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虽然春天来了,但倒春寒还是令人防不胜防!最近急诊的就诊量也是与日俱增,而细心的李小护在工作中发现,医院的目的,是为了输个液,来预防中风!!!这波操作,李小护表示实在是看不懂......
作为一名专业急诊科护士,有必要好好地来和大家科普下
输液,能预防中风
这是错的!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叫中风?
中风是中医上的通俗说法,我们也叫它“脑卒中”,是指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
一般缺血性脑卒中多见,比如我们熟悉的脑梗死。其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以突然的晕倒,意识障碍、半边肢体偏瘫、言语不清、口唇歪斜为主要特征。
脑梗死作为一种突发性脑部疾病,它好发于任何年龄段,多见于40-75岁之间的中老年人,但根据近几年我在急诊科工作的所见,脑梗死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甚至20来岁的青年也会突发脑梗死。脑梗死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是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前者是因为动脉狭窄,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最终阻塞动脉所致。后者则是因血流中被称为栓子的异常物质阻塞动脉引起,例如心脏血栓脱落的栓子。
了解了中风的病因病理后
我们来说说为什么会有
“输液可以预防中风”的这种说法?
首先,大家熟知,治疗脑梗死,临床上最常用的是活血化瘀,扩血管等等的注射液,它的作用机制是暂时性地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循环血量、改善脑灌注。然而,使用这类药物只会起到短暂的治疗作用,不可能永久疏通血管,并且,这些药物作用于血管,等于提前透支了血管的扩张能力,等真正需要输液时,往往会出现药物耐受,导致治疗效果欠佳。
其次,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很复杂,其中年龄、肥胖、烟酒、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饮食习惯等均可导致发病,在忽略这些致病因素的情况下单纯只想通过输液来干预,这是完全起不到任何预防作用的。
所以!
通过输液来预防中风
这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
Tips:…
李小护在这里提醒一句,预防中风最简单的就是要把致病的危险因素扼杀在摇篮里,比如控制好基础疾病,改善饮食、生活方式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预防中风。
李小护在这里一定还要科普一下过度输液的危害。
身体一有不舒服,很多老百姓第一反应就是要求输液。静脉输液与口服药最大的区别在于,药物可通过血管直接进入人体,迅速到达各个器官起作用。输液的好处是:起效快,作用浓度高,药物不需要考虑消化系统的吸收效率问题和被肝脏分解破坏的问题,剂量可以精确计算。但是缺点同样非常明显,由于绕过了消化道这层人体自然屏障的保护作用,外界物质可直接进入血管内,可以引发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其中最主要的危害有:
危害一:输液过量,导致耐药菌产生
人体固有菌群在正常情况下是相互平衡的,以保证我们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当人体大量的输液时,抗生素造成菌群对药物的敏感性减小,甚至产生耐药菌,最终致使疗效降低,增加了未来感染性疾病的治愈难度。同一种感染,第一次输液有效,到第10次输液就不一定有效了。
危害二:输液影响对肝、肾功能
输液时注射入体内的药物,要经肝脏分解、转化、灭活之后,再经由泌尿系统排出体外。过度输液,肝、肾需承载较大的药物、液体进入人体时所带来的负荷,长期如此超负荷工作,会对肝、肾功能造成不良影响,甚至诱发衰竭。此外,氨基糖苷类药物不仅可能造成肾功能低下,亦可能造成听力障碍。
危害三:输液后导致药物不良反应
静脉输液所造成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病率极高。常见有发热、红疹、瘙痒、肿胀等过敏性反应,严重者还可能休克甚至死亡。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对于输液大家要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就医时请认真听取医生的建议,切不可以自己的主观意愿来干预医生的治疗,请让正规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来为你的健康作主。
《急与疾》:白衣天使灭谣课堂
撰稿:李晓昕
原标题:《灭谣记之输液,可以预防中风?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