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说话的早与晚
经常成为
小区里爷爷奶奶们
值得骄傲和讨论的话题
宝宝说话晚才聪说明嘛!
我孙子9个月就会叫爸爸妈妈了!
啊?你家娃一岁半了还不会说话?......你也别急,老人常说“贵人语迟”
真的是这样吗???是啊
眼看周围一岁多同龄孩子都开始说话了
自家娃娃却迟迟“不开金口”
宝爸宝妈难免着急
别急,别急
贴心妇幼小编上线啦!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号外!号外!“贵人语迟”确有其事?
实际上,很多人都弄错了“贵人语迟”的真正含义,它并不是说孩子说话晚就意味着聪明,以后能做贵人。它是出自《论语》:“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真正意思是“慎言”,即说话做事要认真思考,不要急于表达,信口开河。
没想到后来传着传着,意思竟然完全变了……
所以说,孩子说话晚并不意味着聪明,相反,说话早的孩子在语言能力上相对会更有优势。语言是信息获取和自我表达的工具,说得早、说得好的孩子,当然在接受各种信息以及学习上相对更快。
01
0-3岁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期
在儿童保健科门诊,听到家长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医生,我的孩子什么都懂,可聪明了,就是不会说。”
首先,需要弄清楚“说话晚”的概念。
说话晚的孩子往往有语言障碍,而语言障碍是常见的儿童发育障碍之一,是指儿童的语言理解或表达能力大幅度地低于同龄儿童语言水平。
一个2岁半的孩子,家长认为孩子可以听从指令去关门或是丢垃圾就是都会都懂,但实际上这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个1岁孩子就可以完成的操作了,而作为2岁多的孩子,他应该能听从包含先后顺序、并列关系之类的复杂指令了。
想知道宝宝是不是说话晚了,先了解0-3岁宝宝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
宝宝语言发展表1~3个月
发出没有意义的咕咕声音,主要是因为宝宝的口腔活动而发出,并没有特殊的语言意义
4~6个月
如果有人和他说话,会咿咿呀呀地回应,发出小声;会因为高兴而尖叫;哭闹时,大人的安抚声音,会让他停止哭闹或转移注意力
6~9个月
会发出一串牙牙学语声,会转向声源如电视、收音机;知道辨别自己的名字;会模仿大人的声音
1岁
出现有意义的语汇,如爸爸、妈妈;会挥手表示再见;会模仿简单的声音,如汪汪
1岁半
会说的词汇增多,可以使用简单词汇与人互动、表达意思;会了解别人给与的简单指令,如抱抱、亲亲;会跟着大人仿说单字,如狗、花、车
2岁
会用词汇或不完整句子,要求别人做什么,如喝水、给我;会重读句子的最后一个字;会认得电视上常见之物;语言发展快速的孩子,甚至可以说出清楚的常用句子
3岁
会说完整的句子,包含至少3个单词
对照上面这张表,肯定有不少宝宝的语言能力远比表中描述的更棒。
没有达标的宝宝家长也不要着急,不同宝宝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宝宝语言发育早或晚3个月以内是正常现象。
但是宝宝的语言发育落后超过6个月,家长就需要重视,不能轻信“贵人语迟”这样的客套话,医院检查。
02
真的是迟缓?
找准原因好治疗!
一般来说,说话迟的孩子常见的有三种类型。
最好的一种情况是语言理解和交往能力都没有问题,只是语言表达落后于正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发育迟缓,这种情况才可能出现“贵人语迟”的表现,才会在后期出现爆发性的语言,突然变得很会说,而且往往在2岁半之前完成。
而在门诊碰到的更多孩子则是理解能力本身落后于同龄孩子,这就与神经系统的发育相关,需要进一步完善神经系统方面的检查,比如脑电图、头颅磁共振等。
有些孩子,在早期更主要表现的是交往能力的障碍,比如说不互动,不交往,不听指令,这种情况就一定需要警惕是否可能有自闭症倾向,医院来进行测评,由专科医生来判断了。
还有其他原因也要引起重视:
√先天性唇裂腭裂、听力障碍等发音器官有问题。
√智力发育落后或迟缓(比如唐氏综合征、脑瘫)
如果宝宝说话晚,是因为包括遗传和疾病在内这些先天因素,家长应该带宝宝看医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正常情况下,孩子说话晚,家长应该反思宝宝的后天环境问题。语言发展优秀多数是后天培养的结果,所以,家长应积极改善孩子的语言环境,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03
抓住黄金期,
宝宝能“妙语连珠”!
