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卡戎。
一个非典型的天文系博士生。
感谢心君邀请,这期《海外速递》我坐班,我想分享一下硕士期间,两年四校,游历欧洲36国的经历。首先上图四校联合发布的硕士毕业证书。
两年时间里,我分别在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大学,意大利的帕多瓦大学,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大学以及德国的哥廷根大学完成了硕士学业。
接下来容我将我的故事慢慢道来。
01
关于我ABOUTME
很小的时候起,我的听力就只有正常人的一半,不知道是因为基因还是药物。
以前,身边的人都说我过于安静,朋友不多,存在感很稀薄。现在,我的社交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现实中,不知道有没有人在叫我,或者不知道叫我的人在哪里的时候,我就假装听不见,避免尴尬。
从小喜欢天文想做科学家Myfantascyasanastronomer
或许,人的孤独总是可以从宇宙的孤独中得到慰藉吧。
初中的时候,妈妈告诉我南京大学是科学家的摇篮,好,那我也想上南大。高中以后,课堂信息量变大了,我开始自学,然后就真的来到了南大天文系,一路上也没有使用任何照顾政策。
本科努力地学习、科研,用自学来的东西给别人写教程。去悉尼大学暑研后发了SCI,犹豫了很久但是最终决定要出国。一路上探索了天文的很多方向,从恒星到星系,从观测到仪器,尽管受到抑郁症的困扰但是从来没有放弃。
02
2年4校
全奖留学欧洲
STUDYINGINEUROPE
WITHFULLSCHOLARSHIP
硕士期间,拿到了欧盟伊拉斯谟项目的全额奖学金,2年就读于4个国家的4所大学,期间独自旅游36国,在外国同学的帮助下佩戴了助听器。
伊拉斯谟项目
ErasmusProject
伊拉斯谟项目俗称欧盟硕士,是由欧洲多个大学和机构联合办学的两年制授课型硕士项目,学生可以在一定限制内自由选择移动路线,我当时为了尽可能多地游历不同的国家,分别去了奥地利、意大利、塞尔维亚和德国。我们项目是英语授课,但是可以选修当地的语言课程,也有的项目需要用当地语言来上课,这样对适应能力的要求会更高一些。
机遇和资源
Opportunitiesandresources
伊拉斯谟项目共设有上百个专业,为了保证学生背景多元化,每个专业在中国仅招收两个人,我们专业的20个同学就来自欧洲、美洲和亚洲的16个不同的国家。
这个项目一般是有奖学金的,在免学费的基础上,每个月给1k欧生活费,每年3k欧旅游经费,入学时一次性给1k欧注册费。欧洲小城市生活消费低廉,项目学生优先入住宿舍,自己做饭的话,一个月总共只需要欧左右。比较折腾的是每隔几个月都要申请学签、搬家,好在项目的老师都非常负责,给了我们详尽的指导。
03
游学体验
STUDYEXP.
我在不同的国家也体会到了他们不同的教学和考试风格,这些国家的教学都还不错,课程资料也非常地详细,虽然可能难度没有我本科学的难,但是我觉得还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
四国速览AQuickGlimpse
奥地利是那种比较中规中矩的教学,考试也是以笔试为主。
图片: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窗外的雪景
在意大利我们是跟着他们的学生上大课,也都是英语的,平时没有作业,老师也不太在乎你在不在课上,考试以口试为主,想得到高分比较难。
图片: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天文台
塞尔维亚的课程还可以,但是考试整体都比较简单,给分也高,讲的东西比较偏实用性。
图片: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的黄昏
我没有在德国上课,只做了毕业论文,听说德国以口试为主,考试难度还是比较高的。
图片:德国哥廷根大学的夜色
游走欧陆36个国家个城市WanderingAroundEuropecitiesin36countries
前面提到了我的同学来自16个不同的国家,所以我们在一起也有很多的(饮食)文化交流,像印度孟加拉的同学就很会做那种很好吃的咖喱、煮奶茶,欧洲的同学会做披萨意面,还有罗宋汤之类的,中国的同学可以做一些红烧肉、鱼香肉丝。
我们还流行在某个人过生日的时候大家用自己的语言给他写祝福语,写在衣服上或者卡片上,还有互相学一点语言,我现在还有两句中文有咖喱味儿,就是因为印度同学为了学这两句整天在我耳边洗脑循环。
