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听力障碍 > 饮食调养

宝宝并不是在玩耳朵,是生病的表现吗

如何判断孩子的听力

0~3个月的孩子一般会被高音量的喧闹声或喇叭声、雷声惊醒,或者为之一震;听到妈妈的声音很欣慰,当妈妈和他说话的时候,他会转头,看着妈妈或者朝妈妈笑。

3~6个月的孩子喜欢玩弄一抓就有响声的玩具,或者其他有音乐的玩具;一旦有声音比如门铃或者电话响,就会转头去寻找;能够重复发出类似“嗒嗒”的音。

6~10个月的孩子开始牙牙学语,即便是自己一个人呆着的时候也不停地说;别人叫他的名字会有反应;盯着看别人给他讲的物体或者图画;能够听懂一些常用的词,比如奶瓶;能发出“来来”等音。

15~18个月的孩子能够听从一些简单的指令;能一下说出两三个字的话;能懂得一些常用词的意思,并喜欢经常说;喜欢别人给他读书听,或者喜欢别人用手把脸蒙起来,和他玩藏猫猫的游戏。

如果你的孩子与上述发展进程明显不符,就要考虑是不是耳朵,特别是听力有问题,及时看医生为上策。香港卫生暑曾做过关于幼儿的听力调查报告,在名接受检查的幼儿园小朋友中,因各种耳病而造成听力不正常者约占26%,其中12%罹患耳咽管闭塞,6%耳积水,5%耳垢堵塞,2%存在感音性失聪,1%得了耳炎。

宝宝为什么经常拉扯自己的耳朵,究其原因有种种因素在其中,他们可能是在玩耳朵,但是有极大的可能是因为宝宝感到耳朵发痒了。宝宝的耳朵发痒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宝宝拉扯耳朵

如果你的婴儿用力拉扯自己的耳朵,有可能是婴儿刚刚发现了自己的耳朵。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表明你的宝宝正在经历某个耳朵区域的疼痛。根据“西尔斯博士”所说,小于一岁的婴儿,还不能表达自己耳朵的疼痛,也不知道疼痛是来自耳朵的外部结构还是耳朵的附近区域,或者是内耳。观察其他的迹象,能帮助你确定宝宝只是在玩自己的耳朵还是出现了耳朵感染。

游泳性耳炎

对外耳的拉、拽、戳或瘙痒,都有可能是游泳性耳炎(也被称为外耳道炎症)的一种迹象。游泳性耳炎,是外耳道里层的一种感染。在淋雨或盆浴的过程中,耳道出现液体堆积时,或者耳道受到棉签的刺激时,就会引起这种感染。保护性皮肤层被逐渐损坏,就会产生适宜细菌生长的环境。游泳性耳炎的其他迹象还包括:发黄、潮湿、分泌臭味和红肿。

耳朵感染

耳朵感染,或者叫中耳炎,也会让你的婴儿拉扯自己的耳朵。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报道,耳朵感染在六个月到三岁大的孩子中是最常见的,而且常常会引起类似感冒的症状,比如流鼻水、易发怒、耳痛、发烧、黄耳引流、睡眠问题和听力障碍。此外,你的宝宝在喂奶时可能会哭得更多,因为吮吸和吞咽会造成耳部的压力和痛苦。

出牙期

婴儿在出牙期也会拍打、拉扯自己的耳朵。这是因为你的宝宝错误的把牙龈肿胀的疼痛当成了耳朵疼痛。出牙期的其他迹象还包括:流口水、咀嚼东西和容易发怒。有时,一个正在出牙的婴儿可能还会有轻微的发烧,但是根据美国儿科学会所说,这种情况下的发烧通常都不会超过华氏度(约等于38.3摄氏度)。

