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新宝等
医院
摘自《中国循证儿科杂志》年第1期
1病史女,5月龄。因“咳嗽4~5d,偶伴面部发绀”入医院。生后因“早产、低血糖、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在外院住院,后因频繁呼吸暂停曾2医院NICU住院治疗,给予抗感染、辅助支持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
孕产史:母孕后期羊水过多,妊娠期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增高,孕28+5周因重度子痫前期、肾功能不全行剖宫产分娩,新生儿出生体重g(>P75,纠正胎龄)。患儿系G3P1,母既往两次孕早期自然流产史,否认遗传性疾病家族史,父母非近亲婚配。
2体格查体入院查体:T36.5℃,R30min-1,Pmin-1,身长60cm,体重4.5kg。神志清楚,反应可,尖颅,枕骨后凸,前囟平软。两侧面颊不对称,前额可见火焰状红斑,压之不褪色,双眼外突,口唇红润,舌大外凸明显,不能回纳入口腔(图1A),双耳可见折痕及小切迹(图1B)。
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支气管管状呼吸音及少许痰鸣音,心音有力,心律齐,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腹平软,肝肋下扪及3cm,剑突下扪及2.5cm,质软,脾肋下未扪及,可见脐膨出(图1C)。女童外阴,大阴唇肥厚,四肢活动自如,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图1本文BWS病例的特殊面容和脐疝
注:5月龄:A:巨舌和面部火焰状红斑;B:耳小切迹;C:脐膨出。9月龄:D:巨舌和面部火焰状红斑;E:脐膨出。12月龄(术后2周):F:巨舌显著改善;G:术后脐部形状如正常儿童
3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和肝肾功能指标均未见异常,甲状腺指标正常。
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提示肺炎,局限性隔膨升;腹部B超提示肝肿大,卵巢增大;超声心动图提示肺动脉狭窄、卵圆孔未闭。
4初步诊断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
5诊疗经过诊治经过:住院期间3次呼吸困难发作,均在剧咳或喂奶时发生,给予吸氧、对症处理后可恢复。入院后结合患儿特殊面容,脐膨出,肝肿大,考虑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BWS)可能,取患儿外周静脉抗凝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MS-MLPA技术进行11p15.5区域BWS相关印迹基因拷贝数及甲基化状态的检测,结果显示印迹中心2区(IC2)KCNQ1OT1甲基化位点丢失(图2),确诊为BWS。
图2本文BWS病例11p15BWS相关区域异常甲基化检测结果
注:黑色箭头:甲基化位点丢失;红色曲线:正常参考信号;蓝色:患者检测结果
随访:患儿生后体重增加良好,3月龄3.5kg,4月龄4.5kg,10月龄9.5kg,12月龄11.5kg。运动发育稍落后,4月龄可抬头,9月龄能坐,10月龄时尚不能翻身。随访至13月龄能扶站、扶走。6月龄行DST检查DQ42,MI45,12月龄复查基本正常(DQ83,MI86)。
9月龄随访仍可见巨舌、火焰状红斑(图1D),脐膨出明显(图1E)。巨舌所致喂养困难及反复呼吸困难发作较6月龄前明显好转。12月龄因舌体过大致发音障碍在医院行舌减容整形术+脐疝修补术,术后伤口愈合良好,舌体明显缩小(术后2周,图1F),脐部形状如正常儿童(术后2周,图1G)。13月龄随访已能发“ba”等单音节音,17月龄随访可发双音节音,血AFP正常,腹部CT未见肿瘤性病变。目前每3个月随访血AFP,腹部B超,并指导喂养。
6最终诊断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
7讨论BWS(MIM#),又称脐膨出-巨舌-巨体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过度生长综合征,于20世纪60年代报道。据估计BWS的发病率至少为1∶。有报道体外人工辅助生育技术授精儿童BWS的发生率较正常授精儿童为高。国内目前报道10余例,均为临床诊断,且缺乏长期随访资料。
BWS由11p15.5区域母源或父源性印迹基因表达缺陷所致。基因印迹是一种表观遗传修饰,指体细胞来源于不同亲代的一对等位基因发生的差异性表达,即机体仅表达来自亲本一方的等位基因,而另一方不表达或很少表达。印迹基因最具特征的标志是DNA获得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其他特点还包括常成簇存在;一般都有印迹中心(imprintingcenter,IC)又称差异甲基化区(differentiallymethylatedregion,DMR);11p15区域印迹中心有H19DMR(IC1)和KvDMR(IC2)(图3)。BWS多为基因变异的偶发病例,仅少数病例伴家族遗传。常见于BWS的11p15.5印迹基因簇异常主要包括:①母源性IC2去甲基化,见于50%BWS病例(本文病例即存在该类异常,图2和3B),该甲基化异常会引起KCNQ1QT过度表达,从而导致KCNQ1和受其调节的CDKN1C基因表达下降(图3B)。CDKN1C是一种生长抑制基因,其表达下降会导致临床出现过度生长、器官增大;②母源性IC1获得甲基化,该异常约见于5%的BWS病例;③其他还可检测到父源性单亲二聚体、11p15.5区重复、倒置、移位、微缺失和微重复等基因改变。应用MS-MLPA可检测到11p15.5区域微缺失、重复、基因计量改变、DNA甲基化改变和父源性单亲二聚体等。本文病例具有BWS典型临床表现,基因检测结果提示11p15.5IC2区低甲基化,因此本例为BWS基因确诊。