0~3岁是宝宝语言发育的黄金期,家长们不要太佛系的把一切交给时间,不然会错过宝宝语言发育的黄金期。
想让孩子“妙语连珠”,这些招数快学起来~
01
及时添加辅食
婴幼儿时期是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合理添加辅食,一方面可以及时补充营养,促进脑组织新陈代谢;另一方面,锻炼了咀嚼肌的协调能力,增强了口腔运动技能,有利于婴幼儿后期语言的发育和表达。
02
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多和宝宝说话,先把自己变成“话痨”。
尽可能给宝宝介绍各种他看到的事物,或者你正在做的事情,尽可能多的给宝宝增加接触的语言量。
比如你看到他正在看一朵花,你就可以说“宝宝,你在看花吗?这是一朵黄色的花,花儿开的好漂亮呀。”
03
不在孩子面前长时间玩手机看电视,对于孩子的需求和主动互动要热情回应。
在与孩子聊天时,动作语气要夸张,要戏精上身。给孩子更规范的语言启蒙环境,日常交流用词要做到准确表达,尽量少用代词,多用名词、形容词以及情感类的词汇。
04
不要万事包办,要“明知故问”
家长不要觉得和宝宝“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什么好事,不要宝宝还没开口,只是给个手势给个眼神,就立马知道宝宝要什么并包揽一切。让宝宝明白,“说话”是最能让家长理解自己需求的方式!
05
家庭成员需保持相同的教育观念。
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选择性地表达需求,而是改变自己适应互动的模式。
0-3岁
是儿童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
但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语言发育
存在一些误区
04
这些误区要避开
误区1:是不是剪了舌系带就会讲话啦?
舌系带过短限制了舌头在口腔内的活动,尤其对卷舌音,腭音及舌音,对于整个发音不起主要作用,也不影响说话的早晚,所以家长不要把语言障碍的原因全部归结于舌系带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误区2:父母工作忙,爷爷奶奶忙着做家务,让孩子看电视学说话可以吗?电子产品是无法替代人工交流和互动的。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会导致儿童交流态度差,不听指令,对外界人和物的兴趣大大降低。
家长与孩子面对面的互动教学才是至关重要的。词汇的获得是概念的形成,需要各种感官的综合介入,电子产品只局限于视听觉刺激,并不是最佳途径。
误区3:我说的话孩子听不懂,教了也是白教。
很多家长知道有个语言爆发期,期待着孩子某一天能语言爆发,但实际上在这之前还有个语言建仓期。家长们需要在语言这个仓库里存储有足够多的语言积累。给孩子的语言仓库送货越多,未来的爆发越猛烈。
误区4:“贵人语迟”顺气自然。
这是观念是不可取的。儿童的语言发育是日常的实践中和在人际交往总逐渐发展起来的,“贵人语迟”再迟也不能迟过2岁,如果孩子2岁还没有出现语言,家长一定要高度注意,及时干预。思维和语言是体现孩子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不超前、不滞后才是最合适的。
如果有家长怀疑宝宝语言发育迟缓,
医院就诊检查!
Tips
专家推荐
宋晶
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
每周三、周六上午专家门诊
兼任山东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委员、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协会儿童保健分会副委员会委员、医院协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威海市妇幼保健协会及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威海市儿童保健质控中心主任。对儿科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儿童生长发育性疾病的诊治管理,如儿童身材矮小、性早熟等的诊断治疗;对高危儿的早期干预、儿童营养性疾病、心理行为性疾病(多动、抽动、学习困难、语言障碍)以及儿童哮喘等相关疾病临床经验丰富。获威海市科技进步奖6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参编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15篇。曾荣获“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山东省妇幼健康服务先进个人”、“威海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点在看并转发让每个宝宝都能成为小“话痨”责任编辑
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