保护宝宝耳朵的重要性

象洗脸一样重视洗耳

耳的外层面直接接触外在环境,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接受风沙、尘埃与污染空气的“洗礼”。加上孩子经常吐奶、流汗,很可能粘在耳朵附近结成块儿,因此,家长要象重视洗脸一样重视给宝宝洗耳。

清洗方法先将婴儿沐浴液在手上搓出泡沫,再用手指像按摩一样轻轻揉搓耳后和耳廓,最后用拧干的纱布擦拭干净。耳朵入口处,可用消毒棉做成的棉条轻轻擦试,注意不要随便伸进耳道中去,防止孩子头部突然乱动而导致耳道粘膜受伤;孩子大了则应教他自己动手清洗,并随时检查与督促。

科学看待耳垢

耳垢俗称耳屎,是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淡黄色粘稠的物质,医学称为耵聍。一些家长将这种分泌物与鼻涕、眼屎“一视同仁”地看成废物,必先除之而后安,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耳垢是有一定生理功能的,遇到空气干燥后变为薄片状,或粘稠的油脂状,在外耳道“值勤”,既可以阻挡灰尘与小飞虫的入侵,又能缓冲噪声,阻止外界水分的流入,还可抑制细菌的滋生和繁殖,可称为鼓膜与外耳道的“护花使者”。

另外,孩子的外耳道皮肤不同于成人,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结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如果随意动用工具掏挖,如牙签、火柴杆、耳勺甚至发卡,容易引起损伤、感染,诱发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耳垢可随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等动作,以及借助下颌等关节的运动而自行脱落、排出。当然,如果分泌过多,并形成了黄褐色的油状物,或在耳朵里堵塞变硬,使孩子感到不舒服或者听力下降时,就需要处理了。但应该向医生求助,不可自己盲目行事,以免伤害到宝宝。

提防环境噪音

噪音对耳的伤害也不可小视,尤其是高分贝噪音,容易造成孩子内耳细胞受损,加上孩子面对噪音时不能像成人那样主动回避,受害更大,故家长应当帮助孩子及时地认识高分贝噪音,并教给正确的躲避方式,如张嘴,将耳转向安静的方位,或用手指暂时掩住外耳道口等。

另外,使用耳机也会给听力带来影响,一来耳机所发出的声频紧挨耳部,故一般都有较高的分贝;二来过度使用耳机会给耳部带来强烈的内外双侧压力,不利于孩子的耳发育。

异物进入耳道怎么办

孩子的耳道本来就非常狭窄,如果不小心进去东西,后果十分危险。父母对此要保持高度的警觉,一旦遇险,要懂得一些急救措施。

如果是食物,如豌豆、花生、玉米粒等,一旦塞进耳朵容易刺破耳膜,或者引起永久性的损伤。此时,应让孩子将脑袋倾斜,促使异物依靠重力掉出来。如果不行,医院。

蜡笔是最容易塞进耳朵的文具,可引起暂时性的听力减退,或者导致轻度感染。出现这种情况时,父母不要急着自己动手,应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

如果昆虫飞进或者爬进了孩子的耳朵,有三个办法:一个是大人用手将孩子的耳轮向后上方提起,将耳道拉直,头歪向进虫的一侧,使耳内的异物滑出;二是用手电筒往耳朵里照射,昆虫多会朝着灯光飞来;三是往孩子的耳朵里滴几滴婴儿润肤油,让昆虫随着油流出来。

乘坐飞机如何护耳

带孩子旅行,常常面临乘坐飞机的问题。成人多有这样的体验,飞机飞行时,因为压力改变,耳朵会有不同程度的难受感觉,飞机起飞和降落的时候尤其明显。由于孩子耳咽管(连接中耳与咽部的一条管道)更细小,压迫感较重,疼痛会更厉害,需要采取保护措施:

