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闺蜜”抱怨说,她儿子总是十叫九不应得,每天叫他吃饭,总是要叫到发火,真的怀疑他的听力是不是有问题。想他带去检查一下,是不是有听力障碍。听了“闺蜜”的苦恼,我忍不住给她支招,学会这几招,再喊孩子不怕他假装听不见。
我和“闺蜜”说,尽量走到孩子面前,让他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上,然后再跟他说事情。
很多时候,父母喊孩子,总是喜欢隔着老远喊:比如妈妈在厨房还在煮着菜,就喊在客厅的孩子吃饭,然后妈妈会发现,在厨房喊了好几声,孩子都答应。那妈妈隔着厨房喊孩子吃饭,会出现什么问题呢?首先,孩子看不到喊他的人,就会有能拖一会儿是一会儿的心态,即便听到有人喊他,也不会及时作出回应。其次,家长喊孩子离太远,可能孩子听到了已经回答了,家长也没听见,一来二去孩子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你下次再喊他,他也不回答了。
所以父母想要解决孩子“十叫九不应”的情况,首先父母就要改掉隔着大老远叫孩子的习惯。有什么事情,尽量走到孩子面前,让他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你再跟他说事情,他回应你的时间会明显缩短。
父母们走到孩子的面前,让孩子更快接收到你传递的信息,及时做出反应,还有几个小技巧。
有人说,所有小孩的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虽然这对于某些父母来说不是很公平。但不可否认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大多数父母都是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了,孩子出现问题了,父母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有不当之处。要想孩子可以接受自己的指令,高情商的父母应该这样跟孩子交流:
1父母和孩子说话要简洁清晰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总是会犯一个毛病,就是太唠叨,同一件事情,总是要对孩子说很多遍,还小常常就是因为父母的唠叨,而选择自动屏蔽父母的信息。所以父母在和孩子表达的时候,最好时间简洁明了的语句。比如妈妈喊孩子,吃饭了,就直接喊,现在准备开饭了。
2父母对孩子说话的时候,要语气和善,不要抱怨
很多父母看见孩子做事情磨蹭,或者自己喊了孩子没有答应,父母就会表现出不耐烦,和烦躁的语气。很多时候父母在给孩子下达指令的时候,总喜欢噼里啪啦一长段抱怨后,再说出自己的指令,孩子肯定不听。
要想孩子接收到大人的指令,大人向着孩子说话时应该尽量用陈述事实的说法,有目光接触,带着和善友爱的目光和坚定的态度跟孩子交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要一脸严肃或者怒气,孩子看了也会难受不舒服。
就像当父母发现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总是有一股努力,然后就会大声责骂孩子,你怎么又在看电视,还不给我关掉,赶紧去做作业。实际上父母们可以换一种说法:宝宝,我感到非常生气,你把做作业的时间都花在做别的事情上了,我希望你可以把做作业放在优先位置,可以吗?”这样肯定比父母凶地责骂孩子来得效果好。也不会坏了亲子之间的和气。
3父母可以用行动代替说话
很多时候,父母也是隔着厨房就喊孩子吃饭,也是为了省事。想着先喊,等把菜端出去的时候,孩子就已经在餐桌椅上了。但是对于小朋友来说,有时候非语言所传达的信息更容易让人接受,语言在此时传达的信息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正确的示范是,父母可以把菜端出来的,时候走在孩子的面前告诉孩子现在吃饭了。牵着宝宝一起到餐桌上。
4父母可以选择倾听孩子的声音
随着孩子越来越大,探索自我意识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如果父母还想用自己的想法去左右孩子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困难。父母向孩子下达指令之前,可以先问问孩子这时候在做什么,他可能在看电视,在画画,在拼乐高。但家长忽略孩子的感受,直接强调孩子马上去完成自己下达的指令,如洗澡,睡觉等。要孩子短时间内从自己专注的事情中抽离出来是很困难的,正如要正在写文章的我停下双手去阳台收衣服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每个父母教育孩子,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一个优秀,出色的人,所以就做父母的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探索,怎么样才能做一名出色的父母,给孩子更好地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