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源:全国发育行为儿科学术研讨会,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下载地址)
目的:明确轻度听力障碍患儿的语音发育特征及语音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普通话语音测试,对98例轻度听力障碍患儿的语音状况进行评估;其中14例辅音异常的患儿接受听觉、语音训练。结果:98例患儿中有16例辅音发音异常,占16.3%。按照发音部位划分,在16例患儿中以舌尖音异常最常见,共10例,占62.5%;其它依次为舌后音异常5例,占31.25%,唇音异常1例,占6.25%。按照错误形式划分,患几分为舌后音化、舌前音化、不送气音化和省略音化四种类别。以舌后音化所占比例最高,共10例,占62.5%,.舌前音化和省略音化次之,分别为3例和2例,分别占18.75%和12.5%;不送气音化最少,为1例,占6.25%。患儿的声调均无异常。经语音训练所有患儿的发音异常得到纠正。结论:轻度听力障碍患儿存在发音异常;早期听觉、语音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患儿的发音缺陷。1.1研究对象共选取年12月至年12月由儿童听力障碍诊治中心确诊的双侧轻度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儿童98例,确诊时间均出生后3个月内,男57例,女41例。年龄1岁1个月到3岁9个月,平均(24±4.2)个月。其中14例配戴助听器并接受语音康复训练。所有患儿经生长发育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排除发育迟缓、脑瘫、癫痫、孤独症、视力障碍等疾患。1.2研究方法1﹒2﹒1听力学及相关检查:首先采用问卷调查听力障碍发病原因,然后所有患儿均进行耳镜和各种主、客观听力测试包括脑干诱发电位、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声阻抗检查、判断听力损失类型及严重程度。(1)脑干诱发电位检查。(2)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3)声导抗检查。1﹒2﹒2语音评估:采用普通话语音测试评估患儿语音发育状况。相应的词汇包括汉语21个声母,35个韵母和4个声调。1﹒2﹒3听觉语音训练方法:14位患儿佩戴助听器并进行听功能、语音训练。(1)听功能训练听力障碍儿童配戴助听器后经声场测试确定听阈值,明确儿童所能感受的声音频段,在相应频段内训练听觉感知,听觉识别,听觉定位,听觉理解和听觉记忆等。(2)语音训练听力障碍儿童在发音之前。先做发音呼吸训练,使说话时的气息处于自我控制的状态。然后训练在呼吸中促使声带振动发出声音。首先从音素开始学习发音,利用儿童的视觉、触觉及本体感练习发音。采用医疗和家庭相结合的形式,每周至诊疗中心治疗1到2次,每次1小时。治疗原则和治疗频度统一,所有患儿已训练7到9个月。1﹒3统计学分析所有资料输入儿童听力障碍诊治中心开发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数据库。统计量采用SPSS11﹒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两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2结果2﹒1轻度听力障碍儿童的发音异常情况分析。98例患儿中有16例辅音发音异常,占16.3%。按照发音部位划分,在16例患儿中以舌尖音异常最常见,共10例,占62.5%;其它依次为舌后音异常5例,占31.25%,唇音异常1例,占6.25%。按照错误形式划分,患几分为舌后音化、舌前音化、不送气音化和省略音化四种类别。以舌后音化所占比例最高,共10例,占62.5%,舌前音化和省略音化次之,分别为3例和2例,分别占18.75%和12.5%;不送气音化最少,为1例,占6.25%。(见表1)。2﹒2治疗结果:采用1对1的个体治疗和小组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治疗次数为5~12次平均7﹒2±2﹒7次。3讨论婴幼儿时期是语言语音及认知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儿童主要通过听觉途径来感知和学习语言,在获得语言早期阶段如果阻断或减少听觉传入刺激,将影响患儿语音语言,和社交技能发展。中度及以上听力障碍对儿童语言、认知等方面的严重影响已被大量研究证实,而关于轻度听力障碍对婴幼儿早期语音发育的影响及早期干预,目前少见报道。本研究对接受早期听觉语言训练的患儿进行评估后发现,患儿发音能力显著改善。这是由于听觉训练能够大限度的发挥助听器的作用,帮助患儿充分利用残余听力对各种声音,尤其是对语音以认识、辨别、记忆和理解,建立正确的听觉概念,提高听觉敏感度。在听觉训练同时结合语音训练,所有患儿的语音异常均得到纠正。但是目前仍有家长对患儿的发育缺陷持等待观望态度;部分家庭因经济原因放弃听力学干预和语音治疗,今后应加强此方面的宣传,健全儿童语音监测网络,发现异常及早进行干预。编辑:胡立云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指导老师:徐睿
中国康复之家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咨询西宁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