一、飞机起飞和降落的时候,让孩子吃奶,或者用奶瓶给他喂奶,或让他含一个安慰奶嘴。这样能使耳咽管扩张,减轻耳朵内部的压力,进而减轻疼痛感。

二、如果孩子4岁多了,可以让他嚼口香糖,或者吃东西,喝饮料,从而减轻耳朵内部的压力;打哈欠或者捏住鼻子吹气也会有所帮助。

三、孩子患了感冒,是否需要服用药物来减轻耳朵内部的压力,应向医生请教。

听力检查

满月前、3个月以及6个月这3个时间段,每个阶段应该至少做一次听力检查。满月前的听力检查,主要查明宝宝是否有可能听力丧失;3个月大的时候,做个检查以确保孩子没有任何听力问题,一旦发现问题,能及时了解到问题的类型和轻重;6个月时做一次检查也是很必要的,如果听力有所丧失,只要治疗及时,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还能得到补救。

护耳的原则

母亲喂奶要注意姿势

宝宝的耳咽管较成人短且平直,呛奶或吐奶时,奶汁有可能经此管道潜入中耳,诱发中耳炎。故喂奶时应保持孩子头部稍高的姿势,喂奶后应继续保持这种体位片刻,不要立即放平。

户外活动学会护耳

孩子户外活动,一要防晒防冻防风,二要防范外力与碰撞。具体防护措施要根据天气和环境的情况来决定,如太阳光线很强,不妨戴一顶遮挡耳部的遮阳帽,或在耳部涂抹少许的防晒霜等。

注意睡觉姿势

孩子侧卧时,莫让耳廓扭卷受压。

正确擤鼻涕

若孩子伤风或患有鼻炎,千万别捏着鼻子两侧一起擤,否则压力太大,带菌的鼻涕会乘机通过耳咽管潜入中耳,诱发炎症。正确的做法是,用干净手帕或餐巾纸轻轻地揩去鼻涕等分泌物;大孩子则要教会他自己擤鼻涕的方法:交替用手将左右鼻翼压向鼻中隔,以擤出对侧鼻子里的鼻涕。

莫打孩子

尤其不要用手掌掴孩子的耳光,否则可能伤及耳膜,或令耳骨移位,导致听力损伤。

及早矫正畸形

孩子出生有畸形,比如裂颚,可能影响耳咽管的功能,导致中耳积水,应在2岁前予以手术矫正。

防病

一些疾病可影响耳的健康。感冒就是是引起中耳炎的一大罪魁(75%的中耳炎系感冒作祟),故防止中耳炎的最好办法莫过于预防感冒。其次,麻疹、腮腺炎、风疹等急性传染病也是中耳炎的导火线,应该按时接种疫苗,防止这几种传染病上身。

不要让水流入耳道内

洗澡或游泳时若耳内灌了水,应及时用棉签或棉球蘸出耳内的污水。

治疗

如果你的宝宝看起来很虚弱,并且发烧超过了华氏度(40摄氏度);或者如果你的宝宝小于12周,而发烧超过了.4华氏度(38摄氏度),那就应该立刻打电话给你的医生。如果你不确定耳部症状的严重性,那要一直咨询医生。你可以使用醋氨酚或布洛芬等药物缓解宝宝的耳朵疼痛,阅读包装说明,根据孩子的年龄使用适当的剂量。

宝篮贝贝

孕育

小小生命,

大大奇迹!

回复“发育风险、肌张力、身高”可免费获得宝宝发育风险文章

回复“护理、呛奶”可免费获得宝宝护理文章

回复“喂养、母乳、奶粉、低体重”可免费获得宝宝喂养文章

回复“早期干预、干预”可免费获得宝宝早期干预文章

宝妈们

为了让更多的早产宝宝家庭能够分享到科学实用的育儿知识,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或育儿经,可以随时与我们沟通与分享

宝贝e家亲2群:QQ

西北妈妈交流群:QQ

微博:

鲍秀兰

早产儿妈妈互助会

宝篮贝贝预约--

宝篮贝贝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哪里看白癜风的医院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lhp.com/ysty/1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