图p15BWS相关区域和印迹中心示意图
注:A:正常11p15区域。B:母源性IC2去甲基化导致KCNQ1和CDKN1C基因表达下降。
就BWS而言,大多数患儿并无同患此病的父母,对于该症的同胞以及后代的影响有所不同(表1)。对具于阴性家族史(约占85%),染色体核型正常的BWS患儿,如分子遗传学检查提示IC2低或高甲基化且无基因异常,以及父源11p15UPD,其同胞和子代患BWS的风险较低;如患儿父母一方为CDKN1C基因变异,则其同胞和子代患BWS的风险为≤50%。对具有阳性家族史(占10%~15%)。染色体核型正常BWS患儿的同胞及子代患BWS的风险为≤50%。对于单卵双生双胞胎(约占1%)BWS患儿,其同胞和子代患BWS的风险较低。
表1基于家族史和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的BWS先证者的同胞和子代患病风险
注:1)BWS患者中20%无阳性家族史,有11p15UPD;2)没有异常核型的BWS患者中约5%发生CDKN1C突变
关于BWS至今仍无一致的临床诊断标准,在正常人中少见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明确的家族史,巨大儿(身高、体重>P97,耳皱褶及切迹,巨舌,脐疝,内脏(肝、脾、胰、肾、肾上腺等)肥大,胚胎类肿瘤,偏身肥大(身体的一个或多个部分不对称),肾上腺皮质增生,肾脏异常(结构异常、巨大肾、肾钙质沉着、晚发型髓质海绵肾),腭裂,胎盘间质发育不良,心脏肥大,心肌病(少见)等。在正常人中不少见的次要临床表现包括:羊水过多,早产,新生儿低血糖,面部火焰状红斑及其他的血管畸形,特殊面容(中面部发育不全、眼眶皱褶),心脏结构异常,腹直肌分离和骨龄提前等。本文病例孕28+5周发现羊水过多,生后新生儿期低血糖,巨舌,脐疝,双耳折痕、额部火焰痣,腹部B超提示肝脏和卵巢肥大,超声心动图提示肺动脉狭窄、卵圆孔未闭,符合BWS临床诊断标准。此外,BWS需与其他一些亦具有过度生长表现的疾病相鉴别,包括Simpson-Golabi-Behmel综合征、Costello综合征、Perlman综合征、Sotos综合征和Maroteaux-Lamy综合征。
BWS患儿基因型与其表型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检测到H19IC1高甲基化和父源UPD嵌合体的BWS患儿,其肾母细胞瘤和肝母细胞瘤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变异;腹壁缺损与CDKN1C和IC2分子变异有关;IC1/IC2分子变异和父源UPD嵌合体基因变异与偏身肥大有关;所有肾肿大和近半数集水管系统异常的BWS病例存在IC1基因变异;有阳性家族史者(10%~15%的BWS患儿)中可检测到CDKN1C变异、IC1微缺失和IC2微重复等。腭裂与CDKN1C变异有关;发育延迟与11p15重复变异有关;重型BWS表型与父源11p15UPD嵌合体高变异。本例患儿为IC2异常,表现为脐疝,与文献报道较为一致。Sasaki等报道日本BWS患儿中H19-DMR(IC1)高甲基化发生频率较欧美BWS患儿低,而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高。
BWS患儿的临床管理主要针对巨舌、腹壁缺损、新生儿低血糖等处理,长期随访的目的是为早期发现肿瘤并干预。本文病例在12月龄时予脐疝修补术,术后脐部形状如常。50%的BWS患儿新生儿期伴有暂时性低血糖,随着年龄增长血糖正常。本文病例在新生儿期亦有低血糖,给予鼻饲及输葡萄糖治疗后血糖恢复正常。BWS患儿巨舌可随面颌发育变得不显著,但某些舌体特别巨大的患儿可能导致呼吸、喂养和发音困难,影响牙齿的发育,甚至面容异常等。目前认为舌前部菱形切除+后部∧形切除,能明显减少舌的体积,并保持舌的功能,尤其是味蕾的保存。本文病例巨舌明显,不能回纳入口腔,婴儿早期影响呼吸、进食,伴反复呼吸困难发作,婴儿期末则影响发音,12月龄时外科评估后予舌减容术,13月龄患儿进食及发音困难明显改善,舌体明显缩小变薄,可完全回纳入口腔。
大部分BWS患儿预后良好,与正常儿童相比,一般没有显著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延迟,但部分BWS患儿可能因巨舌或听力障碍而存在语言问题。本文病例运动发育稍落后可能与早产、巨舌所致生后反复呼吸困难发作和缺氧等因素有关,需长期随访其精神运动发育情况。但BWS患儿儿童期,尤其4岁前罹患胚胎性肿瘤的概率是正常儿童的倍,主要为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也有肾上腺癌、横纹肌肉瘤和成纤维细胞瘤等报道,成人后患肿瘤的风险并不增加。此外,也可见肾上腺皮质癌、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等。目前建议BWS患儿每3个月随访腹部超声至6~8岁,每6周进行AFP检查至4岁。本文病例17月龄随访血AFP正常,腹部CT未见肿瘤性病变,仍在定期随访中。
结合BWS发病率不低,临床表现多样,总体预后良好,但仍有儿童期胚胎性肿瘤相对高发的风险,因此临床医生需要对BWS加强认识并及时诊断,诊治过程中需多学科合作长期随访,可开展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对于不典型病例的诊治,进一步积累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资料,比较中国BWS患儿与其他国家,尤其是欧美人群的基因异常的发生频率,提供遗传咨询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
小孩得白癜风能治愈么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