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能管理的十大误区”
Q听力损失在80dB-90dB之间应该植入人工耳蜗还是配戴助听器?
A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是世界上相对公认而且常用的科学康复手段。助听器用来补偿80dB以下的轻度、中度、重度听力损失;人工耳蜗适合为80dB(世卫组织的标准)以上的助听器达不到理想效果的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对于80-90dB这些比较纠结的情况,最好先配戴助听器,根据助听效果判断。
Q人工耳蜗手术国外技术与国内技术相比发达吗?
A国外人工耳蜗植入历史要比国内长一些,但是在国内目前人工耳蜗手术植入例数最多,技术经验也比较丰富。数据统计显示世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失败率为5%左右,国内为2-3%,优于平均水平。
Q听障儿童应该是早期干预理念,那么多早算早呢?
A0-3岁是婴幼儿听力语言发展的黄金期,越早越好。通常是指出生后3个月内诊断,6个月开始配戴助听器干预是比较理想的情况,人工耳蜗可以在一周岁左右植入,不过之前也最好佩戴助听器给持续的听觉刺激。我国的听力筛查和诊断技术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可以实现超早期干预,4、5个月就可评估出孩子的具体听损程度并给出正确合适的干预措施。
Q确诊听障儿童听力损失,可以做哪些检查?
A包括鼓室声导抗测试和镫骨肌反射测试,判断病变是否在中耳。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或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判断外毛细胞是否有病变。
包括ABR(听性脑干反应)、ERP(听觉事件相关电位)或听性稳态反应(ASSR),以及耳蜗微音电位检查。检查听神经和脑干功能障碍。不反映中低频听力损失程度,未引出并不代表完全没有残余听力。
了解听觉损失程度的金标准,包括气导和骨导阈值;6岁及以下小儿可采用小儿行为测听法,包括行为观察、视觉强化测听和游戏测听。根据听损者不同的年龄特点有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检测频率。
a、行为观察法:适用于小于6个月的婴儿,1-3个月一次;
b、视觉强化法:适用于6-24个月的婴幼儿,3-6个月一次;
c、游戏测听:适用于2-5岁的儿童,6-12个月一次;
d、纯音测听:适用于5岁以上的儿童、成人,一年一次(如果有进行性听力损失要增加测试频率)。
可分为言语识别率和言语识别阈测试,行为测听了解到耳蜗的功能,言语测听了解到听觉中枢及听觉通路的全过程,2岁以上有言语能力的听损者都应该做言语测听。当行为测听和言语测听的结果矛盾,更倾向于言语测听。
此外,对于要求比较高的听损者,还可以增加难度做选择性听取能力测试。选择性听取能力强弱决定是否容易受干扰,通过训练可以强化。(练习方式:手机下载分贝计测量声场,让说话声比环境声大10分贝。)
如CT、核磁(MRI)等,(如果准备做人工耳蜗手术,CT核磁都要做,不做耳蜗手术的话只做核磁就可以。)影像学评估可以帮助确定听力损失的类型和病因(如大前庭),对康复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对优生优育比较有意义。目前检测数据来看50%环境因素,50%遗传因素。
Q戴上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就能和健听孩子听的一样了吗?
A人工耳蜗、助听器和自然耳仍有差距,但比较而言双耳要比单耳好得多。双耳聆听除了方便声源定位和提高降噪能力外,还可利用听觉交叉促使全脑兴奋、有效提高言语识别率。
Q助听听阈在“香蕉图”里才说明补偿得好吗?
A“香蕉图”指在听力图上正常人的语言频率分布和强度分布的范围,是助听器验配的“金标准”,助听听阈在“香蕉图”里说明可以听到日常生活中的绝大部分言语声。(越靠近上缘说明听得越好。)但并不是绝对的。
两岁以下的孩子助听阈应该在香蕉图下,因为测出的结果往往是不准确的,实际听力肯定在阈上15dB左右。给孩子配助听器的原则是安全、舒适、可听,所以验配时补偿宜小不宜大。
与此相类似,人工耳蜗重建的金标准也不完全是“香蕉图”,而是舒适阈。也就是说,不应该一味为了追求言语部分的补偿而忽视了舒适度。
Q选助听器是越贵越好吗?
A当然不是,通常来讲助听器越贵性能越好功能越多,但每个人听力损失情况是不一样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具体选择原则如下:
(1)按听损程度选择功率:功率越大助听器越贵,根据听力损失程度选择相应验配范围的功率即可,过大没有必要;
(2)按听力图构型选择频响:通道越多助听器越贵,如果是陡降型听力损失,则需要通道多一些的助听器,平坦性听力损失则没必要太多通道,六七个就够了;
(3)按个体需求选择功能:功能越多的助听器越贵,但并不是每个功能对个人来说都是有用的,应该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环境、实际使用场景选择功能。比如经常在公共场所如学校、餐馆等,要选择降噪功能好一些的助听器,经常用电子设备的,选择可扩展相关功能的助听器等。验配时可向听力师详细了解每个功能的作用,权衡对自己的意义,才能把钱花到刀刃上。
Q为什么小声听不见,大声还嫌吵?
A这是重振现象的典型表现,这种听力减退也是不可逆的,在老年性聋患者中也很多见。听力损失并不只是小的声音听不到,而是听阈变小,对大声的耐受能力也变差,可以选择有改善此情况功能的助听器,听力补偿效果会更好。
Q如何判断助听器配的是不是合适?
A主要根据主观感受和助听听阈(主观感受要看:轻声是否能听见、普通言语是否能舒适地接收,大声是否耐受)。另外可以通过仪器进行性能测试,在2CC耦合腔中测量的参考数据为:
噪声不能超过33%,失真不能超过5%。
Q助听器验配是否准确关键在于验配师的水平吗?
A要实现专业的助听器验配,验配人员专业水平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且影响最大的。工作环境和测听设备这两个关键因素也会对结果造成影响。比如,我们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校准声场,因为声场不准就像秤不准,自然“称”不出准确的结果。另外,先进的仪器可以有效提高验配的准确性和患者的体验,比如利用真耳分析仪测量RECD值用于助听器验配和调试,这在国外已经相当普及,国内还是少数。(大多数助听器验配是通过2CC耦合腔,是成人耳道平均容积。RECD是真耳和耦合腔之间的差,它考虑了每个人自己耳道的特点,可实现个性化验配。方便省时,配合度更高,验配和调试更客观准确。中聋正在进行相关课题研究,目前已测量了近例儿童的RECD值,拟推出中国儿童的RECD参考值,以后有望进入临床应用。)
听觉和言语康复要有科学的指导,有效的方法和有计划、有目标的实践,此外家长还应该了解孩子的语言发展阶段特点,有合理的心理预期和科学的康复效果评估方法,定期评估,持续鐧界櫆椋庡尰闄㈤摱宸濆摢瀹跺ソ鐧界櫆椋庨伄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