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听力障碍 > 饮食调养

如果没有感觉会怎么样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www.wxlianghong.com/

在感觉的基本概念之后,还讲了其中一种重要的感觉——视觉。视觉,提到了为什么有盲点,视觉细胞以及一些视觉现象,另外还提到色觉,讲到了色盲和色觉理论等。今天可以学到的包括:如果没有感觉会怎样?为什么可以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听觉现象有哪些?听力障碍包括什么,老年人耳聋是什么?怎么进行声音定位?味觉包括哪些?痛觉是怎么产生的,受什么影响?哇哦,好多。

在开始讲听觉之前,先讲一个“感觉剥夺”实验,帮助理解一下提到的感觉的意义。年,心理学家首次进行了这样一个实验,实验要求被试安静地躺在实验室一张舒适的床上,室内非常安静,听不到一点儿声音;一片漆黑,还给被试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也就是说被试的各种基础感觉都被限制了,来自外界的刺激几乎都被“剥夺”了。所以我们知道“感觉剥夺”就是指个体和外界刺激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的感觉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号。在这样的状态下,让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会发生什么结果呢?一开始的时候还能安静地睡觉,后来就失眠、躁动。几小时后被试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而且在实验后需要好几天才能恢复正常。所以通过这个实验,你知道了感觉的重要性,来自外界的刺激对维持人的正常生存是十分重要的。◆听觉听觉是人耳在声波的直接刺激下产生的,16~Hz的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其中~Hz是人耳最敏感的区域。上一篇我们讲过换能这个概念,回忆一下:换能是指从一个物理刺激量到另一种形式的转换,因为所有的感觉信息都要转换成一定的形式的神经冲动。在听觉部分,物理刺激量就是频率、振幅和波形,受这些物理刺激影响而形成的心理维度分别是音调、音响和音色。音调、音响和音色应该不用具体解释。但人是怎样分析不同频率的声音,进而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的呢?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些理论。拉瑟福德提出了频率理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这个原理有点像电话机的送话机和收话机的关系(emmm总之就是一起振动)。但是后来人们发现,频率理论难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因为人耳的基底膜不能做每秒次以上的快速运动,那就不能解释人可以听到超过Hz的声音了。赫尔姆霍兹(这是第二次提到赫尔姆霍兹这个人了喔,回忆一下在讲视觉的时候提到了他的什么理论)提出了共鸣理论,也叫位置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所以就像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可以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的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声音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大概是:上长下短,高低相反)。但是后来人们又发现,这种根据并不充分,因为横纤维长短和频率高低之间并不对应。后来冯·贝克西发展了赫尔姆霍兹的共鸣说的合理部分,提出了新的位置理论——行波理论。他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之增高,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他通过一个实验发现,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接近蜗底。行波理论正确解释了Hz以上的声音,但是Hz以下的声音对基底膜的影响就很难解释了。再后来,韦弗尔提出了神经齐射理论,认为当声音频率低于Hz的时候,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频率对应的。