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与人之间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人类的天赋,语言的发展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正常婴儿在7—8个月时就开始咿咿呀呀模仿声音,
一岁左右会叫爸爸妈妈,
一岁半会说2个字词语,能听懂简单的指令,
2岁左右会回答简单问题,
3岁左右能基本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生活中,有些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无法达到同龄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比如到了2、3岁还不会说话,那么这个孩子就有可能存在「语言发育迟缓」。
01较高的发病率
根据《中国保健杂志》的数据显示,语言发育迟缓在儿童群体中的发生率已经由五六年前的6%增长至如今的9%。
而在福建、广东等地区,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发生概率甚至可能达到12%。
儿童语音发育迟缓问题逐年上升,康复师需求量增加,系统性学习可以帮助大家提高自己的言语治疗专业知识。
02语言发育迟缓的危害
语言发育迟缓是临床上儿童最常见的发育性问题之一,也是发生率最高、确诊人数最多的语言障碍,光是我国就有不下万名儿童曾经或仍旧被语言发育迟缓所困扰着。
语言能力发育的迟滞会影响儿童社交能力,对将来的阅读、理解、计算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是永久性的损伤。
根据上述的数据可以看出,儿童语音发育迟缓问题严峻,数量逐年上升,康复师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系统性学习可以帮助大家提高自己的言语治疗专业知识。
03语言发育迟缓的表现
具体表现
1.语言的输入障碍大多数儿童都存在听觉输入(听语理解)的困难,可以表现为字、词、语句的听语理解困难以及认知障碍。
2.说话晚或很晚。一般孩子在一岁左右开始有意识说话或者开始叫人如"爸爸、妈妈"等,逐步可以说一些词语,但是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大多数超过了这个年龄甚至2~3岁还不会叫人,甚至只会"咿呀"的无意识的语言。
3.语言发育慢或出现停滞。一部分孩子开始说话的时间与正常儿童相似,但是与同龄的儿童语言的发育速度相比要缓慢或者明显缓慢。甚至出现相对停滞或者倒退现象。
4.语言技能较低。这些儿童具有一定的词汇,也会用句子表达,但是,词汇和语法应用困难,明显低于同龄儿童。
5.词汇量少,句子简单。一部分儿童词汇量少,不但不会用句子表达,在单词表达时还多伴有较多的手势、肢体语言、甚至象声词。一部分年龄较大的儿童只能用简单的句子表达,在语言能力方面低于同龄儿童。
6.回答问题反应差,遵循指令困难。这些儿童在会话的过程中回答问题反应差,有些儿童由于语言理解差或者注意力过分不集中以致执行指令困难。
04语言发育迟缓的检查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国内最常用也是用的最广泛的是S-S法。
这一套检查法能够比较全面地对各种儿童语言障碍进行评价,也能对与语言密切相关的交流态度以及非语言功能进行评价,效果非常好。
S-S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语言发育迟缓,原则上适合1岁-6岁半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如果有些儿童的年龄已超出此年龄段,但其语言发展的现状还低于此年龄段的水平,也可应用。另外、学龄前的儿童获得性失语也可以参考应用。不适合听力障碍为原因的语言障碍。
检查内容从符号与指示内容关系、基础性操作和交流态度这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但主要以言语符号与指示内容关系的评价为核心。
符号与指示内容关系的评价标准分为5个等级,将评价结果与正常儿童年龄标准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语言发育落后的儿童。
05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要点
对于言语符号尚未掌握的儿童(不会说话),我们可以以获得言语符号(理解)与建立初步的交流关系为目标,先建立符号的理解,形成基础性概念,重点是首先导入手势语,再导入幼儿语、成人语等象征性较高的符号。
例如,儿童对“再见”的言语符号没有掌握,我们可以先进行“再见”动作的模仿,再加入“拜拜”或者“再见”的口语符号。
对于语言表达困难的儿童,我们的训练目标,可设定为,让儿童掌握与理解水平相一致的言语表达能力。此时的训练除了要进行表达方面的训练外,理解性课题也要进行。例如:儿童不能表达“苹果”这一名词,我们要先进行苹果的指认训练,在儿童对苹果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表达训练。
对于整体发育水平低于实际年龄的儿童,训练目标是扩大理解与表达的范围。在进行理解和表达训练的同时,对于基础性过程也要开展相关的训练。
对于交流态度不良这类儿童,要以改善他的交流态度为目的进行训练.比如,交谈态度不良的儿童如果存在目光对视较差的情况,我们需要先进行目光对视的训练,改善交流态度。
“未学会”言语符号的儿童,特指无口语、语言能力薄弱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