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生物选其一。
(二)专业设置1.学制
专业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8年。
2.学位
授予理学学士
(三)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听力与言语语言康复治疗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职业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成为能够在各级医疗单位、残联、民政、教育等相关机构及政府管理部门等从事听力与/或言语语言康复服务、教育、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四)核心课程康复医学概论、中医基础理论、人体发育学、声学语音学、听语神经基础、言语治疗学总论、言语听觉科学基础、儿童语言发展学、诊断听力学、临床听力学、小儿听力学、构音障碍、儿童语言障碍、运动性言语障碍、失语症、吞咽障碍、嗓音障碍、助听器学、认知-交流障碍、辅助沟通交流技术、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等。
(五)专业发展与人才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重视的程度和对健康和医疗保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将近2亿,并以年均3%速度增长,而其中1/3以上的老人都有听力问题。依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推算,我国约有听力残疾患者万人、言语残疾患者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3.5%,为六大残疾之首,然而他们当中很多人都难以得到正规的听力学康复及言语矫治。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经过系统训练的康复治疗师,尤其是听力与言语康复治疗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远远落后于康复医疗实际的需要。若按卫生部要达到听力与言语康复的基本要求,尚缺听力学专业人员17万人,言语矫治专业人员约14.2万人。此外,现有从事本专业的大部分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完善,缺乏系统性、专业性的训练。而现在每年毕业的本科生不超过人,这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
专业基本情况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隶属康复医学院,于开始正式招生。现有在校生人。本专业一直以来,坚持以学生为本,以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兼具中西医结合特色的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听力师或言语治疗师。
三师资力量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医院的专家团为主,同时还聘请了国内外多所大学及机构的听力学和言语病理学专业的教授、学者。目前,言语语言康复专任教师6人;听力学专任教师3人,均具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定期邀请美国杜肯大学、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台湾亚洲大学等知名高校专家开展讲座及授课,以提升国际化视野,促使专业尽快与国际接轨。并大力支持中青年专任教师赴国内外相关机构进修学习。▲重视对外交流合作,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名师大讲堂”活动
四就业前景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为培养高层次的听力及言语康复人才而设。听力师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配合临床进行听力相关疾病的诊治和助听器的验配,为听障患者提供临床检测、诊断、治疗、康复、教育、预防等多项服务;言语治疗师将针对各种类型语言-言语沟通障碍患者进行鉴定、评估、治疗和预防以及为吞咽障碍有困难者提供服务,以满足听力障碍及言语障碍的患者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级医疗单位的耳鼻喉科、儿保科、新生儿科、健康体检医院、听力言语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等从事听力或言语语言康复服务、教育、科研及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企事业单位,如助听器、人工耳蜗、听力检测设备等企业从事销售、培训、研发等工作;还可自主创业进行听觉装置(助听器、人工耳蜗)验配、听力与言语康复训练、指导、咨询工作;或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工作。
五教学资源与实训设施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任教师主持和/或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省级数字化精品课程1门,协同建设形成性评价、康复治疗等多个校级教学团队。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实训平台下设听力测试实验室、言语-语言实验室及吞咽实验室等3个实验室,总建筑面积㎡,现有各种听力、语言-言语康复设备总价值达四百万,有力地保证实验实训教学的实施。
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医院、省医院及听力言语康复中心,包括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为学生完成实习提高了有力的保障。
六学生园地
注重发挥优势特色,推进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中医特色鲜明、着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水平人才。近年来,通过从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台湾亚洲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引进优质的专业课程,提升学生专业和科研素养。同时,建立学校、学院和临床教师三级联合督导,严肃学风、考风,专业教师、学生定时反馈,以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知行合一,技绎康复”康复技能大赛、社区爱心义诊等特色活动,以培养其专业认同感、提高社会责任感。各类知识竞赛、文娱活动的举办,极大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康复技能比赛以及文体活动▲专业学生参加“三下乡”志愿服务
图文来源:康复医学院
排版设计:李凌
责任编辑:路钰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