声音频率提高时,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单独对它作出反应,它们联合“齐射”就可以反应出较高的声音。这个理论可以对0Hz以下的声音进行频率分析。综上,位置理论适合解释0Hz以上的高频,频率理论适合Hz以下的低频,~0Hz之间,后面三个理论都可以。▲耳朵的构造真的非常复杂,但我没找到详细的图听觉也有一些听觉现象:声音的掩蔽、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等。声音的掩蔽是指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的现象。比如在一个足够安静的房间里,你可以听到针掉在地上的声音,但是稍微有点别的声音的房间里,针掉的声音就被掩蔽了。声音的掩蔽有:纯音的掩蔽、噪声对纯音的掩蔽以及纯音和噪声对语音的掩蔽三种。声音的掩蔽依赖于声音的频率、掩蔽音的强度、掩蔽音与被掩蔽音的间隔时间等。听觉适应是指持续的声音刺激引起听觉阈限暂时提高的现象,其实就是你适应了这个声音强度;听觉疲劳是说声音刺激强度大大超过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是内耳中的科蒂氏器官)的正常生理反应限度,或者特定声音刺激长时间的作用引起听觉阈限暂时提高的现象,就是耳朵累了,严重的话是会导致听力丧失(耳聋)的。听力丧失,或者说听觉障碍,一般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传导性耳聋,这种症状较轻,是由于空气振动传导到耳蜗方面出现问题引起的,这种情况一般可以通过手术矫正;另一种较严重的是神经性耳聋,是由于在耳中产生神经冲动或将神经丑姑娘都给你传导到听皮层的神经机制存在缺陷。但老年人的神经性耳聋是正常现象,叫作老年性聋,是一种对高频音丧失敏感,而且逐年增加的现象。最后一点,当有人喊你的时候,你是怎么知道那个人在你的哪个方位的呢?人的听觉系统可以进行十分有效的声音定位,是通过两种机制评估到达每只耳朵的声音的相对时间和相对强度来完成的。第一种涉及的神经元比较进入每一只耳朵的声音的时间差,也就是说当右边声音响起,进入右耳就更快。大脑还会根据到达的时间差来对空间中的声音源作出精确估计;第二种机制依赖于这个原理:对于声音首先到达的耳朵而言,声音的强度会稍微高一点,因为你的头部本身形成了一个声影而使信号变弱。这种强度差取决于音调波长以头部为对照的相对大小。可以试试看,当你闭着眼睛,一个声音是在你正前方发出的时候,你是不是会下意识转一转脑袋来确定声音的位置。◆其他感觉上一篇讲了感觉的分类,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因为其他感觉就没啥特别的,比较简单就合在一起讲好了。我们讲感觉分为内部和外部感觉,现在外部感觉已经讲了听觉和视觉,还有嗅觉、味觉、肤觉和痛觉。嗅觉是最古老、最基本的感觉,小朋友刚出生的时候其实是看不清的,但是一小时内他就可以根据嗅觉辨认出食物来源。嗅觉和味觉常密切地共同起作用,感冒的时候,鼻道被堵住,就会觉得菜就很没味道。味觉包括酸、甜、苦、咸四种,不过近年来也发现了对第五种味道——“鲜味”起作用的感受器。另外还有肤觉,就是皮肤感受到温度、压力的感觉。内部感觉包括有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动觉为我们提供运动过程中身体状态的反馈信息,没有它,你就不可能协调很多自主的运动。动觉通常会和触觉相整合,当你闭着眼睛捡起一个物体,你的触觉猜测这是个石头,而动觉告诉你有多大。平衡觉也叫静觉,跟内耳的前庭器官有关,我们知道的晕船这种现象就是前庭器官受到刺激引起的。当你的视觉提供的是静止的信号,而前庭觉提供了运动的信号时,就感觉到恶心。◆痛觉最后提一下痛觉,痛觉就是身体对于潜在的危险刺激的反应,它存在于外部的皮肤感觉也存在于内脏感觉中,内脏感觉比如肚子疼。痛觉对我们有保护性作用,在决定你感到疼痛的程度上,你的情绪反应、背景因素以及你对情境与实际的物理刺激一样重要。心理背景如何影响你对痛觉的知觉呢?对疼痛的生理反应包括疼痛刺激部位的感觉反应和在大脑和脊髓之间传送的神经冲动。想象当你在接电话的时候不小心磕到了腿,然后你开始揉,这个时候你对脊髓发出了抑制信息。但是如果电话里有急事,你的大脑发来的信息也可能关闭闸门,以使你避免因疼痛而分心。这是罗德尔·梅尔扎克的门控理论,认为脊髓中的细胞像神经闸门一样切断和阻止一些痛觉信号进入大脑,而允许其他信号进入。大脑和皮肤中的感受器向脊髓发送开门还是闭门的信息。他还提出了一个神经矩阵论,认为人们常常经历一些没有物理起因的疼痛,这种情况下,疼痛完全来自于大脑。以上,感觉就讲完啦。接下来是知觉的内容,包括有知觉的特点、知觉组织原则、深度知觉、运动知觉以及为什么会产生错觉(可能是后天才能讲到)各种。

晚安

木欣欣本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lhp.com/ysty/108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