母的期待降生在这个世界,当发现孩子天生就带有身体缺陷的时候,父母肯定都是会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的,可是事实无法改变,但孩子出生之后我们就要承担起养育的责任。孩子是无辜的,他们才是受害者,我们赋予他们生命,就应该承担起应尽的义务,面对着存有缺陷的孩子,接纳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点所在。《沉默的孩子》是年英国的一部公益短片,由克里斯·奥弗顿执导,在豆瓣得分高达8.0分。同时,它获得了年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真人短片奖。这部短片时长不足20分钟,但是其中内涵却十分丰富,剧情不拖沓,许多细节引人深思,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短片。这部影片虽然只有短短19分钟,但是却讲出了很多电影两个小时也讲不通透的内涵所在,我想也是因为如此,这部电影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可,荣获得奥斯卡殊荣。这部短片作品中的主人公莉比就是一个有缺陷的孩子,电影向我们通过对比来说明,不同的态度去面对带有缺陷的孩子,他们所展现出的不同成长发展状态。一:老师乔安的到来3岁的莉比出生在一个富庶的中产家庭中,吃喝不愁,衣食无忧。可是不幸的是,她有听力障碍,这导致她听不到别人在说什么,也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相比较于带有身体缺陷的莉比,她的哥哥姐姐都是正常人,他们每天都和爸爸妈妈愉悦的进行交流互动,餐桌上也是充满了欢笑声,然而这并不包括莉比,她就像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被隔阂在一边。莉比的爸爸终日忙于工作,妈妈也有很多事要做,哥哥姐姐要去上学。所以莉比总是孤身一人,就连距离家只有几分钟路程的公园,父母都很少带她去过了。也正是因为总是被忽视和不理解,莉比的脾气越来越怪,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她唯一爱做的事情就是看电视,猫和老鼠是她最喜欢的动画片。而妈妈对她爱看电视这件事却没有一点办法。她似乎从不关心莉比在想什么,她最关心的一件事是——莉比什么时候能学会说话。为了让莉比以后能在社会立足,学会和别人沟通,莉比的父母雇佣了一个手语老师,希望让莉比学会读唇。她认为,这样莉比就可以知道别人在说些什么了,就可以给出回应。于是,口语老师乔安来到了莉比的家。在上课之前,莉比的父亲就很明确的告诉她说,没有什么大的要求,只要莉比能懂得别人说的什么意思,能在上学时候自信一些就可以。然而,作为教育聋哑儿童的专家,乔安深知,让聋哑儿童学会和别人如何交流,要比学会读唇语重要的多。于是,乔安并没有完全按照家长的要求,训练莉比的读唇能力,而是试着和她做朋友。在发现莉比看得懂手语后,乔安便试着和她用手语交流。二:渴望得到理解的莉比乔安老师的到来,让莉比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乔安耐心、细致的引导下,曾经冷漠的莉比,竟然一点点地变得开朗了起来。乔安不是带领莉比每天进行枯燥乏味的课程学习,而是会带着莉比去公园喂鸭子,带她去游泳,去画画,莉比同乔安在一起,笑容越来越多。平时不爱和家人交流的她,开始在餐桌上和家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意思。可这在莉比母亲看来却不符合其期望,她脸色难看的对乔安说:我担心她在学一种我不懂,学校也没人懂的语言!乔安老师给出的建议是,全家人可以都试着学习手语,这样就可以和莉比进行交流。可是,莉比妈妈的回答是:我很忙,哥哥很忙,姐姐也很忙……莉比妈妈着急着要莉比学会唇语,然后送她去上学,因为在她看来只有这样莉比以后才能找到工作,过上正常的生活。在莉比母亲看来,莉比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不需要用这些特殊的方式去特殊对待,在遭到了乔安的质疑时,莉比的妈妈却说当你有了孩子,你希望他们是正常的,你希望他们是完美的。正是心中有了这样的执念,让莉比的母亲一直坚信:莉比就没有听力障碍、能够按照自己所做出的规划,像正常孩子一样过好一生。她强势地对乔安老师说:我是莉比的妈妈,我知道什么是对她最好的。尽管乔安再三提议让莉比去专业学校,接受专业的训练,这样莉比会更幸福,可莉比妈妈还是决定把莉比送进了普通学校。又回到了当初那个空洞而没有声音的世界,莉比面无表情发呆,脸上的笑容再度消失了。在电影的最后,乔安跑到学校去看莉比,隔着铁栏杆,莉比用手语比划出:我爱你,乔安老师眼里含泪,用手语比划出:我也爱你,然后狠下心来转身离去。短片的最后,数据触目惊心:超过78%的听障儿童在普通学校读书,却没有得到专业的支持。三:请更多的理解和接纳有人说,90%的中国家庭的亲子关系都有问题,而问题的核心就在于,作为家长的我们,无法接纳孩子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在一些孩子存在缺陷的家庭,父母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带上同情的目光去看待孩子,也同样的在态度上多了一些迁就和纵容,认为孩子本就已经很无辜可怜,所以尽可能的让他们多感受一些关爱。然而孩子真正想要的并不是简单的同情,他们当然在有了一定的社会接触后会愤怒和自卑于自身与常人的不同,这就需要家长提前对孩子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孩子存在的缺陷,往往都会有解决和弥补的方法,而究其根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家长接纳和理解。我们首先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这不仅是专对于带有缺陷的孩子,对于年龄尚小、能力不足的孩子都应该如此,我们要先在心理上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在此基础上找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方法。我们要告诉孩子接纳自身的不完美,但不等同于屈服,而是要努力弥补缺陷和不足,同时在成长发展的培养方式上,针对其自身特殊来制定一份特殊的方案。我们不要自欺欺人的以我们的想法去让孩子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而是要先进入到孩子的世界中去,先让孩子敞开心扉,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们的想法,给出正确的建议与引导。我是斑马妈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专注育儿知识和分享育儿经验,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lhp.com/jbzs/13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