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选自《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54(3):-.
本共识涵盖基本概念、流行病学、危害性、临床表现、早期发现与诊断、预防保健、干预、听觉康复训练及展望等内容,本文仅就干预部分进行阐述,感兴趣读者可订阅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年第四期。
干预
老年听力损失的治疗和干预与其病因密切相关。首先强调对原发疾病的治疗,同时按照听力损失程度选择适宜的干预方法。早期以药物和聆听训练为主,效果不佳时酌情验配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
一、药物
对于常见内耳疾病,如突发性聋、梅尼埃病等所导致的听力损失,应参考相关临床指南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伴有耳鸣的患者可使用药物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如银杏叶提取物等);对伴有眩晕的患者要积极查找原因,通过药物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对于伴有全身慢性疾病的老年听力损失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并开展听觉保护性随访;对于伴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建议尽早使用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
二、助听器
助听器是帮助老年听力损失患者提高听力、改善听觉言语交流的有效手段,但在未经充分医学评估和听力学评估的情况下,应避免不恰当使用助听器。
为老年人验配助听器的关键是使其能在不同聆听环境下轻松理解言语,重新获得对声音的真实感受,最终接受助听器并从中获益。
(一)助听器验配适应证及一般原则
1.轻、中度听力损失者,尤其是安静环境下言语识别率较好者,建议首选助听器作为听力补偿手段。
2.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者,在佩戴助听器后不能满足听力基本需求时,要及时考虑人工耳蜗植入。如暂时不具备手术条件,则仍建议使用大功率助听器。
3.双耳听力损失者,推荐双耳验配助听器。
(二)验配前的医学评估和听力学评估
助听器验配前应请耳鼻咽喉科医师进行专科医学评估。听力学评估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和言语测听以及不舒适阈测试。综合分析测试结果,明确听力损失的性质与程度。对怀疑有认知或中枢处理障碍的老年听力损失患者,应请神经/精神科医师进行认知能力及中枢功能等相关检查。
(三)助听器验配流程
1.助听器预选:老年听力损失可能存在持续加重的趋势,选择助听器时应留有一定备用增益空间;对年龄较大且手指灵活度欠佳的患者,推荐选配耳背式助听器;对轻、中度听损者可选用较舒适的"开放耳"助听器,也可制作硬耳模。总之,老年听力损失患者应尽量避免选配定制式(耳内式、耳道式、深耳道式)助听器。
2.助听器验配:助听器的验配水平直接影响其使用效果。因此,建议老年听力损失患者到专业医疗机构或有资质的助听器验配中心进行验配。验配师可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场景,根据患者的感受适当调整助听器参数,增进其对助听器的适应。
3.验配后评估及处置:老年人佩戴助听器欲达到满意效果,在验配前、后过程中都要进行精准微调,且避免过多使用程序选择功能。对于学习接受能力良好者,可根据其需求推荐适合的助听器辅助装置。
4.助听器的使用及维护:应仔细地向老年听力损失患者和/或监护人交待使用助听器的各种注意事项。
5.跟踪随访:助听器验配后要进行定期随访,了解助听器的使用以及患者听力损失的变化情况,据此优化调整助听器参数或转诊至专科门诊做进一步诊治。
(四)助听器验配的注意事项
1.遇到以下情况应首先考虑转诊就医,暂时不宜验配助听器:(1)传导性听力损失;(2)3个月内的突发性听力损失;(3)进行性或波动性听力损失;(4)伴有耳痛、耳漏、耳鸣、眩晕或头痛;(5)外耳道耵聍栓塞或外耳道狭窄/闭锁。
2.对于言语识别率过低,有中枢病变和/或认知障碍的老年听力损失患者,应耐心解释助听器效果的期望值。
3.耳鸣可能会影响助听器的使用效果,但部分患者佩戴助听器后耳鸣会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应耐心向患者解释并建议其尝试佩戴助听器。
4.在使用助听器过程中,如果出现听力下降、头晕等不适症状,应及时转诊至专科医师进行评估。
(五)康复指导详见下文听觉康复训练部分。
三、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解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最为直接有效的康复手段,对改善老年人言语识别率和交流能力有良好效果。目前我国老年听力损失人群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比例偏低,可能与认知观念、经济收入、保险政策以及担心手术风险等因素有关。
(一)老年人工耳蜗植入的适宜人群
老年听力损失患者既往具有良好的听觉言语基础,人工耳蜗植入后多效果明确。临床上应结合老年患者自身的预期寿命和听力下降趋势综合考量,当符合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适应证时,应尽早植入人工耳蜗,提高生活质量。
适应证包括:(1)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依靠助听器不能进行正常听觉言语交流;(2)能耐受全身麻醉手术;(3)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本人及家庭对手术效果有合理的期望值;(4)能够坚持听觉康复训练并有良好的家庭支持;(5)通过术前中枢功能和认知功能评估。
(二)老年人工耳蜗植入的安全性
临床研究显示,老年人工耳蜗植入者麻醉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其他年龄植入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由于老年患者常伴发其他全身疾病,且衰老引起的身体机能降低程度存在个体差异,出现麻醉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的概率不等,因此术前、术中的综合评估极为重要。
(三)老年人工耳蜗植入的效果
老年听力损失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后,各频率听阈改善显著;术后的言语识别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在安静环境下的言语识别率与60岁以下成人语后聋植入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于助听器,人工耳蜗可更好地提高老年听力损失患者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率和理解能力。
由于老年听力损失患者植入效果的个体差异较大,评估时更应注重患者主观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以及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交流能力的有效提高。
(四)康复指导详见下文听觉康复训练部分。
本文编辑:金昕
戳原文,更有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