在学习的同时我也到欧洲各地去旅游,我把所有的奖学金都花在了欧洲,去了36个国家大约个城市,体验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并对建筑和艺术产生了兴趣。
04
生活感悟
SOMETHOUGHTS
这段游学经历让我获益更多的还是生活态度方面的改变。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AllWalksofLife
我在塞尔维亚的时候和一个波兰的女生一起合租,这个女生比我大两岁,她每个月拿欧的奖学金,养她和男朋友两个人,她男朋友是荷兰人,跟着她一起走,偶尔打打零工,以及采购做家务。
当时她邀请我去她家乡待过几天,感觉她的父母兄弟姐妹的家庭氛围都很好,虽然波兰在我们看来是个不太富裕的国家,但是他们家里面也是住森林旁边的小别墅,生两三个小孩,一个人上班一个人照顾小孩就可以,生活也比较悠闲。
我室友是在爱尔兰读的本科,这边天文的硕士读完以后就跟她男友去北欧旅游了大半年,当时经常给我分享极光、雪山的照片,她在旅游的时候认识了那边的一些研究人员,所以现在她在挪威北部研究鲸鱼了,同时也在考虑读PhD的事情。
曾经的焦虑感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OneWayofAlleviatingAnxiety
我觉得在欧洲生活的这段时间,看看他们的生活方式,极大地缓解了我从国内带来的焦虑感。
如果说一个人想打零工环游中国、赚个两三千块钱就挺满足、不储蓄也没规划,我们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觉得这人不太靠谱,跟大环境太格格不入,他的家长老师就会特别地担忧他。
当然不是鼓励大家都去这样做,但是我们应该思考一下,这样非常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的背后,除了有成长环境和社会保障的影响之外,是不是还有思维方式和心态的差别。
享受生活
带来的美好
Enjoyyourlife
我们大部分人从生下来,到上学的年龄就是好好学习、要比别人家孩子强,然后要考个名校,毕业了就要找个好工作、多赚钱,然后就是买房买车结婚生娃,开启下一个循环,还要孝敬父母、存养老金和风险储备金。在这个过程中生怕一步踏错,对以后的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在我们大部分人都处于比较焦虑的状态。
其实我们应该想一想,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除了这些标准流程之外,我们有哪些想为自己做的事情,还有这些标准流程到底是不是我们真的想要、需要的。或许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取舍,这样可能就不需要那么辛苦。
05
人生改变
LIFECHANGING
毫不夸张地说,两年的游学经历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使我的思想变得更加立体。我曾经认为宇宙是最为广袤无边的所在,地球只是一粒脆弱的尘埃,如今却发现天地之间已经如此广阔,穷尽一生也不能探索全部。
我觉得生活没有后顾之忧的年轻人,都应该在20多岁的时候去游学,这些经历是书本不能给你的。当你垂垂老矣,回顾往昔的时候,你想起的不会是普朗克函数和玻尔兹曼布局,而是地中海的艳阳、波兰的乡间、挪威的峡湾和荷兰的花海。
06
现在
THEPRESENT
欧盟硕士毕业之后,我被香港大学录取,现在香港大学物理系全奖博士在读,主攻方向为空间多波段观测卫星研发,用我导师的话说,还是有重要的时代使命的。
我导师是他博士方向的最高奖最年轻获得者和唯一华人获得者,博后结束之后就回国教职,转方向实业报国。
我的听力还在下降,而且时不时受到突发性耳聋的困扰,事实上,我仍然在持续地感受到,自己正逐渐与这个世界失去联系。
图片:笔者参与的译作
作为主要译者,我翻译了著名科普丛书《第一推动系列》的第50本书——《疯狂的宇宙》,预计年底出版,现以书中的一句话作结:
一颗独立存在的白矮星会从它的表面辐射出一点点光线,但是不会再有核子的熔炉来补充它所辐射掉的热能。一颗白矮星像一段记忆那样冷却并缓缓消散,慢慢地滑落到探测极限之下。
感谢倾听,我们后会有期。Weshallmeetagainsomeotherday.
~~~~THEEND~~~~
劉心VINCE一个在日本奋斗了八年的海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