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听力障碍 > 疾病知识

还在想着发扬孤独症儿童的视觉优势吗快

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有的孤独症儿童存在呼名无反应、充耳不闻的现象,好像听不到别人的话,以至于很多家长带自医院做听力检查,但检查结果是听力正常。比起在听觉方面的劣势,视觉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尽管儿童不能完成听指令的训练,但儿童在模仿和视觉配对方面表现却很好,他们表现得更理解眼睛看到的东西。于是人们提出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要扬长避短,要发扬儿童的视觉优势。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我希望你在读了这篇文章后消除这个想法。

一、孤独症儿童接受信息的通路单一,孤独症儿童的核心障碍是刻板,这与他们接收信息的方式较单一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在视觉和听觉的信息接收上不能进行整合,看到的和听到的是分开的。比如当出示苹果的图片,告诉儿童这是苹果后,接着问儿童“红红的圆圆的水果是什么”,儿童并不知道说的是苹果;或者当被告知红红那圆圆的是苹果后,再出示苹果图片,儿童并不能通过观察图片叫出苹果。即使一边出示苹果图片告诉儿童这是苹果,一边告诉儿童红红的圆圆的水果是苹果,孤独症儿童也不能同时接受这两个信息,要么儿童只接收图片的视觉信息,要么只接受声音带来的听觉信息。

传统的教学注重视觉提示,殊不知,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孤独症儿童视觉接收信息的方式被大大的强化,即使你问他“红红的圆圆的水果是什么”,儿童当时说了“苹果”,他很可能并不是因为听了你的话才给出的答案,而是因为他瞄到了苹果图片。为了证明这个说法,你不妨过一会儿把苹果图片收起来,再问儿童“红红的圆圆的水果是什么”,看儿童只靠听觉是否能回答正确?过一会儿再问的原因是消除因为刚刚教过儿童,可能存在的延宕仿说现象。事实证明过一会儿收起图片后,再问儿童“红红的圆圆的水果是什么”时,儿童不能回答出苹果。

二、孤独症儿童尽管接受信息的通路单一,但并不是说只接收视觉信息就不接收听觉信息了;也不能说只接收听觉信息就不接收视觉信息了。实际生活中,因为大多数人不知道孤独症儿童单一的信息接收方式,所以并不会注意到自己的做法强化了儿童的哪种接收信息的方式。

传统的教学注重视觉提示,而且有些时候家长们意识不到要锻炼儿童的听觉辨别能力。在孤独症儿童身上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当你让儿童指出可以刷牙的、可以喝水的、可以梳头的东西时,儿童能够正确的指出牙刷、水杯和梳子。但是当你问儿童可以刷牙的是什么、可以喝水的是什么、可以梳头的是什么时,儿童却不能回答出“牙刷”、“水杯”和“梳子”。

前者是因为有视觉提示,牙刷呈现在儿童眼前,儿童只要对应上“刷牙的”就能指认正确。也正是因为这样,家长们会认为儿童理解很多事情,却说不出来,把原因归于孤独症这个障碍本身,不再对儿童的能力抱有幻想,因而停止了训练。

而实际上,儿童并没有养成对接收到的不同的声音信息,做出声音反馈的能力。说白了,就是成人没有注意教。特别是对于比较相近的问题,儿童更是“听不清”,比如儿童常分不清“吃胡萝卜的是谁”和“胡萝卜是什么颜色”的,儿童的回答要么都是“兔子”,要么都是“橙色”。所以孤独症儿童急需进行听觉分辨的训练。

在语言行为中,这种训练叫做对话训练,也叫做交互式语言训练。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语言行为的内容,可以参考《语言行为方法——如何教育孤独症和相关障碍儿童》这本书。这是孤独症康复领域为数不多的介绍语言行为方法的书籍,由美国展望教育中心翻译。语言行为方法在国内来说比较先进,又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所以现在还不够普及。但是语言行为必将成为孤独症康复领域中最有效的方法,我们拭目以待!

在与众多孤独中儿童相处中发现,儿童视觉被过度强化,而听觉得不到强化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就相当于达尔文的“用进废退”原理,被强化的视觉能力越来越强,而被忽略的听觉能力越来越弱,使儿童表现出“视觉优势”的假象。听到这里,你还想着发扬孤独症儿童的“视觉优势”吗?赶紧抓住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lhp.com/jbzs/13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