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听力学许宏毅博士
仁爱听力学研究所史文迪所长
最近有很多患者或患者家属反映,助听效果变差,听力下降,什么原因?有大前庭患者家属担心孩子是不是又摔了,导致大前庭急性期听力下降?有鼻咽癌病人担心是不是放疗并发症损伤到耳蜗了?还有家长担心是不是助听器过度放大导致噪音性听损了?
但经过仔细的问诊和检查发现统统不是,而是一个特别善于隐藏的元凶:传导性听力损失原因之一----分泌性中耳炎。
划
重
点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为什么小儿听力下降要首先鉴别诊断是否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以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大约90%的儿童在学龄前有过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常见于6个月至4岁间。多数分泌性中耳炎可以在3月内自发性消失,但是约30%到40%可复发,5%到10%的发作持续1年或更长。对于小孩子,咽鼓管比较宽、短、直,成人则比较窄、长、斜,并且小朋友抵抗力不如成人,容易感冒,所以中耳炎在小朋友更为多见。
如何更好地发现和鉴别诊断分泌性中耳炎?
检测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方法:
1、鼓气耳镜:鼓膜活动度减低,使用鼓气耳镜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初步诊断方法。
2、声导抗测试对于大于6个月的儿童,标准Hz的探测音是可靠的,对于小于6个月的儿童,需要具有更高频率的探测音(Hz)。
3、纯音测听和ABR\ASSR的气导、骨导测试出现大于10分贝以上的差值
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持续三个月以上或更长的儿童患者需要检测,单由分泌性中耳炎导致的听力下降最高60分贝,平均28分贝。对于6个月到2.5岁的孩子推荐使用视觉强化,2.5岁到5岁的推荐使用游戏测听,大于5岁的推荐使用纯音测听,分别进行气、骨导测试。
分泌性中耳炎会加重孩子的听力损失,如果只做气导ABR测试不做骨导ABR以及声导抗测试,会认为听力损失加重,甚至误判需要植入人工耳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气导ABR的潜伏期延长特别是I波会延长,波形分化差也会导致经验不足的技师出现误判。
特别是对于有大前庭导水管扩大的病人,要特别区分是大前庭导致听力下降还是分泌性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因此对于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一定要鉴别诊断,排除分泌性中耳炎对病人听力诊断的影响。
宽频声导抗:
HZ声导抗为C型图时,需要判别是中耳积液引起的还是因咽鼓管堵塞引起负压时,可以通过无压和峰压两种不同情况下吸收率曲线的变化,能够有效分辨负压鼓室图是由气体或积液引起的。
不同压力下的吸收率情况
正常声导抗结果
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声导抗呈B型或C型曲线。
声导抗B型:平坦,无峰,多见于中耳积液。
例子:陈**,年出生。双耳朵60分贝听力损失,声导抗B型。
声导抗C型:负压型,鼓室导抗图形状正常,峰值偏向负压且超过-daPa,多见于咽鼓管功能障碍。
例子:徐**,年出生。双耳80分贝听力损失,声导抗C型。
行为测听/ABR/ASSR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做行为测听/ABR/ASSR的骨气导测试时,存在气骨导差,骨导听力会明显好于气导听力。如果儿童有分泌性性中耳炎,ABR的Ⅰ波潜伏期会变长。
行为测听结果(骨导明显好于气导,差值大于10分贝以上)
案例:
病人董**,年11月出生。年双耳ABR65,左侧80分贝和右侧85分贝可见明显Ⅰ波。左侧Ⅰ波潜伏期为1.64ms,右侧Ⅰ波潜伏期为1.53ms。后该病人患分泌性中耳炎,听力下降。年ABR测试,左侧95,右侧70。右侧85分贝才可见明显Ⅰ波,且潜伏期延后变为2.33ms,左侧Ⅰ波消失。
双耳中耳无炎症
双耳患有中耳炎
中耳炎导致神经性听力损失变为混合性听力损失程度加重,容易引起诊断和康复过程中的误诊、误诊以及影响康复效果和延长康复时间。
这期给大家简单介绍了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我们又该如何去辨别,下期跟大家分享一下,遇到孩子长期患有分泌性中耳炎应该如何保证孩子助听器的聆听效果。
·END·
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