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障碍的类型及矫治
共鸣障碍分为口腔共鸣障碍和鼻腔共鸣障碍两种类型口腔共鸣障碍主要有三大类:前位聚焦、后位聚焦和喉位聚焦。口腔共鸣障碍的病因可从器质性(为任何导致舌及下颌等器首运动受限的获病,例如舌系带过短,颌部畸形等)及功能性(为听力障碍所导致的舌部功能性运动障等,其中以听力障碍导致的舌部功能性运动障碍较为常见)。
鼻腔共鸣障碍主要有两大类:鼻音功能亢进和鼻音功能低下。
鼻腔共鸣障碍的病因可从器质性及功能性两方面进行分析。鼻音功能亢进主要是由于鼻咽部开放异常所致。可能存在的些器质性病因有软腭短小、腭裂或者腭肌张力低下等。软腭肌群(腭帆提肌等)收缩与舒张运动紊乱会导致软腭及悬雍垂抬起及下降运动无法有效切换,主要表现为鼻腔共鸣音增加。如果存在这此器质性病因,应该首先接受耳鼻喉或口腔科医师的手术治疗。
鼻音功能低下的患者无法将/m.n.ng/的喉音传人鼻腔进行共鸣,而且一些元音甚至辅音的发音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扭曲。多数鼻音功能低下由器质性病因引起。在咽壁的后上方以及两侧存在一些增生组织,如腺样体增生或扁桃体肥大。增生组织阻碍了气流传递至鼻腔。对于功能性的鼻音功能低下患者,其软腭肌群可能存在肌亢进现象,通过言语矫治,大多数可以得到缓解。
共鸣障碍的矫治
一、共鸣放松训练
1、口腔放松训练缓解口部肌群的紧张,增加口腔共鸣器官运动的灵活性,使儿童对发声更加敏感。分为三个步骤颌部运动:想象口中有一大块口香糖,张开嘴,尽可能大幅度地做咀嚼运动,大约持续60秒唇部运动:闭上双唇,用尽可能大的下颌运动来进行上述的咀嚼运动,大约持续60秒舌部运动:闭上双唇,用舌尖“洗刷”牙齿外表面,注意舌尖须从上牙外表面向下牙外表面做顺时针旋转运动,约持续30秒。然后沿下牙外表面向上牙外表面做逆时针旋转运动,约持续30秒。
2、鼻腔放松训练鼻腔放松训练能够缓解软腭肌群的紧张.增加鼻腔共鸣器官运动的灵活性.使患者对发鼻音更加敏感.为形成更好的鼻腔共鸣做好准备。鼻腔放松训练分以下两个步骤:软腭哼鸣训练:通过哼鸣相近位置的鼻音和塞音以及哼鸣在鼻音和塞音之间的高元音来实现软腭的升降运动,软腭重读训练软腭重读训练:可以采用塞音加闭元音(使软腭上抬)与鼻音(使软腭降低)交替发出,应尽可能地产生最佳的鼻腔共鸣.例如/bi-M-BI-M/、/di-N-DI-N/、/du-N-DU-N/、/gu-(NG)-GU-(NG)/等,重读部分用蓝色表示。
二、口腔共鸣异常的矫治
常见的口腔共鸣异常包括前位聚焦障碍、后位聚焦障碍、喉位聚焦障碍。前位聚焦障碍矫治:主要问题在于发音时舌位运动的位置过于靠前。可练习发/g/、/k/开头的词语,发音时舌根抬起抵住软腭,并延长其中的元音部分,用一种夸张的方式发出这些声母,有助于矫正前位聚焦问题后位聚焦障碍矫治:主要问题在于说话时舌位置靠后,导致口齿不清,后位聚焦主要通过发前位音来训练。用爆破式的耳语声练习发以/p/、/b/、/m/、/s/开头的词语,勿用嗓音。喉位聚焦障碍矫治:表现为说话时声音深埋于喉部,好像缩紧喉部在说话,给喉部造成不必要的负担。练习发鼻音/m/、/n/,自己控制将言语置于鼻腔位置。练习发鼻音的同时,将手放在鼻的两侧,可以体会到鼻软骨与鼻骨的震动。
三、鼻腔共鸣异常的矫治
鼻腔共鸣异常的矫治包括对鼻音功能亢进和鼻音功能低下的矫治。鼻音功能亢进的患者存在大量的鼻腔共鸣音(也就是鼻音重),但没有足够的口腔共鸣,其软腭与悬雍垂在构音方面的功能可能存在欠缺,导致在说话过程中,软腭与悬雍垂的抬起运动(堵住鼻咽口)受到限制,或抬起、下降这两种运动不能进行灵活切换;鼻音功能低下的患者则相反,他们主要不能发/m、n、ng/这些鼻辅音,同时也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口腔共鸣音的清晰度。
鼻音功能亢进:重读治疗法降低响度和音调,减少鼻音的训练。重读治疗法是基本训练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降低音调和响度,可以减少部分鼻音,最后针对性地加人减少鼻音训练,尽可能使言语鼻音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鼻音功能低下:相应的矫治方法依次为:重读治疗法、增加响度、升高音调,增加鼻音训练。同样,重读治疗法是基本训练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增加响度、升高音调,最后,采用针对性地加入增加鼻音训练,使鼻音功能恢复正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