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听力障碍 > 预防治疗

五旬农村妇女从拼音开始学起nbsp教

4岁的小美,出生3个月时检查出听力障碍。经康复训练,如今她爱说爱笑,活泼可爱。这一路上,离不开奶奶付良菊的陪伴。“我辛苦点没关系,就盼着她早点像正常人一样去上学。”2月28日,55岁的付良菊说,孙女小美承载着一家的希望,自己付出再多也心甘情愿。付良菊用自制的识字卡片教小美认字。“这个字读‘蛇’,它和刚才我们认的‘龙’有什么不一样?”“一个头上长角,一个没长角”……2月28日,东山大道号5楼,穿过一条光线暗淡的走廊,记者在一个房间外准备敲门时,听到这样一段声音:付良菊正带着孙女小美呆在家里认读卡片。由于记者来采访,祖孙俩提前结束了“教学”。这是个10多平米的单间,门边摆着一张床,一个衣柜,一张小桌子,一个电饭煲,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家具或家电。屋子虽小,但收拾得很干净。“这几年家里搞困难了,只能捡便宜的房子租。”付良菊说,就她与孙女俩住,屋子够用就行。付良菊是远安县鸣凤鸣双泉村3组人,由于孙女小美先天性听力障碍,从年4月开始来宜昌做康复训练,她就一直陪伴在身边。孙女10个月戴上助听器记者跟小美交流时,发现她爱说爱笑,开朗大方,如果仔细打量,会发现她短发下埋蔵着一副助听器。这副助听器已伴随她3年多。“取下助听器,我们这样说话她就听不见。”付良菊说,小美因为早产导致听力障碍。付良菊的儿子、儿媳是聋哑人,年12月底小美出生时,因早产体重仅4斤,刚出生就住进了温箱中。“从出生就没听见她哭,在温箱里住了几天才听到很轻微的哭声。”付良菊告诉记者。小美3个月的时候,通过医学筛查:她左耳完全失去听力功能,右耳有微弱的听力。医生告之,通过后期及时干预康复,可能不会像父母一样变成聋哑人,“当时真的感觉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医生的话,付良菊长舒一口气,也让全家人看到了希望。50岁之前从未出过远门的付良菊,自年起带着孙女从远安到宜昌、武汉四处求医,“住了整整9个月才出院,从10个月开始配助听器的。”陪读中奶奶学会写和画祖孙俩租住的出租屋小桌子上,摆放着许多写着拼音、汉字,或图文卡片,这些卡片大多是手工制作的,材料是药盒子。这些卡片上的字迹端正,而画的动物、花草等只有大概的形状。“奶奶可能干了,卡片上的字都是她写的。”小美说,奶奶每天都会教她认读卡片、讲故事、唱儿歌。付良菊告诉记者,小美与正常小孩还是不一样,1岁时只能坐稳不会爬,更不会走,到1岁半还不会发音。1岁4个月时,经远安民政部门帮助,付良菊带着孙女到市残联的艺萌语言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1岁5个月时开始学会走。一般的孩子最早开口叫的是“妈妈”,而小美最早叫的是“婆婆”。“听到她说出第一个‘P’的音,我激动得掉眼泪了。”付良菊说,1岁9个月时小美才开口说话。后来,为训练小美说话,自己看到什么就教说什么,平时想吃东西时也要说话了才能给。“有一次看到门口有条小狗就教她认识‘狗’,她硬是不讲,我把口袋里的东西扔给小狗吃,她还追着去打狗。”经过反复的刺激性训练,小美的语言表达能力渐渐被激发出来。在康复老师的指导下,付良菊也成了会写会画的“老师”。初中未毕业的她为了教好孙女,从拼音字母开始学起,甚至还学会了画简单的图画,“这些年我还学会20多首儿歌。”盼有一份兼职贴补家用去年,付良菊带小美做系统体检,她的智力、语言和身体协调能力康复非常好,已接近正常同龄孩子水平。这个结果,让这10年来一直处于悲痛和苦难中的付良菊流下激动的眼泪!付良菊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没上过一天学的聋哑人,而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的小儿子,自年去沿海城市打工后就失去联系,至今杳无音讯。她说,前些年供小儿子上大学、大儿子结婚,还有小美治病、康复训练把家里老本掏空,还欠了几万元外债。目前,她的老伴在老家务农,收入微薄;儿子在远安的工地上做临时工,每月收入元左右;儿媳在点军一家印业厂上班,本来是按件计酬的,老板知道她家庭情况后每月发元工资。而小美每月的康复费及伙食就要元,因此付良菊带着孙女在宜昌城区生活,只能省吃俭用。谈及未来打算,付良菊表示:小美是他们一家人的希望,就算付出再多也心甘情愿,她会坚强下去,一直陪着小美慢慢长大,“希望她尽快康复,将来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小、中学和大学。现在最想要的是,找一份与接送孙女的时间不冲突的工作!”而记者了解到,目前宝联社区正在帮助付良菊就近找兼职工作。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
北京专业治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lhp.com/yfzl/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