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儿童中耳炎,这个不起眼的“小病”,却给孩子们闯了这么大的祸……
在我国,平均每8个孩子就有1个分泌性中耳炎或急性中耳炎经历(12.5%)。
分泌性中耳炎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听力,其鼓膜呈琥珀色或色泽发暗,可见气液平面或气泡。什么情况下考虑孩子出现分泌性中耳炎呢?
请家长注意!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孩子可能有以下几种表现:(1)轻微的间歇性耳痛,耳胀满感。婴儿则表现为频繁抓耳,容易激怒和睡眠易醒。
(2)婴儿对周围的声音反应差,不能将头准确的转向声源。
(3)听力下降,即使孩子没有主动告诉家长,家长也应该观察孩子漫不经心,行为改变,对正常对话无反应,在看电视或使用听力设备时总是将声音开得很大。
(4)学习成绩不稳定,平衡能力差,不明原因的笨拙,运动(如打羽毛球等)迟缓。
(5)言语语言发育迟缓。
如果孩子有以上几种现象,家医院或专业机构检查孩子的耳朵,如果被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不要惊慌,遵从医嘱,积极配合治疗。
采取措施防止听力恶化(1)注意防止溢奶或呛奶。
(2)尽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3)避免不必要的噪声。
(4)禁止使用耳毒性药物。
(5)洗澡时尽量注意不要让水进入耳道。
治疗方案一般有非手术治疗和外科治疗两种:非手术治疗是指发病3个月内的患儿,通过药物治疗一般都可以恢复;而当分泌性中耳炎持续3个月以上并伴有听力减退或其他症状,就需要外科治疗,如鼓膜置管、切除肥大的腺样体、扁桃体。
给宝宝喂奶时要特别注意:(1)无论是吃母乳还是配方奶,喂奶的姿势要正确,不要让宝宝平躺着吃奶,最好头略高,呈半卧位。
(2)喂完之后尽量耐心给宝宝拍背,能拍出隔最好。
(3)吃配方奶的宝宝,要注意奶嘴孔,避免宝宝喝奶时过多、过急,因来不及吞咽而呛奶。
(4)如果宝宝发生呛咳,要使宝宝侧着躺下,头稍高,使嘴角处于低处,让奶流出嘴角。
分泌性中耳炎的预防,主要要避免感冒的发生,不发生感冒,咽部、鼻咽部黏膜充血、水肿的机会就减少了,咽鼓管的功能也会处于良好的状态。如果已经发生感冒,就应当及时诊断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传导性听力障碍,多数可以治愈,程度一般在轻中度,而正常听力对宝宝的言语发育是及其重要的,在言语发育的关键时期(0—3岁),如果存在听力障碍,就会影响宝宝的言语发育,即使轻中度的听力障碍也会使宝宝的对一些声音听不清,导致言语发育迟缓、口齿不清。因此要在孩子言语发育的关键时期,充分了解孩子的听力状况,及时与听力师沟通,获得专业的咨询指导与帮助。
鍖椾含涓尰娌荤枟鐧界櫆椋?鏃╂湡鐧界櫆椋庣棁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