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听力障碍 > 预防治疗

全球超15亿人听力受损,中国占22亿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听力受损20分贝以上的人群,全世界占总1/5,大概是15.8亿,在中国是2.2亿,而中国有2.2亿人听力受损!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听力报告中讲。我们的听力如果不加干预,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是9,亿美元,相当于荷兰一个国家的GDP!”在10月28日召开的首届南渡江智慧医疗与康复产业高峰论坛上,小维健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CEO王海在《听力健康现状与未来》演讲中指出,“虽然听力受损不可逆,但是可以通过采取干预措施阻止听力进一步听力恶化。”

他指出听力受损位列五大残疾之首,就是因为它的危害极大,如果先天的新生儿出现了听力障碍,而且在5岁以前没有治愈。将直接导致他变成终身哑巴,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十聋九哑。另外,在全球的慢性病排行榜上,除了关节炎和高血压外,听力障碍是排名第三的第三高全球慢性病,这是一个很严肃很重要的话题。

听力障碍可以总结为三高一低。哪三高?高流行、高危害、高可干预,一低是指极低的认识。实际上,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1/3的人其实都处于听力残疾,也就是损伤在40分贝以上。同时前几年TWS耳机的普及,让更多的年轻人要佩戴TWS耳机,实际上,耳机的佩戴极大损害了年轻人的听力,导致听力中频损伤,所以目前听力受损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他指出听力中度损伤的人,全世界是4.3亿而中国是7,万,尤其对老年人而言,听力神经与记忆力神经和理解力神经在一起,如果长期听不到,他的记忆力会衰退,理解力会下降,所以在导致老年痴呆的若干因素中,听力障碍排名第一。轻度、中度、重度听障人士中老年痴呆的概率比普通人分别高出2倍、3倍和5倍。

“另外一个危害就是摔跤。大家知道我们的耳朵是有声音定位功能的,如果我们的听力受损,即便是轻度,因为声音的定位功能没有了或者减弱了,摔跤的概率增大三倍!大家知道老人其实最担心的就是摔跤,所以这个问题也非常重要。”他强调,“导致抑郁,听力障碍的患者其中30%的人有心理抑郁,长期听不见,无法交流,内心郁闷,想表达的,别人要表达的听不到,这种交流受挫,所以时间长了就形成抑郁。”

但是听力受损是高可干预的,就是可以控制它进一步恶化,中度和中重度以上就一定要有专业的助听器来干预,只要采取了一些措施,你听力受损就可以抑制它的进一步加剧。

不过目前大家对听力受损的认知严重不足,目前,仅有北京、上海、广东、福建这些省出台了对老人听力障碍的补贴政策。WHO要求年助听器的佩戴率能到50%,这个目标对欧美来说容易达标,因为欧洲现在已经达到40%了,美国已经达到30%了,全球的水平是17%,而中国只有5%!

“所以中国听力干预上任重道远,中国的听障人士助听器的佩戴率及产品的服务体验很差,购买的成本也比较高,95%的人都没有进行干预,这是一个潜在的非常大的问题。”他强调。

他指出,更严重的是垄断该市场的全球五大助听器厂商,至今没有一个本土品牌!“很多厂商利用信息不对称赚取暴利,一个助听器动辄上万,甚至有售价8万9万的,超过一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他指出,“我们对助听器的理医院去看病,医生给我们开了药,但我们根本不知道医生开的药是什么品牌,如此重要的产品,如此重要的市场,如此严重的问题,但是我们中国却没有自己的品牌!现在。占据中国占据90~95%市场的都是国外品牌。一个豌豆大的助听器可以卖到10万,就是因为这个市场没有中国品牌,而且他们的算法长期按照欧美拉丁语系来设计的,实际上不太适合我们中国人的中文语系,我们中文发音中有太多高频高音辅音。而拉低语气相对会少。所以体验也不好。”

此外,助听器渠道也被垄断,而且渠道商还非常稀缺,德国8,万人口有家店,而中国是14亿人口只有8家店。“所以今年全球第一、第二助听器品牌都来收购中国的渠道。”他指出,“还有,在中国缺乏专业助听人才验配产品,美国是要求听力学硕士,在欧洲是要求听力学博士还要加一年的实习经历才可以验配,但在中国仅有有一半的省份要求考电配师资格证,另外一半的省份没有要求,要知道,助听器产品有句俗话是3分产品7分验配。产品再好。如果没有把顾客的听力曲线特性、以往的病史了解清楚,你给出的方案不是定制的,不是量身定做的,就解决不了听力受损问题。”

他认为中国助听市场将迎来大渗透、大增长、大跃进的时代。主要有五点依据:

1、应用人群的拐点到了。年中国就进入轻度老龄化,再过两年的年中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60岁以上老人占据20%,这些人具有消费和健康意识,同时他们的80后90后子女也有消费能力对父母的健康也很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lhp.com/yfzl/152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