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听力障碍 > 相关医院

科普听力障碍的音乐疗法

题目

听力障碍的音乐疗法

定位

科普

阅读时间

字,约8分钟

作者

小包餐巾子

音乐治疗概述

音乐治疗是音乐学与临床医学、应用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美国Temple大学教授K.Bruscia是这样定义音乐治疗的:“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干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运用各种各样的音乐体验,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动力的治疗关系,帮助治疗对象达到积极健康的目的。”

国外的研究者对于音乐和情绪的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早在年,Wedin的研究就清楚地表明:协和音、流畅而快速的节奏、大调和高音通常与愉悦、欣喜相关联,而不协和音、慢速的节奏、小调以及低音则常常与凄怆、忧伤相关联。Bmner,GordonC.()研究表明“快速音乐比慢速的音乐更令人愉悦和兴奋”。GabrielaIlie()等人研究结果也显示“快速的音乐比慢速的音乐更能激发人的动力”。对于音乐的速度和节奏为何容易引发情绪的变化,Donald.A.Hodges()给出的解释是:“人本身就是具有共振功能的有机体,能够产生和接受能量和力,而音乐也是能量和力的一种外化形式,当有机体与音乐彼此间产生和谐共振时,就自然导致人的愉悦感,反之,当两者之间不是和谐共振时,原本期待的协调一致性就出现了失衡,便会导致不愉快。”

Meyer()认为是音乐结构要素出人意料的组合,会引起人们的一种期待,当这种期待由于音乐中出现未曾预料的结果而受阻时,对音乐的情绪反应即被唤起。而速度的变化最容易引起出人意料的结果发生。Roederer()则跳出就音乐研究情绪变化的局限,从神经生理学上予以解释,认为音乐的反应是依赖过去经验基础上的期待,当一个出乎意料的音乐事件出现时,对陌生信息的加工依赖大量的神经活动参与,因此就诱发了情绪的改变。

而音乐化的干预,不仅可以改善和调节情绪,还能对个体的大脑神经发育产生广泛的影响,加强并改善大脑神经系统的信息沟通,使运动系统、听觉系统、边缘系统等多个脑区得以锻炼和发展。音乐能陶冶人的性情,塑造良好的性格,训练注意、记忆、想象等多种能力,这都有利于儿童个性及行为方式的调整。

听障儿童的音乐治疗

听力障碍儿童一般指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受损,因而无法听清周围环境和语言声音的儿童群体。听力障碍对儿童的言语、认知、个性以及社会性发展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对发音语言表达影响尤为严重。一般听障儿童都伴随发音不清、表达不流畅、对语言理解力不足等情况。因此,音乐治疗在促进听障儿童言语发展的同时,也可对其认知及社会性发展进行干预。通过音乐治疗活动,听障儿童可以更好地学习聆听、表达,在团体治疗活动中学会与人分享、合作以及自我控制等社会技能,增强自信心,激发与人交往的兴趣,与社会正常生活融合。

听障儿童的音乐治疗形式包括歌曲演唱和乐曲演奏。对于音乐和乐器演奏的选择一般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慢至快的原则。如学习唱歌时,可以将整首歌曲分解进行学习,治疗师唱前半部分,儿童唱后半部分,之后再调换顺序演唱。治疗师演奏乐器时可以先由一样乐器开始,待儿童每种乐器都聆听过后再逐渐增加乐器,感受不同乐器的合奏与单独演奏之间的差异。

治疗师在制定音乐方案时,只有充分考虑儿童的情绪类型、行为表现,选择恰当性质的音乐,才能有效地控制幼儿的情绪行为,让儿童更好地融入康复活动中。对于冲动好动的儿童,应从正性音乐入手,逐步向中性、负性过渡,循序渐进地疏导其高亢的情绪。对于内敛忧郁的儿童,则可从负性音乐入手,逐步向中性、正性过渡,慢慢诱导出积极欢快的情绪。

音乐故事也是一种促进听障儿童身心发展的有效形式。例如,设计简单的音乐故事,要求儿童根据治疗师的描述将内容表现出来:像“小猫咪早晨醒来,轻轻地叫了一声”,在轻柔的音乐环境中儿童能够理解并发出轻轻的“喵”声;“这时,一只小狗来敲门,大声的叫它起床,”治疗师通过音乐提示音量变化,另一个小朋友大声的叫“汪”;“然后他们见面来,在一起愉快的交谈,”这时儿童就可以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自由表达小猫、小狗谈话时的情景。类似这样的音乐活动,涉及发音、认知、表达、聆听等能力的培养可以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使他们愉快地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学会等待,学会与其他同伴互相配合。在单独以及合作表演的过程中治疗师创造出一个和谐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听障儿童享受自己的表演,增强自我价值感以及自信心。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应有足够的耐心以及清晰的思路去引导活动,同时家长作为辅助者也应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来,帮助儿童更好地完成活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参考文献:

[1]WedinL.AMultidimensionalStudyofPerceptual——EmotionalQualitiesinMusic.ScandinavianJournalofPsychology,,(12):-

[2]Bruner,GordonC.Music,MoodandMarketing,JournalofMarketing,,54(4):94

[3]GabrielaI,WilliamF.T.AComparisonofAcousticcuesinMusicandSpeechforThreeDimensionsofAffect.MusicPerception,,23(4):

[4]DonaldA.Aodges,HandbookofMusicPsychology,UniversityofTexasatSanAmosio:IMRPress,.16-17

[5]MeyerL.B.EmotionandMeaninginMusic.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65

[6]RoedererJ.G.ThePsychophysicsofMusicalPerception.MusicEducatorsJournal,,60:20-3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lhp.com/xgyy/107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