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有2.06亿人正在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困扰。
耳聋的病因分为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
主要的致聋基因突变为以下4种:
GJB2基因突变,是一种先天性致聋基因。
SLC26A4基因突变,就是“一巴掌致聋”。
GJB3基因突变,是一种迟发性耳聋,一般在青壮年时期才会发病。
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就是药物性“一针致聋”。
后天获得性耳聋主要是以下几种情况:
老年性听力损失
突发性听力损失
噪音性听力损失
药物性听力损失
其它疾病引起的听力损失
2听力损失分级临床上常用的分级法主要是根据0.5kHz、1kHz、2kHz、4KHz的平均听阈进行分级。
轻度听力损失:对细小的声音(风吹声、悄悄话)难以听清,正常对话不受影响。
中度听力损失:正常对话出现困难,在噪声环境下表现更为突出。
重度听力损失:需要大声说话才能听到,言语分辨能力下降。
极重度听力损失:别人很大声说话也听不清楚。
3听力下降的表现?可以听到声音,但是听不清楚内容。
?需要别人重复一些内容。
?需要将电视等播放设备开到比别人大的音量。
?不能听到门铃声或者电话声。
?不能理解谈话的内容,答非所问。
?感觉耳朵里边有声音,如嗡嗡声或电流声。
?在噪声环境下听声音困难。
?只有面对讲话人时,才能听清理解。
?听声音比较费劲,感觉声音比较遥远。
?常常大声说话怕别人听不到。
?经常侧着身子去听声音。
4听不到、听不清、听不懂的危害各个年龄段听力损失都会影响生活质量、人际关系、社交障碍、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儿童、学生,会影响其成长和学习;对于中青年人,会影响其就业、工作和事业发展;对于老年人,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人际关系等。
5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发现或怀疑听力下降,医院进行听力检查。通过专业的检查、分析,制定合理的干预方案。
尽管目前还没有批准任何专门治疗听力损失的药物,但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听力损失有多种干预手段。
若出现了不可逆的听力下降,可通过佩戴助听器或植入电子耳蜗等,重新聆听世界。
6如何保护听力◆避免噪声暴露
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不应超过45min
在嘈杂公共场所时不宜戴耳机
避免噪声环境:少去KTV、酒吧、体育赛场和其他嘈杂场所
◆避免局部刺激
预防耳道感染,避免洗澡、游泳时耳道进水,避免经常掏耳朵
◆规律生活
保持健康规律生活,避免紧张激动的情绪。
保护听力,终生受益!参考资料:
1、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第21次全国爱耳日宣传:保护听力,终身受益
2、医疗科普纪录片《新聲》
版
权
声
明
本文为医界整理,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联系我们。
喜欢,就给我一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