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他人的孩子,也终将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少儿守护人
《三十而已》火了!
剧中人物顾佳是一位全职妈妈,更是一位全能妈妈。
她拼尽全力将儿子送入顶级幼儿园上学。
儿子入学后的第一次幼儿园聚会,本是热热闹闹,场面欢乐,突然一位小朋友楠楠癫痫发作,现场乱成一团,孩子们都被吓坏了。
回到家,儿子由于心中害怕,迟迟无法入睡。
顾佳安慰儿子,告诉他楠楠其实只是生病了,楠楠有一个特异功能,就像奥特曼一样,他的脑袋里有一根小电棒,有时候就触电了,然后就晕倒了,他自己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那危险吗?”儿子一脸好奇地继续追问。
顾佳回答:“宝宝不会有危险,但是楠楠会有,如果下次楠楠再晕倒,宝宝愿意帮助他吗?”儿子爽快地表示愿意。
随后,爸爸假装生病的孩子躺在地上,妈妈则趁机告诉儿子,这时候可以做哪些事情来帮助这位小朋友。
当家长群中以木子妈妈为代表的一群家长要求楠楠退学时,顾佳勇敢地站了出来,说出自己的心声:癫痫没有传染性,没有攻击性,家长们没有权利剥夺一个孩子接受正常教育的资格,这种歧视的观念不应该在幼儿园时期就植入孩子单纯的心灵,这比任何负面影响都消极。
最终大部分家长跟随了顾佳的脚步,楠楠得以留下来继续上学。
为顾佳的行为点赞!她不仅仅是为儿子追求优秀的教育资源,更在意儿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的心灵就像一片未经开垦的土壤,种下什么种子,就开什么花,结什么果。父母种下宽容,孩子就学会不斤斤计较,父母种下善良,孩子就学会心存善意。
教孩子平等待人,善待他人,是父母一生的修行。
01.来自同龄人的歧视最致命
知乎上曾经有个提问:歧视可以有多可怕?
这个问题拥有个回答,大部分答主提到的歧视都来自于学生时代。
因为长得胖,因为个子矮,因为听力障碍,因为口吃,因为……太多太多的原因,有时根本没有原因,就被同学们排挤,被欺负,被凌辱,被隔绝在集体活动之外。
这些童年时候的伤痕就像刻刀一样,深入灵魂,即使长大后,仍然自卑,难以与人相处,不相信自己值得一切美好的事情,甚至有人患了抑郁症,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因主演《七月与安生》,马思纯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的殊荣,可是又有谁能想到,在她光鲜亮丽的背后,是难以言说的少年时光。
初中时的她,总是被一个女生欺负。
那时的她,长得胖,偏偏跑步还特别快,那个女生每次经过她身边,总要说些挤兑她的话。
她写给好朋友的信被这个女孩拿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朗读。
最可怕的是有一次她喝的可乐水里被灌入抹布水、粉笔灰、拖把水。
这如同地狱般的初中生活成为她不自信的开端,她一度认为自己什么都不是,她变得敏感而焦虑,高中时甚至要吃安眠药才能睡着觉。
如今的她,在事业上已经取得成功,可是她却仍旧需要吃药来控制情绪,也许在她的心中,过去的事情是一道始终无法逾越的坎。
学生之间的“歧视”常常是莫名其妙的,更多时候是一种集体性的狂欢。但是对于被歧视的孩子,却是笼罩一生的阴影。
如果父母能够及时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很多悲剧本可以避免。
02.善意拥有直击人心的能量
有这样一个女孩,性格安静,寡言少语,可是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当课堂上她被提问,人群中总会有几个突兀的声音响起,他们重复她的名字,当她的学号被提及时,人群中也会发出一阵窃笑。
单纯的女孩心生胆怯,她总以为自己一定是有什么令人讨厌的缺点,所以别人才会如此笑话她。
直到有一天,她的好朋友站上《少年说》的高台,当着全校同学的面告诉她:你很好,你真的真的很不错!
台下的她,委屈的泪水喷涌而出,原来自己没有那么不堪。
笑话她的同学或许本无恶意,但是却给女孩带来了难以弥补的伤害,朋友的一句肯定,一个温暖的拥抱,才让女孩重新面对现实,不再躲在自己的小世界。
还记得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阿甘吗?
他先天智障,是一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他的背部脊椎有问题,为了让背部挺直,他不得不装上金属脚撑,这让他更加与别的孩子不一样。
第一次坐校车上学,车厢里的孩子没有一个人愿意与他同坐,除了珍妮,那个像天使一样的女孩,热情地邀请他坐到她身边,从此两个人成为最要好的朋友。
他们形影不离,一起爬树,一起读书写字,一起坐在草地上看星星。
珍妮处处护着他,当阿甘被几个熊孩子欺负,珍妮对着他大喊:跑,跑!
阿甘不停奔跑,最终他不仅甩掉了脚撑,更是一路跑进了大学,成为橄榄球明星,跑出了崭新的人生。
如果没有来自珍妮的接纳,也许阿甘在上学的第一天就会心生绝望,在不断的嘲笑与捉弄中沉沦。他的人生不会有大学,不会有橄榄球,更不会有与众不同。
善意就像寒冷冬夜里燃起的火光,即使渺小,却也足够温暖人心,照亮前方的路。
父母需要做的,是及早把善意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它成为孩子良好行为的源泉。
03.孩子是白纸,父母是最好的画家
每一个孩子天生都是一张白纸,父母才是最好的画家。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黑人出租车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孩子问妈妈:“为什么司机伯伯的皮肤和我们不一样?”妈妈微笑着回答:“上帝为了让世界缤纷,创造了不同颜色的人。”
父母的格局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莫大的引导意义,甚至决定着孩子将来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1、教导孩子平等待人
“妈妈,他有病,我不想跟他一起上学!”
“妈妈,他长得好奇怪啊,好好笑!”
当孩子遇到“不一样的他”,父母要学会用最平常的语言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模样,他们因为天生或者意外或者其它原因,从而与大多数人不同,但是,这不代表什么,他们一样是好孩子。
廉价的同情不需要,重要的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他人。
2、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
有位妈妈分享过她的故事。
小区里有一个因车祸失去一条腿的邻居,她告诉孩子,是因为叔叔对自己的保护不够才受了伤,但是叔叔很努力,即使一条腿也走得很好。
女儿后来的行动感动了这位妈妈。女儿告诉其它小朋友,让他们不要把自行车放在路中间,因为这样叔叔走过时会有困难。
千万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能量,只要父母引导得当,小小年纪的他们,一样懂得帮助别人,并且有自己的好办法。
3、父母做最好的榜样,不要说一套,做一套
杨绛先生曾说:好的教育,榜样的作用很重要。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子的人,很简单,你自己就先成为那个样子的人。
曾经带女儿参加同城妈妈论坛的一个亲子绘画活动,有一个孩子是自闭症患者,现场没有哪个妈妈对这个孩子评头论足,就好像他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孩子。
而孩子们在第一眼的惊讶之后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