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听力障碍 > 患病危害

随班就读,为残疾孩子开启融合之旅

去年,南京市成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随班就读实验区。随班就读是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融合教育”在我国的实践形式,旨在打破特殊教育的封闭模式,让残疾孩子有机会和普通孩子一起接受教育,帮助他们尽早、更好地融入社会。南京市上世纪90年代提出义务教育对残疾儿童“零拒绝”,去年在“零拒绝”基础上,遴选44所幼儿园、小学、初中先行试点,为随班就读的残疾孩子提供适合其发展需要的教育支持。实验一年多来,成绩斐然。前不久的开学日,名残疾孩子和普通孩子一起报到,在语笑喧阗中开始了融合之旅、希望之旅。

让“最遥远的距离”成为过去时

年世界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巴黎聋校创立,此后两个世纪,隔离式特教是残疾人教育的主要模式,其弊端是不利于儿童发展社会能力,未来会面临“重返社会”的难题,如若失败就会被边缘化。

20世纪70年代,主张残疾儿童“回归主流”社会的运动兴起。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发表《萨拉曼卡宣言》,动员世界各国发展“融合教育”:提供特殊支持,尽可能让残疾儿童接受高质量的普通教育,为今后实现全面社会融合奠定基础。“宣言”肯定了残疾人融入社会的意愿、能力、价值,表达了对个体差异、平等权利的尊重,是残疾人教育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我国年开始探索融合教育,主要形式是随班就读,主要目的是普及义务教育。随班就读将残疾儿童入学率从年的6%提高到年的72%,但由于缺乏系统支持,教育质量不够理想。

近年来,融合教育进入加速发展期。

首先,政府大力提高随班就读的机会保障。年前,教育部要求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向视障、听障、智力残疾儿童开放;年,教育部将7类残疾儿童全部纳入随班就读范围。目前,在校残疾学生中随班就读生接近60%。

此举最大的受益群体是孤独症儿童。王开洋是孤独症患儿的母亲、省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孤独症工作委员会委员、多名孤独症患儿家长群群主。她说:孤独症的核心是社交障碍,功能康复对环境高度依赖。实验显示,患儿与普通儿童一道生活学习玩耍,社交能力、模仿能力均有显著进步。家长非常希望孩子就读普通学校。

其次,政府着力提高随班就读的质量保障。此次特教改革实验,专业支持成为关键环节。以南京为例,市教育局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合作,学院为随班就读工作提供专业支持、师资培训、科研指导;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参与建设市、区资源中心和学校资源教室,为残疾儿童提供支持与服务。

实验一年来,成就多多。南京实验区随班就读学术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泽慧强调两点:其一,残疾儿童不再被忽视被排斥,而是被







































北京白癜风那里好
北京最好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lhp.com/hbwh/5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