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听力障碍会严重影响社会交往和生活质量。年3月3日是第二十一个全国“爱耳日”,也是国际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保护听力,终身受益"。
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良好的听力是我们与社会、与世界交流的基础。因此保护听力,尤其是孩子的耳朵,会终身受益。对于听力损失的人,准确、及时的干预可以促进他们获得教育、就业和社交的机会。
Q:听力损失的原因是什么?
A:引起听力损失的原因很多:
1.最直接最常见的就是外耳、中耳、内耳结构及听神经,听觉中枢的病变;
2.长时间接触噪声,如长时间大音量的使用智能手机等个人音频播放设备,烟火爆竹等短时间高分贝的噪声;
3.服用耳毒性药物(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4.头部外伤,尤其是耳部外伤;
5.一些疾病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如脑膜炎、梅尼埃病、糖尿病等;
6.先天性及遗传性听力损失(妈妈妊娠期间受到风疹,疱疹等病毒感染及流行性腮腺炎等);
7.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器官机能退化,引起老年性听力损失。
Q:如何预防及保护听力
A:听力如此重要,我们要怎么保护听力呢?
1.新生儿和婴幼儿需进行常规的听力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失及时进行听力及语言功能的干预;
2.出现耳部疾病应及时就医,尤其出现一些单纯听力下降及耳鸣的情况;
3.避免接触噪声:勿长时间待在高强度噪声的环境中,若必须需佩戴耳塞进行保护;燃放及观看烟花爆竹时注意保护耳朵;
4.减少耳机使用时长:尽量不要在吵闹的场所使用耳机,注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
5.避免物理性伤害:如掏耳屎、游泳时进水、外伤等引发耳部疾病;
6.防止药物性耳聋:避免服用一些耳毒性药物;
Q:如何进行耳部护理
A:1.耳朵是自我清洁的器官,不需要任何主动清洁,不要随意掏耳朵;
2.不要让脏水进入耳朵;
3.不要用掌击打耳朵,以免伤及鼓膜,导致鼓膜穿孔;
4.不要向耳内插入任何物品,比如铅笔、棉棒、发卡等,以免碰伤引起耳道及鼓膜损伤。
温馨提示若出现耳痛,突发听力下降,耳鸣等耳部症状请及时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
作者:王京川罗惠秀
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