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听力障碍 > 饮食调养

爱耳日线上宣传一丨人人享有听力健康听

白癜风皮肤病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190619/7230180.html
年3月3日是第22次全国“爱耳日”,主题是“人人享有听力健康”。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以“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积极采取线上宣传教育形式,大力宣传爱耳护耳知识和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政策。

一、什么是听力障碍?

听力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人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如果因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出现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就会造成听力残疾。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听力障碍程度包括以下几种: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人口的5%即4.66亿人患有听力障碍,其中儿童有万。听力障碍可影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妨碍其正常学习和生活。据估计,到年,超过9亿人——或者说每10个人中就有一人将会丧失听力。根据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听力残疾人数(含多重残疾中的听力残疾者)达到万,其中以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主;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听障老年人的数量剧增,听力残疾人数量也大幅增加。

二、哪些人群具有听力障碍高风险?

(1)有家族性耳聋病史者;

(2)曾有过其他耳病史,如中耳炎、梅尼埃病;

(3)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中;

(4)有耳毒性药物应用史;

(5)患有慢性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6)有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

(7)长期精神压力过大。

三、听力障碍能有效预防吗?

据最新调查资料表明:我国每年新增听力障碍儿童2.3万名。受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成年和老年性听力障碍患者在逐年增加,面对这样众多的听障患者,除了采取必要的医疗、康复对策外,积极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普及、宣传听力保健知识,重视流行病调查,开展耳聋遗传咨询,加强医学监护及科学用药,可有效预防听力障碍的发生。

四、儿童听力障碍主要病因及预防措施是什么?

遗传因素是儿童先天性听力障碍的重要病因,其可在出生时即出现听力损失,也可导致儿童期迟发性听力损失。中耳感染是儿童期听力障碍的主要病因,由于儿童独特的解剖特点,咽鼓管短平宽,细菌病毒容易侵入导致中耳炎,反复发作可造成听力障碍,进而影响语言发育。此外,遗传因素导致的儿童期迟发性听力损失也值得重视。

接受遗传咨询、耳聋基因检查,可加强对遗传性先天性听力障碍的认知,对于育龄夫妇的优生优育有一定指导意义。预防感冒、避免平躺喂奶或呛奶、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耳道进水、避免随意掏耳朵等,可减少中耳炎的发生;防止儿童头部外伤;减少娱乐噪声;加强体质锻炼、减少脑膜炎及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感染;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等可有效预防儿童期听力障碍。

五、青少年听力障碍主要病因及预防措施是什么?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11亿年轻人(年龄在12-35岁之间)因在娱乐场所接触噪音而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因此,不良用耳习惯已经成为青少年听力障碍的主要病因,常表现为噪声性聋和突发性聋。青少年由于长时间使用耳机或音量过大(大于80分贝),可引起耳蜗毛细胞受损,从而引起噪音性聋;此外,沉迷电子游戏或熬夜、生活作息不规律、压力过大或身心过度疲惫,往往容易导致突发性聋。

平常注意保持良好的用耳习惯,使用耳机时每次不超过半小时、并控制音量;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降低耳聋发生的风险;一旦发现听力异常,医院就诊。

六、老年听力障碍主要病因及预防措施是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系统的机能也会逐渐发生退化,但听力障碍的产生和程度还与本人的生活习惯、膳食结构、基础性疾病、环境噪声以及遗传等方面的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老年人若要维持健康的听觉能力,一定要戒除喜嗜烟、酒的不良习惯,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方式,远离高分贝和长时间的噪声刺激,慎用对耳和肾脏有毒性的药物,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可能导致血管硬化的疾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平和豁达的心态。适度的体育锻炼和集体活动对保持听力健康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七、如何早期发现并诊断新生儿、儿童及青少年听力障碍?

1、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听力筛查是发现听力障碍的最有效方法。正常出生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应完成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均应当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儿童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行确诊。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儿,出院前须进行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筛查,未通过者直接转诊。

2、进行定期儿童听力筛查新生儿期听力筛查后,进入0~6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在健康检查的同时进行耳及听力保健,其中6、12、24和36个月龄为听力筛查重点年龄,任何时期未通过听力筛查,均应及时转诊。

3、观察儿童听声反应情况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存在听力异常的表现,如果发现孩子有拍打、抓耳部等动作,或有耳痒、耳流脓等症状,或对声音反应迟钝、语言发育迟缓等表现(如小儿睡觉从来不被大声音吵醒,对家长的呼唤不理睬,说话时间晚等),医院检查听力。

4、重视孩子主诉若孩子主诉“耳朵嗡嗡响”、听不到、听不清等异常听声感受(如正常环境下对别人说出的言语声无反应或反应迟钝,经常要求他人重复说话内容或提高音量等)时,家长应予以重视,及时进行听力测试。

八、成人如何早期发现听力障碍?

1、听不见或听不清频率较高的声音,如门铃声、电话铃声、女性或小孩说话声、用指甲刮玻璃的声音等;

2、在餐厅、商场等公共场所交谈或聆听有困难;

3、时常感觉其他人说话喃喃、咬字不清;

4、时常要求别人重复说话才明白别人说话的内容或经常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

5、常被家人抱怨电视机或收音机音量调得太大;

6、接听电话时常听不清对方说的话;

7、时常听不到别人在背后的呼唤;

8、在开会或小组讨论时难以听清别人所说的话。

如果上述情况有多条同时且持续出现,就要引起重视,尽快到专业机构进行听力检测,明确听力受损情况,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九、如何对成人听力障碍进行诊断?

成人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听力初筛,对于初筛没有通过的人群,则需要到专业机构通过纯音测听的方式进行复筛,有条件的地区,应在成人免费体检的菜单中添加听力筛查的项目。成人耳聋的诊断应在参考年龄的基础上,以纯音测听的结果为依据,相对较好一侧耳的平均听力≥41dBHL方可诊断为听力残疾。

十、听力障碍确诊后怎么办?

听力障碍确诊后,首先要确定听力障碍的程度、性质、病因,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恢复听力的患者,需尽快选择合适的助听设备,及时进行听力障碍康复,这是实现成功听觉康复的前提。一般认为,不能恢复的中度及以上听力障碍患者,应首选助听器进行听力补偿,还可借助相关的辅听设备(如个体FM系统),实现更好的聆听与交流;助听器无法获得满意的补偿效果时,可考虑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听力重建,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正常参与社会的目的。

十一、听障儿童家庭可以从哪里获取救助信息?

年6月21日,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文件正式印发以来,各省高度重视,31个省出台了本省的救助制度。救助内容和标准由各地政府自行制定,其中18省将听力残疾儿童救助年龄提高到6岁以上17岁以内不同年龄段。

中国残联定期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执行情况监测,通过第三方电话核查等方式督促各省明确专人负责受理救助申请,确定救助定点机构,尽力做到应救尽救、满足康复需求。

如有康复需求的听障儿童家庭可咨询户籍所在地区、县残联。也可登录中国残联、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lhp.com/ysty/123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