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5月17日是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助残脱贫,决胜小康”。中国聋协邀请了19位听友,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讲述他们的人生,以及与人生不可分割的全面康复心得。希望可以通过这19个故事,给正在找工作的、就业迷茫期的新人、听障大学生、听障儿童家长带去希望和指明方向,协助大家攻克心理障碍,全面康复,找到自己最好的状态。耳之家把视频内容整理分享,希望把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人物
简介
曹青莞
曹青莞,三岁确诊为患有先天性重度神经性耳聋,从小佩戴助听器,现为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在读。南京市青联委员,南京杰出青年协会会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年《超级演说家》亚军,江苏省年度大学生,国际爱耳日活动特殊公益奖获得者。
现场
视频
视频文字概要整理
来到听力大讲堂不可避免的就要聊到声音这个话题。对于很多人来讲,声音就像是空气一样,它一直都在,但是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它的存在。但是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的群体,我更喜欢称他们为声音的捕捉手。因为声音对于他们而言就像是奢侈品一样,想要拥有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所以他们也就会极尽所能的去捕捉一切他们所能听到的声音。而这个群体还蛮庞大的,有两千八百万,而我就是这两千八百万分之一。
坚持语训让我开口说话
在三岁那年的我被确诊为患有先天性重度神经性耳聋,医生也自此给我下了判书:听力障碍,无法说话。那个时候我还根本意识不到说话这两个字,对于我接下来的人生当中会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四岁那年在父母的带领下,我戴上了人生中的第一部助听器,也开启了我的说话初体验。
还记得童年的每一天,在我的印象里都是在家里的阳台上度过。每一天下午的五点我都会准时的搬着小板凳到阳台,等着妈妈下班回家,一遍一遍的一个字一个字的教我念儿歌。那些儿歌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小猴小猴几岁了,光着屁股来玩耍,快快回家找妈妈,给你换个小裤衩。儿歌生动有趣,也极大地激发了我的表达欲。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普通学校的就读环境,早已不再让我把听不见当成是一个困惑,我也不再觉得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
参加超级演说家
年,我参加了安徽卫视的首档语言竞技类节目《超级演说家》,和全中国最会说话的人同台PK,最后也非常有幸地获得了亚军。年作为演讲嘉宾我受邀参加国际爱耳日交响音乐会。年再度受邀参加了这个音乐会,让我表演了配乐诗朗诵《春》。越来越大的舞台和越来越多的表达的机会,让我终于可以大声的告诉大家,别人可以的我们一样也可以,甚至可以更好。
年就是那个偶然的出现在我面前的演讲舞台,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除了简单的发声正常的说话我也可以做演讲。这在很多人看来是很天方夜谭的事情。你如何要避开发音的劣势,你如何能让大家更准确的接收到你的观点,你如何能够让别人听清你在说什么?这些在很多人看来不成问题的问题,但都确确实实无一例外的成为了我在准备演讲的过程当中最大的阻碍。
在排练的时候,我经常会不由自主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