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带过小孩的妈妈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宝宝突然听到外界的声音时,婴儿的上肢会外展并伸直,手指张开,然后上肢曲屈呈拥抱反射。
随着婴儿的慢慢长大,婴儿的听力也会慢慢发育完善,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跟每个人的眼部发育一样非常重要,所以今天我就来跟各位宝妈们分享一下,当新生儿出生后的每个阶段,耳朵都是如何“进步”的。
宝宝耳朵发育全过程
刚出生
研究表明,初生的婴儿已具有感觉外界声波的能力,但由于耳朵的鼓室内没有空气,听力会比较低下。
出生3~7天后
新生儿听觉就会变得相当敏锐,如果此时有人在其耳边呼喊或发出其他响动,会引起婴儿睁眼、闭眼、惊吓、呼吸加快或减慢等一系列应激反应。
宝宝3-4个月后
以上反应会逐渐消退,宝宝已对声音有了定向反应,会随着声音的方向转头或转移视线,家长可通过孩子的条件反射来检测听力。
如每次喂奶前给孩子放音乐,经1个月左右,听力正常的孩子听到音乐声便会有吸吮动作。
宝宝5-6个月左右
这时听力与视力的反射已经建立,听力正常的孩子在这个阶段听到声音时,常常会转动头部寻找声音是从哪儿发出来的,也能辨别亲人的声音。
宝宝8-9个月以上
到8个月左右,如果孩子的听力正常,就可以理解一些简单词语的意思了,如问“妈妈在哪”时会把目光转向妈妈。
9个月时能寻找来自不同角度的声源,1岁时能听懂自己的名字,2岁时懂得简单的吩咐,4岁时听觉发育已较完善。
如何判断是否有听力损失?
如何确定宝宝听力正常?宝宝出生后通常在48-72小时接受听力初筛,初筛阳性通常不意味听力有异常,大部分初筛阳性会顺利通过第42天的复筛,少数复筛仍阳性后续还需接受检查,如确诊存在听力损失,建议尽早针对性干预。
但初筛通过的宝宝听力仍是有异常的可能,因此不可初筛通过就掉以轻心,日常生活中还是需要给予细心观察,注意宝宝有无听力损失的迹象,尤其是早期较隐匿的轻-中度听力损失。
除了正规的听力筛查,这些方法值得尝试:
1观察小儿对声响的反应
如突然摇铃或开大录音机音量,醒着的新生儿会出现四肢突然抖动、惊跳或闭眼或睁眼,说明小儿听力正常。4~5个月的孩子,父母或他人在其身后摇铃、击掌,他会马上停止动作,并且头马上转向声源的方向,说明孩子听力正常。反之,孩子毫无反应,无动于衷,则表示听力有问题。
2观察小儿的表情
4个月以上的婴儿听到悦耳的声音时脸都会露出微笑。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正常的孩子活泼好动,面部表情丰富,对外界各种声音敏感,常表现出喜、怒、哀、乐等丰富的感情,特别是对大人的引逗声音,常表现出欢笑或大声喊叫。如果一个孩子不活泼,反应迟钝,对周围的环境变化、身边发生的事表现出无动于衷,很少欢笑或喊叫,便是听力发育有问题。
听力损失有哪些迹象家长也一定要留心!发现不对,医院检查!
听力损失的10个迹象
1、说话或发出的其它声音都很低沉;
2、难以听到高声调或尖锐的声音(例如鸟叫,门铃,电话铃声,闹钟);
3、身在嘈杂的地方时(例如餐厅),难以理解对话;
4、在电话里听不清楚语音;
5、难以区分辅音(例如难以区分s和f之间,p和t之间或sh和th之间的区别);
6、要求别人说得更慢,更清楚;
7、要求他人大声说话或重复说过的话;
8、总要调高电视或收音机的音量;
9、总是耳鸣;
10、对某些声音很敏感(产生厌烦感或造成疼痛)。
有哪些措施可以预防听力障碍吗?首先要加强孕前检查,特别是有耳聋或耳聋家族史的夫妇,尽可能在孕前
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减少耳聋患儿的出生。
其次孕期时应避免像风疹等的病毒感染,注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速尿等。
最后要积极做好儿童出生后的听力筛查,家长和老师应该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可能存在听力障碍的情况。某些不明原因的突发性耳聋在发病后一周内及时治疗的话,听力治愈率在70%以上,注意不要长时间待在噪音环境中,儿童不应该长时间佩戴耳机等。
如何训练宝宝听力?如果妈妈们想训练新生儿听力,也很简单,可在新生儿头部两侧摇铃,节奏时快时慢,音量时大时小。可以一边摇一边说:“铃!”“铃!”“铃儿响丁哨!”先不要让新生儿看到摇铃,观察其对铃声有无反应;再训练新生儿根据铃声用眼睛寻找声源,每天进行2~3次。可检验听力,提高视能力。熊宝小时候就经常做这种训练,所以熊宝的乐感一直相当不错,这点我还是很自豪的!
最后辣妈要说的是,尽可能保护宝宝的听力正常发育不受意外干扰,一定要最大限度给宝宝创造一个舒适安全高质量的成长环境哦~
辣妈课堂精彩回顾
1.关于儿童「性早熟」的真相!
2.新学期怎么在幼儿园当上“孩子王”?辣妈教你4招“小心机”
3.过年放假想带家人出门旅游,却发现宝宝晕车…该怎么办?
4.宝宝睡觉流口水打呼噜?都是因为这个坏习惯导致的!
5.冻手冻脚也没在怕!5分钟教你搞定孩子的冬天洗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