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听力障碍会严重影响社会交往和生活质量。年3月3日是第二十一个全国“爱耳日”,也是国际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保持听力,终生受益"。在这特殊的战“疫”时期,我们将推出爱耳日专题科普,传播正确的预防和保健知识,进一步提高全民爱耳护耳意识。
听力障碍是人类最常见的感觉功能障碍,广泛影响人的健康,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经济社会问题。听力损失尤其对于处于发育期的儿童,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会对儿童的言语、语言、认知能力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造成听力语言残疾的原因包括药物、遗传、感染性疾病、意外事故等。在我国,有相当比例的感音神经性聋是由于耳毒性药物不当使用引起的。药物中毒性耳聋是指因使用某些药物治疗疾病或人体接触某些化学制剂所引起的耳聋。
现已发现耳毒性药物已达百余种,多为临床常用药物,主要包括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疟疾药、止痛剂、利尿剂、麻醉剂、抗惊厥药、抗炎药物、抗癌药物、抗结核药物、心血管药物、避孕药、砷、汞等制品。
0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所引起的药物中毒性耳聋。此类抗生素因其广谱高效的抗菌作用以及低廉的价格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控制革兰阴性和阳性菌感染。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患者在我国发病率为0.%,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我国聋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占药物性耳聋的97%,其中28%有家族遗传史。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新霉素、洁霉素等。一般认为,该类药物的耳毒性顺序为:新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小诺霉素。
氨基糖苷类药物致聋患者可分为两类,一类因接受了毒性剂量的药物而致聋,这类病人多无遗传背景;另一类接受了常规剂量或单次剂量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而致聋,这类病人有遗传家族史,研究发现与线粒体12SrRNA基因第位AG均质性点突变有关。
氨基糖苷类药物致聋主要临床表现为耳聋、耳鸣、眩晕及平衡障碍。耳鸣往往出现于耳聋之前,多为双侧性,呈高调音,早期为间歇性,后发展为持续性。耳聋多呈双侧对称性,早期为高频听力损失,即对~Hz听力损失,但对低频(语言频率)即~Hz影响不大;自用药到出现耳聋需要一段时间,且还有明显的延迟作用。听力损失在用药停止一段时间后发生,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晚期表现为全频程的听力丧失甚至全聋。听力损害一般为不可逆性。
氨基糖苷类药物所致耳聋应重在预防:(1)家族中发生过氨基糖苷类中毒者,其发生中毒的可能性比一般人大得多,用此类药时应审慎;
(2)对于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糖尿病、感音神经性聋、噪声性聋者,应慎用;
(3)婴儿以及胎儿的耳蜗和肾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高,同时儿童对于耳毒性早期症状无法正确表达,老年人自身肾细胞发生萎缩、药物排泄减慢、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因此对于65岁以上老人、孕妇、6岁以下幼儿应避免使用此类抗生素;
(4)既往使用过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其他耳毒性药物,或听力有损失者,应特别慎重,防止蓄积中毒;
(5)通常情况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使用疗程应在7~10天以内,若患者病情需要应增加治疗疗程,应在治疗前进行电测听和前庭功能试验。
(6)氨基糖苷类药物不宜用作轻、中度感染和门诊一线用药。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的治疗应早期进行,以营养神经药物为主。早期轻度下降者,听力多可恢复。对于中毒时间久的耳聋,一般治疗无明显效果者可考虑选配适宜的助听器或行人工耳蜗植入术。
02卡铂和顺铂卡铂和顺铂是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其常见的副作用是引起患者高频听力损失,严重者会引起全部听力丧失。儿童对该类药物的耳毒性较成年人更加易感。该类药物的耳毒性在于对耳蜗内毛细胞、螺旋神经节和血管纹全方位的破坏,这种破坏不仅包括其本身引起的细胞内外环境的变化,还包括其激活的细胞凋亡途径引起的细胞凋亡。
03袢利尿剂袢利尿剂包括利尿酸、呋塞米可以引起可逆性听力损失,但用量过大或肾功能不良者使用则会造成永久性聋。袢利尿剂通过作用于髓袢升支上皮细胞抑制Na+-Cl-的重吸收起到利尿作用,从而广泛用于迅速去除循环系统过多的液体负荷,如高血压或充血性心衰。然而这种对Na+-Cl-重吸收的干扰同时也干扰了位于血管纹上的Na+-K+泵,阻碍Na+-K+交换,引起细胞内的水钠储留,导致了内淋巴液内离子浓度的失衡,细胞间隙出现水肿,血管纹受损,血管纹功能的失调。其典型表现为在静脉用药后短时间内出现耳鸣、耳聋、眩晕等类似梅尼埃病的表现,通常在停止用药数小时恢复。
04水杨酸盐药物水杨酸盐药物被广泛用于解热镇痛,但其在血清中浓度超过1.45mmol/L即可出现耳毒性,耳鸣大多为主要首发症状,逐渐会出现轻中度听力下降,一般为可逆性听力下降。日服10~12片mg阿司匹林可引起可测出的听力损失。有研究认为水杨酸可以通过改变细胞膜表面的钙离子通道,影响钾离子内流,导致细胞去极化能力增强,进而引起听觉系统自发放电增多,从而引起耳鸣。
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医生掌控用药规范及监测不良反应早期症状得到有效预防。临床实际工作中,医生需要严格掌握耳毒性药物适应症,注意监测病人耳鸣、听力下降等耳毒性表现,及时停药或更换用药,以减少耳毒性的发生和降低损伤程度。
作者介绍
[爱耳日特辑往期回顾]
→WHO告诉你真相——保持听力,从娃娃抓起
→病毒与听力损害
→听力不好,宝宝会变傻吗?
→慢性中耳炎的微创治疗:耳内镜or显微镜
链接
医院听力障碍及眩晕诊治中心是上海市儿童听力障碍诊治中心,国家项目人工医院,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培训基地,卫生部助听器验配师培训机构,临床听力学培训基地,新华-渥太华听力言语障碍诊疗中心;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全面的听力中心之一。
中心率先在上海开设听力及眩晕障碍诊治专科门诊,并专门成立了耳内科病房,为各类疑难耳聋耳鸣患者提供全方位个体化综合性的治疗。目前中心拥有国内最完善的听力测试、诊断和干预康复技术和设备,尤其在婴幼儿童的听力诊断方面,开展了系列的主客观听力学检查,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小儿听力障碍的精确诊断。近年来致力于引领我国听力测试、诊断和干预康复技术的规范化,提倡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专业化和优质的听力学一条龙模式服务。服务对象和范围覆盖了从新生儿听力筛查、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和成人的听力问题到老年性聋,从听障的早期发现、诊断和干预治疗到听力预防、康复和遗传性聋以及言语训练等问题提供全程最具专业性的听觉医学和咨询服务。
优势特色:各种耳聋、耳鸣、及耳源性眩晕疾病的诊治;儿童疑难听力障碍诊治、婴幼儿全频率段听力测试及评估、人工耳蜗植入等人工听觉技术、婴幼儿及老年人助听器验配、耳聋基因的测试诊断,以及听力干预效果的主客观评估等。
门诊类别:听力及眩晕门诊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2:00;下午13:30-17:00
地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5楼听力及眩晕障碍诊治中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佳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