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遇到这样的
“宝宝1岁多不会说话,发不了几个音,mama都很少叫,是不是有问题啊?”
“平时孩子和我们缺乏语言交流,几乎都是用肢体语言。”
“宝宝3岁了,偶尔会叫爸爸妈妈,但是说其他东西却总是说不清楚,是语言发育迟缓吗?”……
新手父母本身就没有多少经验,再加上对语言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很多时候,他们不知道孩子当前的语言发展到底算正常还是不正常。
(图片源自网络)
什么叫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
智力低下、听力障碍、构音器官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语言环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常见原因。
若发现儿童有语言发育迟缓现象,应努力查找病因。若儿童无以上明确原因而出现的语言发育明显延迟现象,则称为特发性语言发育障碍或发育性语言迟缓。
(图片源自网络)
0~3岁宝宝语言发育特征
想知道孩子是否语言发育迟缓,先来看看孩子说话的重要阶段在哪里。
0~1岁宝宝
2月龄:
开始发出“咿呀声”,和他说话时偶尔能出声应答。
3月龄:
逗弄他知道笑,有时会“啊!喔!”喃喃细语,好似与爸爸妈妈谈话。
4月龄:
自言自语,咿呀不停,对成人的话有反应。
5月龄:
能听懂责备与赞扬的话;能发出喃喃的单音节。
6月龄:
能无意发出”爸“、”妈“等音,同时发出比较复杂的声音,如a、e、i、o、u,好像要说话,会发出不同声音表示不同反应;会用身体动作表示到外边玩。
7~8月龄:
能发出简单音节如“打打”“妈妈”“爸爸”等;开始懂得语意,认识物体,如灯、书和笔等。
9~10月龄:
看镜子里的自我形象,认识自己的存在。会探索周围环境,观察物体的不同形状和构造。
11~12月龄:
会用手势表示需要;能听懂较多的话;有时口内说些莫名其妙的话;有些婴儿会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等。
(图片源自网络)
1~2岁宝宝
13~15月龄:
能听懂成人日常语言,说出几个有意义的词;会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及称呼周围熟识的人;能用几个单字表达自己的意愿。
16~18月龄:
会说许多能听懂的的单音或词;能执行简单的命令;能说出自己的名字、某些要求和一些实物。
19~21月龄:
能自然地把2~3个字连贯地说,如“上街”“没有了”;会背一句儿歌。
22~24月龄:
喜欢说话,能说出3个字的简单句;能回答简单的提问,还会和人对答话;能背一些儿歌。
(图片源自网络)
2~3岁宝宝
25~30月龄:
会唱1~2首儿歌;拿图书要求你给他讲;能用动作和语言表示眼前所没有的东西。
31~36月龄:
会说自己的姓名,会说较完整的句子即有主谓语即宾语和补语,会用一些形容词,能说出自己的性别,懂得“你”“我”“他”并会正确应用。
小贴士
0~3岁宝宝语言发育特征简洁易懂,可供家长对照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发育存在个体差异,但也不会差得太远,一般都围绕着平均值上下浮动。相比落后一大截的,医院检查就诊了。
(图片源自网络)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的3大表现
一般来说,语言发展迟缓可能表现出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形:
1、语言发展的起步年龄较晚。
一般正常儿童1岁左右开始说话,喊"爸爸、妈妈",但语言发展迟缓的儿童可能要到二三岁才开始开口说话,有的甚至到了四五岁还一句话都不会说。
有些父母可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开口晚。确实,由于语言学习需要较好的注意,而一些活泼、好动的孩子难以在一件事情上注意较长时间,因此"开口"的时间相对要晚。
但如果孩子到了两三岁还不会说话,父母最好还是带孩子去专门的机构做一些检查。
2、语言发展的速度很慢。
正常的孩子在学习语言的年龄,一年里能够掌握的词汇很多,特别是在3~5岁这一年龄段,掌握的词汇量是呈几何数增加的。
但语言发展迟缓的孩子可能在一年里只能掌握四五个词,且需要很大的努力。
(图片源自网络)
3、语言发展的程度比正常儿童的水平要低,常出现各种错误。
一些专家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语言发展迟缓现象,比如:
不会说话或者说话令人费解;
只说一个音,如语首音或语尾音;
说话有前后颠倒、混淆或省略的现象;
词汇少、说话很幼稚,没有组织,没有头绪;
常常使用娃娃语或拟声语如用"汪汪"代替"狗",用"喵喵"代替"猫"等;
说话断断续续,语句不连贯,只有单字,不成句子;
从某一时候开始不再开始学习说话;
发音含糊不清,令人难以理解;
说话不合语法,没有助词、连词、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
没有时间概念,无法区分句子中的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