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听力障碍 > 疾病知识

痴迷地铁站刷卡滴滴声,3岁男童的癖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在哪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412/c9oekn7.html

极目新闻记者刘迅

通讯员薛源

3岁男孩不爱和人交流,却对地铁站刷卡发出的“滴滴”声非常痴迷,不管大人如何劝说,他都不肯离开。家长没想到,这个特殊爱好竟是被诊断为孤独症,幸亏发现及时,目前已开始进行训练治疗。

4月2日是第14个世界孤独症日,医院专家提醒,孤独症儿童1岁左右就会出现明显异常表现,2至3岁是最佳治疗时期,早发现、早干预,有望带孩子走出“封闭的自我世界”。

活动现场小朋友表演

男孩爱听地铁刷卡“滴滴”声

3岁的洋洋(化名)家住武昌,自从出生后,洋洋看起来和其他孩子没有不同,可在1岁时,妈妈带他坐地铁,当大家进出站刷卡发出“滴滴”声时,平时不爱笑的洋洋表现得非常兴奋,甚至一脸陶醉。此后,每次坐地铁听到这一声音,洋洋都会很专注,不管大人如何劝说,他都不肯离开。

此外,妈妈还发现洋洋有些奇怪,从不主动找小朋友玩,也不开口叫人,甚至也不和大人互动,逗他时偶尔有短暂的眼神对视,其他时间只会自己玩。担心孩子发育有问题,妈妈顶着压力,去年带洋洋到医院儿童保健科神经心理专科就诊。

医护给小朋友送礼物

该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张传杰发现,一两岁的孩子正是对父母很依恋的时候,而洋洋不仅不理人,不与人目光对视,也无法与人正常交谈,面对简单沟通,他要么低头不语,要么只会重复问题。医生还发现,他手拿玩具车,也只玩车轮一个部位。

“这符合自闭症的特征。”张传杰说,检查判断,洋洋确诊为孤独症。好在年纪小,适合干预治疗。在医院儿童保健科训练中心干预训练1年后,目前,洋洋能与人眼神对视,简单对答。

自闭症最佳康复期在6岁前

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像洋洋这样的孩子每年确诊多例。据悉,全世界范围内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率在逐步上升,据年美国疾控中心统计数据,孤独症的患病率为1/54,男孩发病率是1/34,男孩发病率普遍高于女孩,这意味着,孤独症也存在着“重男轻女”的现象。其病因不明,可能是基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

医护给小朋友送礼物

“现阶段,自闭症的治疗没有特别的药物,一般主要是教育训练和行为干预。”张传杰医生提醒家长,如果孩子1岁以上与父母无眼神交流,就应警惕,尽早带其到专业医疗机构检测。通过及时有效教育训练和帮助,多数自闭症患者可以得到改善。自闭症孩子最佳的康复时期是6岁以前,2-3岁时效果最好,如果在这个时期得不到规范的康复训练,6岁以后的康复则非常难。

“早期干预并接受系统的训练,部分孤独症患儿也可进入幼儿园、小学,融入正常人群之中,退一步而言,大多数患儿治疗得当,也能实现生活自理。”张传杰说。

据了解,医院是武汉市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定点机构、湖北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为湖北省内孤独症、听力言语、脑瘫、智障儿童的康复干预提供了有效保障,孤独症儿童可申请康复训练补助1.6万余元/年(具体补贴标准金额根据当地残联政策)。

新闻链接:

孩子有“五不”,家长多留心

孤独症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

张传杰介绍,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往往会有“五不”特征:不看,缺乏目光对视;不应,对外界呼唤反应少;不指,不用手指人或物;不语,有语言障碍;不当,即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感知觉异常,比如有的孩子执着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等。

张传杰医生解释,洋洋爱听刷卡发出的“滴滴”声,就是感知觉异常(属于“不当”)的一种表现。在这方面,患儿的表现千差万别,有的孩子反复开门关门,有的孩子只愿意走同一条路,有的孩子只愿意搭乘同一辆公交车回家,有的孩子只爱吃同一种食物,还有的孩子特别敏感,不愿被人触碰或者抱。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lhp.com/jbzs/15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