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听力障碍 > 饮食调养

关于听障群体受全纳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

近年来,我国教育工作不断普及与发展,全国高校林立,教育学科百花齐放,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教育,国民素质整体提高。但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开展特殊教育(残疾人高等教育)的院校寥寥无几,且专业设置较少,大多以医学类、艺术类为主。与此同时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设备不够完善,其中开设全纳教育这一教学模式的院校在全国范围内屈指可数。全纳教育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听障群体平等受教育的权利难以得到保障。听障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是教育事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展全纳教育是促进听障群体得到正常平等受教育权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利于维护听障群体的基本权利,提高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和国民整体素质。

我团队以听障群体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听障群体的需求以及接受全纳教育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现将调查研究汇报情况如下:

一、调查背景(一)听障群体概述

听障群体,是指听力因先天遗传或后天人为因素而受损的残疾人群体。目前,听障群体各项基本需求难以得到保证。

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样也是听障人群较多的国家,据中国聋人协会统计,在中国大陆地区数千万持证残疾人中,听力障碍人群占比仅次于肢体残疾人群数量。截止至08年底,我国听力障碍人群约有万,数目之大令人心痛。

(二)听障群体需求分析

.教育需求

()专业需求。

()学历需求。

.就业需求

听障群体的就业需求成为继学习需求后的第二大需求,部分听障群体在完成其教育进程后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者所选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局面。一方面,社会上适合听障群体工作的岗位太少,不能满足就业需要。另一方面,听障群体长期受传统特殊教育,长期使用手语与人交流,对手语的依赖性较强,由于在大学期间没有锻炼与人交流的能力,进入社会后难以与人进行正常的交流。与人沟通形成一定的障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三)全纳教育基本概述

.全纳教育起源及现状

“全纳”概念最初来自于特殊教育领域,是针对特殊教育发展而提出的,虽然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势头强劲,但全纳教育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普及。据调查,吉林省残疾人口总数为0万,其中接受高中教育的约有人,进而接受大学教育的仅有00人左右。美国年颁发的《残疾儿童教育法》提出,残疾学生应当与正常学生一同接受教育,最大限度地将残疾学生安排在普通班级接受教育,与正常学生一起学习和生活。随后,英国及澳大利亚等国也先后颁布了法律法规,支持将残疾学生安排在普通学校的做法,这些制度为全纳教育的提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主教育与教育公平进入人们视野,残疾学生渴望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平等。与此同时我国全纳教育事业步入一个新台阶,虽较之前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处于薄弱阶段。中国是听障群体人数最多的国家,听障群体想要学习不仅仅局限于特殊教育的寥寥专业,想与正常学生一起生活、一起进步,这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我国是世界大国,高等教育院校众多,但真正包含涵全纳教育的高校屈指可数,听障学生数量多全纳教育高校少,难以满足其平等受教育权的诉求,这是我国全纳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现状。

.全纳教育基本理念

第一,人权观。

第二,平等观。

第三,价值观。

二、调查思路

(一)调查听障群体接受教育的基本情况,了解听障群体的生存环境和就业领域、职业空间;

(二)调查为听障群体开展全纳教育的机构和单位,了解我国目前听障群体全纳融合教育的现状;

(三)剖析我国听障群体特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四)探索听障群体全纳教育工作的优化路径,助推听障群体全纳融合教育的发展

三、调查目的

以吉林长春市听障群体为调查对象,对听障群体的受教育程度及就业需求进行统计调查,了解吉林省长春市听障群体对全纳教育的需求,聆听听障群体对公平教育权的诉求,研究和探索听障群体全纳融合教育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体现当前国家法律体制下听障群体受全纳教育的程度及全纳教育在各个高校的真实实施情况,听障群体受全纳教育后的就业情况及其对全纳教育的真实反馈,推进全纳教育工作的开展,为有关部门助力全纳教育提供真实有效的基础资料,区分传统残疾人教育与现在正在推广的全纳教育,助推中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及全纳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了解长春市听障群体的受教育程度

(二)了解长春市听障群体的就业方向

(三)找出符合开展全纳教育条件的高校

(四)为全纳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五)助推听障群体成功就业

四、全纳教育的意义及现实价值

(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lhp.com/ysty/10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