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爱耳日。谁不想自家宝宝耳聪目明?宝宝要是听力出现问题,可真够揪心的。
怎么爱护宝宝的耳朵?宝姨请来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的专家专题开讲。
专家名片
张军辉,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河南省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主任
宝宝耳朵意外伤害最大的杀手居然是——棉签!绵软的大圆头,你眼中的棉签有杀伤力吗?
可别被它“敦厚”的外表欺骗了。
张军辉主任总结出了个数据,让人大跌眼镜:90%的宝宝耳朵意外伤害都是棉签造成的。
棉签怎么伤耳朵?无外乎两种,一是家长用棉签给宝宝挑耳屎伤了外耳道,一是孩子自己把棉签捅进耳朵,直击鼓膜。
“对于6岁之前的宝宝,家长千万不要自行掏耳屎,更不要在他面前给自己掏耳屎。”张军辉主任说。
棉签杀伤力有多大?比扇一巴掌厉害得多!
大家常说,打人不打脸。万一一巴掌扇到耳朵上,可能会聋了。
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聋”是可以恢复的。张军辉主任解释,巴掌的伤害,多是把鼓膜震出裂隙,很容易愈合。
但是,棉签对鼓膜的伤害,则可能是“粉碎性”的。
张主任就接诊过一些小病人,棉签把整个鼓膜捅破,一旦再遭遇感染、进水等干扰因素发炎,可能再也无法修复。
“鼓膜是听力放大器,能放大30分贝。”他说,鼓膜无法恢复的孩子可能会出现轻到中度听力障碍。
耳屎到底该不该掏?绝大多数情况不用掏听到这里,宝亲们要问了,耳屎是压根不能掏了?
张主任说,耳屎的存在是外耳道和黏膜的天然屏障,还能防止小飞虫进入。
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要给宝宝掏耳朵。只要是“松散”的耳屎,是会随宝宝打喷嚏、张嘴、吞咽脱落掉出的,大可不用担心。
而如果宝宝耳屎已经堆满了耳道不见减少,或者出现了硬块(俗称“耳盯”),医院让医生来“下手”了。
专业医生用镊子挑,绝对比家用挖耳勺、棉签等安全可靠。
这些常见做法可能伤宝宝耳朵1.捏鼻子灌药宝宝吃药不配合,强行捏鼻子灌药。这样可能会导致孩子鼻腔分泌物或药水通过孩子短直的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2.洗澡灌水自己擦宝宝洗澡时,耳朵灌了水。宝亲会不会手忙脚乱给宝宝擦擦擦?!
大可不必,张军辉主任说,少量进水是会自己流出的,反倒是各种异物擦拭容易伤了外耳道。如果医院就诊,避免外耳道发炎。
有种中耳炎7成宝宝都得过,你家宝宝呢?中耳炎,算是宝宝耳朵的“大病”了。耳朵闷,严重的还会疼痛、流脓。
张军辉主任说,宝宝中耳炎主要是两方面引起,一是感冒等引发的咽鼓管炎症和连通的耳道“联合发病”,另一种是外界污染物进入耳道引发感染。
他提醒宝亲,分泌性中耳炎更是宝亲该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