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听力障碍 > 疾病知识

宝宝出现这几种情况,可能是听力障碍

听力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环境声及言语声,据国内有数据报道,正常分娩的新生儿中听力障碍的发病率约为0.2%,早产儿由于发育不成熟,听力损伤比例明显高于足月儿,约为2.29%。

听力障碍按程度划分的话,主要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轻度时表现为听谈话声有困难,中度时听大声说话有困难,重度时对着耳朵大声喊只能听到几个词,极重度时对着耳朵大声喊也听不到任何词。存在有听力障碍时,可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对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来说,还可影响到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严重者可因聋致哑,影响身心健康。

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使聋儿回归有声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听力筛查是发现先天性耳聋的有效手段,新生儿听力筛查我们通常要遵循1-3-6月的原则,即所有的新生儿都应在出生后1个月内完成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也不用过于紧张,当宝宝外耳道的胎脂没有完全排出,或是中耳的羊水积液没有完全吸收,抑或是宝宝配合不当时,都有可能会影响到检查的结果。

但有一点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初筛未通过,在宝宝出生42天内,医院完成复筛;复筛未通过者,需在3个月内再接受相应听力学及其他医学评估,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为永久性听力损失者,则最好能在6个月内接受干预。

有些家长可能会疑惑:“宝宝听力筛查未通过,但为何他对声音仍是有反应呢?”其实,这种情况,一是可能宝宝在筛查时被前面所提到的干扰因素混淆了,“冤枉”了宝宝,另外,也有可能孩子只是存在有轻中度听力受损,所以,他对一些声音仍是有反应的,但是,轻中度的听力障碍对孩子的言语发育同样也有影响,所以,家长切勿因感觉孩子对声音有反应就放松警惕,筛查未通过时也不再去复查。

那么,是不是筛查通过了,就万事大吉了呢?当然也不是,当孩子存在有听神经病时,耳蜗对声音的刺激同样也能产生反应,所以在筛查时会查不出有问题,不过,听神经病的发病率较低,另外,也有一些迟发性耳聋的孩子,他们在出生时听力是正常的,但到了一定年龄,听力却慢慢地越来越差了,所以,即便新生儿期听力筛查通过了,后面同样也是不能麻痹大意。

那么,家长在日常生活该如何及早发现孩子存在有听力障碍呢?

语言发育的异常

一般来说,正常的孩子在3-6个月能发出aaa/eee等单纯元音的过渡喃语期,6-10月龄时可发出mam/baba/dada等辅音的标准喃语期,11-13月龄时能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但存在有听力障碍的孩子,他们会出现过渡喃语期延长、标准喃语出现延迟等情况,他们可能3-25月龄时还只是处在过渡喃语期阶段,15-30月龄才进入标准喃语期,甚至一直没有标准喃语期,24-40月龄才能发出有意语,甚至一直都没有有意语出现,在发音上,他们可能会存在有发音不清的情况,如b、p不分,d、t不分,在音色上,可表现为“假嗓音”或音调不准等情况,在音节上,会出现语言缺乏流畅性。

过分安静

有听力障碍的孩子,他们可能会表现为过分安静地睡觉,常被视为老实,像个“天使宝宝”,很是安静。

孤僻、不合群

有些听力障碍的孩子,他们在慢慢长大后,由于听不到东西,他们会表现得很孤僻,不合群,常被误认为是自闭症。

多动、易怒

也有一些听力障碍的孩子,他们可表现为多动,或易怒,常被误认为是多动症。

反问增多

有听力障碍的孩子,他们常因听得不清而不断地“啊?”“啊?”地不停地反问。

当发现孩子有上述异常时,医院进行听力测试,以便及早发现孩子的听力异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lhp.com/jbzs/112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