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听力障碍 > 相关医院

南阳周姑姑18年收养120余名弃婴,盼身

“妮儿,什么时候到了给我打个电话,我去接你!”电话里传来周凤桂院长爽朗有力的声音,她慈祥的笑容再次浮现在我的脑海。

位于南阳市西北郊的靳岗村,有一栋经历百余年风雨的旧房,年以来,这个本来专门收留流浪孤残老人的慰老院,先后收养了余名弃婴,现年63岁的周凤桂被孩子们称呼为周姑姑。

闫佳桐

文图

豫记

“慰老院18年接收余名弃婴”

周凤桂今年63岁,至今没有成家结婚,孤儿院的孩子们都喊她“周姑姑”。

现在,靳岗村慰老院内,住着30多个孤苦无依的老人和13个命运凄惨的孩子,周凤桂是他们的院长。

在南阳,这个地方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但每一个外来者对其都有不同的叫法,如孤儿院、弃婴院、残婴院、福利院等等。

因为是不能办理正规手续的民间组织,这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更多当地居民将其“爱之家”。

周凤桂和孩子们栖身在一栋历经百年风雨的老房子,是一百多年前传教士们在靳岗村建立的教堂旧址,这座教堂从建立之初就开始收养南阳乡间丢弃的女婴和孤儿,直至上世纪50年代初方才解散。

年,教堂旧址改造成了专门收留流浪孤残老人的慰老院,不久,老人们在门口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孩子,便将他抱了进来。

十八年里,这里陆陆续续接收了余名弃婴,他们大多患有疾病且极难医治,脑瘫、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肿瘤、聋哑……

有的孩子送来不到几个月,因身体状况太差而夭折;有的孩子错过了最好的医治时间,生活不能自理,只能整天坐在轮椅上……但更多的孩子,幸运地得到了周凤桂们的关照,这里就成了他们永久的家。

两年前,我还在上高三时,和同学一起来过这里。重访故地,靳岗村的变化惊人,一部分村民早已搬到市区,一部分村民盖起了小楼房,很多人家的门前停着小汽车。

相比之下,孤儿院破旧的大门则显得格外突兀。下了公交还需要步行十多分钟的土路,车辆经过总是带起一大片尘土。

“以前帮忙照看的姑娘们多,现在有的家里有事,都走了,只有我们三个老姑娘了。”眼看着照顾的人越来越少,周院长只有无奈。

在这里服务的还有同样独身的张奶奶和女儿都嫁了人的严奶奶,她们都把这里当成了家。一直以来,除了照顾孤儿院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她们三人还负责着慰老院30多个老人的饮食。

“能吃饱饭就不错了”

当地的教会为孩子们提供了这座百年老房,却无力承担众多孩子们的生活费用。年以后,之前还能从政府部门领取的每月元的救济也因故停止了。

“我们都没有收入,全靠好心人的帮助。孩子们可怜啊,能吃饱饭就不错了。”谈到孩子们,周院长眼神里充满了心疼。

为了能够让老人和孩子们及时吃上饭,周院长每天早上3点多就起床到厨房准备。添煤、烧水、洗菜、切菜……小小的厨房里,油烟熏黑的墙壁见证着她多年的忙碌。

门旁的桌子上放着两个超大号的电饭锅,旁边是好心人送的面条,角落里则是几壶油和一箱鸡蛋。

周院长在院里空地上开垦了一块菜地,做面条时总会摘些青菜、西红柿给孩子们补充营养。一天三餐,从不间断。

目前在慰老院生活的有13个孩子,11个男孩,2个女孩,年龄最小的是6岁的小草,最大的是20岁的飞飞。他们大都因为疾病而智力低下,不会说话,只能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吃饭的时候,生活不能自理的小鱼儿、明明、喜满和德兰需要人一口一口地喂,其他几个孩子都会围在一起吃饭。到了晚上,懂事的飞飞照顾着一群弟弟睡觉,奶奶则带着小草和德兰两个女孩睡在另一间屋子里。

▲飞飞

这个孤儿院的境遇引起外界的







































北京公立医院里哪所治疗白癜风好
治疗白癜风的药膏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lhp.com/xgyy/9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