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论坛里有家长问:宝宝已经很大了,快两周岁了,但是还不会说话,当有声音刺激的时候她总喜欢挠耳朵。是不是听力出现了问题呢?
每千名新生孩子中有1~3名患听力障碍
我国7岁以下耳聋有80万,每年还在以3万人的速度增加,每名新出生的孩子中就有1~3名有听力障碍。因此,国家卫生部颁布《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规范实施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总体目标是早期发现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并能给予及时干预,减少对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发育的影响。
出生48小时后做初次筛查
医院出生的宝宝,医院的要求下接受听力筛查。通常是在出生48小时后接受初次听力筛查,初次筛查没有通过,要在出生后42天接受复筛。如果复筛没有通过,要在42天至3个月内开始相应的听力学和其他医学评估,以明确诊断。
目前普遍采用的是耳声发射技术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原理主要是:耳声发射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耳声发射代表耳蜗内主动耗能的机械活动,这种主动活动机制被认为是正常耳蜗功能的一个极重要的部分。由于该项技术具有客观性、敏感性和快速无创伤性,因而适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
一旦自己的宝宝不能通过听力筛查,父母往往会产生焦虑和不安。“家长需要对听力筛查结果有个正确的认识。”一般来说,不能通过听力筛查仅仅表示听力学意义上可能存在异常,可能存在耳蜗的异常,也可能由于耳道狭小或堵塞影响了声音的传导(如在新生儿早期,羊水或胎粪等可能堵塞耳道),还可能是环境噪音过大或孩子配合不佳(活动或哭吵)所致。
如果首次筛查不能通过,父母不必过分担心,但必须进一步复查。若经过2~3次复查仍无法通过,则应进一步检查,争取在出生后3个月内作出明确诊断。
爱挠耳朵、摔跤家长要 即使通过了新生儿听力筛查,一些后天性的因素也会造成听力障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孩子摔倒撞击头部;避免接触噪音刺激;禁止使用对听力有损伤的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奎宁;尽量避免孩子感冒高烧等。
一般来讲,孩子刚一出生就能听到声音,虽然他们不会做出主动的反应,但他们却能在声音的刺激下产生下意识的反射活动,比如避开他的视觉在他耳旁敲击物品产生声音,他会做出眨眼、身体抖动等动作;4个月之后,孩子就有了主动寻找声源的能力,听到强的声音刺激后会用眼神或转动头去寻找。一岁左右的孩子,就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话,按照语言命令做出一些简单的动作;两周岁时能听懂简单的语言。如果在哪个年龄段发现孩子的反应不相符,就应该对孩子是否有听力障碍产生怀疑了。
另外,孩子喜欢挠耳朵或是容易摔跤,都有可能是因为耳朵出现一些问题造成的,医院检查。
宝宝喜欢挠耳朵图片来自红动中国
有听力障碍6个月内干预最好
家长一旦确定孩子听力异常,一定要及早干预和治疗,针对病因对可纠正性听觉障碍患儿进行相应的药物、手术治疗,进行听力补偿或重建。
目前来讲,明确为永久性听力损伤者,要在6个月内接受干预。被确诊为听力损失的患儿经跟踪随访,有的戴上了助听器,有的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进行了系统性的康复训练与治疗,言语发育基本上未受明显影响。
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在出生时就发现有听力损伤,经康复语言训练,到3岁时可以掌握个到个单词;如果到两岁时才发现有听力损伤,即使进行康复训练,到3岁时也仅能掌握不到个单词。
有遗传史人群要接受孕前诊断
如果夫妻双方或一人是聋人,或有耳聋家族遗传史,通过耳聋基因检测可明确病因,指导生育,降低遗传性耳聋的风险。对符合耳聋产前诊断适应症的孕妇,在妊娠期对胎儿进行耳聋基因检测,推测胎儿听力是否正常,帮助选择听力健康的后代,减少聋儿的出生。
严格来讲,正常育龄人群也要通过检测,确定是否携带耳聋基因突变,如果双方都携带耳聋基因,那么他们生育聋儿的几率为25%。
综上所述:宝宝总是喜欢挠耳朵,很可能是听力出现了问题,这是真的哦。
栏目介绍:
《每日知识》主要是为奶爸或者宝妈扫清一些知识误区,内容主要是针对一些育儿传言,通过分析来为大家答疑解惑,从而判断这些流言的真伪。
年7月18日第一期:宝宝总是喜欢挠耳朵,很可能是听力出现了问题,这是真的吗?
或者把你看到喜欢的、有用的文章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方法一
点击本文标题下面的蓝色字体“无声创业梦之店”,点击方法二
微信通讯录页面,打开微信“订阅号”、点击右上角的“+”,输入微信号“Sena-Q”或“无声创业梦之店”,点击关
北京白癜风治疗北京白癜风到哪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