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治疗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图像和文字都具有社会文化符号属性,二者从不同维度表征和建构着社会。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加速了从“文字表意”向“图像表意”的时代转向,这为听障儿童的融合教育创造了机遇。听障儿童的官能受损,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更加依赖视觉通道,尤其是直观的图像符号。年7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平等、参与、共享:新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70年》白皮书,强调要“着力办好特殊教育,努力发展融合教育”。可视化技术在助力听障儿童共享读图时代的立体光影学习场域、推动听障儿童的融合教育方面具有优势。加大可视化技术的教育应用力度从“隔离教育”走向“融合教育”成为全球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向。在我国,融合教育主要通过随班就读方式实现,让特殊儿童享有与普通儿童相同的教育环境,促进特殊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但瓶颈是特殊儿童在常规教育环境中难以获得特殊支持。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梁巍研究员年发布的《随班就读儿童听力服务状况调查》显示,“十二五”期间,听障儿童随班就读占比42.6%,但其中60%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出现诸多困难,95.8%的随班就读学校无特殊资源教室,87.3%的教师因缺乏特殊教育培训而难以提供特殊教育支持。近年来,出现听障儿童“回流”的现象,即随班就读的听障儿童返回康复机构或特殊学校,造成“回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涉及教育政策宏观层面,也涉及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及同伴接纳等人文环境的构建,但缺少面向听障儿童学习需要的特殊教育资源的确是重要因素。白皮书指出要“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加强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在读图时代,更应聚焦听障儿童所偏好的视觉学习,借助可视化对听觉缺陷的代偿作用,开发面向听障儿童的视觉学习资源。随着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不断融合,可视化技术推动学校课程走向个性化和互动化,虚拟现实以高度的交互性和沉浸式著称,在可视化的情境中整体上唤醒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提供立体的意义建构学习场景。然而,在图像商品化的驱动下,可视化技术倾向于迎合消费资本,难以真正观照听障儿童的特殊需要,听障儿童实质上并没有增加多少有意义视觉学习机会。总体而言,我国缺乏面向听障儿童视觉学习的教育资源,从宏观的政策规划、中观的技术标准到微观的可视化技术改造和实验,都亟须加大力度。提升可视化教育资源的交互功效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可见眼睛对个体认识世界的重要性,此言对听障儿童尤甚,因此学界很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lhp.com/jbzs/13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