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各国法律都有对于职业病预防方面的规定,一般来说,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职业病的诊断,一般由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的,具有一定专门条件的单位进行。最常见的职业病有尘肺、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等。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治方法。
硫化氢中毒
1.轻度中毒
轻度中毒主要是刺激症状,表现为流泪、眼刺痛、流涕、咽喉部灼热感,或伴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可有干啰音,脱离接触后短期内可恢复。
2.中度中毒
接触高浓度硫化氢后以脑病表现显著,出现头痛、头晕、易激动、步态蹒跚、烦躁、意识模糊、谵妄,癫痫样抽搐可呈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等;可突然发生昏迷;也可发生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后心跳停止。眼底检查可见个别病例有视神经乳头水肿。部分病例可同时伴有肺水肿。脑病症状常较呼吸道症状出现为早。X线胸片显示肺纹理增强或有片状阴影。
3.重度中毒
接触极高浓度硫化氢后可发生电击样死亡,即在接触后数秒或数分钟内呼吸骤停,数分钟后可发生心跳停止;也可立即或数分钟内昏迷,并呼吸聚停而死亡。死亡可在无警觉的情况下发生,当察觉到硫化氢气味时可立即嗅觉丧失,少数病例在昏迷前瞬间可嗅到令人作呕的甜味。死亡前一般无先兆症状,可先出现呼吸深而快,随之呼吸聚停。
硫化氢中毒预防方法
预防
1.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
2.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4.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5.其他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及时换洗工作服。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苯中毒
苯中毒可分为急性苯中毒和慢性苯中毒。急性苯中毒是指口服含苯的有机溶剂或吸入高浓度苯蒸气后,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为主要表现的病理生理过程;慢性苯中毒是指苯及其代谢产物酚类直接抑制了细胞核分裂,导致细胞突变,影响了骨髓的造血功能。临床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持续减少,最终发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
1.急性中毒
根据短期内有吸入大量高浓度苯蒸气或误服苯的病史,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醉酒状态)可作出诊断。必要时行毒物检测。注意与其他有机溶剂(卤代烃类、醚类、酮类等)中毒相鉴别。
2.慢性中毒
(1)轻度中毒①有与高浓度苯接触史或被苯污染环境中长期生活史。②有轻重不同的神经衰弱综合征。③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L,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血小板持续低于80.0×/L。
(2)重度中毒除上述临床表现外,全血细胞减少。晚期出现中毒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骨髓保留局灶性增生和红细胞无效性生成。慢性重度苯中毒可致白血病。轻症出现黏膜刺激症状(头晕、头痛、恶心、步态蹒跚等);严重时表现为中毒性脑病,昏迷、抽搐、血压下降、肺水肿,以至呼吸及循环衰竭。
苯中毒预防方法
“预防
1.苯等有机溶剂应妥善保管,标识清晰,以防误服(因稀料呈无色透明液体)。
2.工人油漆调配、刷漆、涂抹胶水等工作时注意环境通风和呼吸道保护。
3.勿在新装修室内长时间停留。
噪声污染
噪音达到80dB构成职业病危害。
从职业卫生的角度来说,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且8h/d或40h/周噪声暴露A等效声级≥80dB的作业称之为噪声作业。
噪声污染控制方法
“噪音控制的内容包括:
(1)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①声在传播中的能量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因此使噪声源远离需要安静的地方,可以达到降噪的目的。②声的辐射一般有指向性,处在与声源距离相同而方向不同的地方,接收到的声强度也就不同。不过多数声源以低频辐射噪声时,指向性很差;随着频率的增加,指向性就增强。因此,控制噪声的传播方向(包括改变声源的发射方向)是降低噪声尤其是高频噪声的有效措施。③建立隔声屏障,或利用天然屏障(土坡、山丘),以及利用其他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来阻挡噪声的传播。④应用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将传播中的噪声声能转变为热能等。⑤在城市建设中,采用合理的城市防噪声规划。此外,对于固体振动产生的噪声采取隔振措施,以减弱噪声的传播。
职业病防治需要员工、企业一起行动起来,主动积极在相关场所作业时做好职业病防护工作,进一步做好各种职业病防治措施,从而改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职业健康环境。
供稿:职业卫生科
资料来源:职业卫生与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