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听力障碍 > 临床体现

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的医教结合给家长

刘巧云,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康复学系副系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脑潜能开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言语治疗学组委员、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教育康复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儿童听觉语言康复。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出版并参与编著专著多部;在核心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年获上海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心目中最优秀教师奖。

对于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越早越好。怎么才能做到早发现?发现了由谁来干预?怎么干预?鉴于特殊需要儿童既有医学干预需求,又有教育干预需求,在此过程中应医教结合,紧密借助医学和教育学相关知识和技能对儿童进行综合康复,做到以下3点:一是细心观察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尽快找儿科医生筛查、诊断;二是咨询医生、康复师、教师及其他同类儿童家长,尽快调整心态;三是尽快开展专业的、密集式的治疗与训练。

1细心观察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情况,及早发现问题

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有赖于医教结合。在医学方面,中国儿童保健网络已较为健全,建立了初级、二级和三级保健体系,该儿保网络能较好地实现与生理问题有关的高危儿早期发现,如脑瘫、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等。但仍然有几类问题很难发现:一是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二是迟发性的、进行性的生理问题。

●心理行为问题

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有情绪行为问题、注意缺陷多动等。在情绪行为方面,如果儿童经常对依恋的人或自己发脾气,甚至变成一种日常的行为方式,则应引起重视。如任其随意发展,将会导致严重的社会或情感问题。当儿童剧烈的情绪行为持续1周以上,并且家长不能处理,则应咨询儿科医生。这些剧烈的行为包括对自己或对他人造成身体伤害(身上有齿痕、青肿和头部损伤);攻击家人或其他成年人;被邻居或学校送回家或禁止与他人游戏;家长担心他周围人的安全。此时,应求助儿科医生或专业的儿童行为管理教师,明确儿童的行为问题,并请教正确约束儿童行为的方法。在注意缺陷及多动方面,几乎所有的儿童都会有一段过度活动的时期,但如果儿童出现以下3个症状:对其他同龄儿童感兴趣的活动难以集中注意力;难以遵照简单的指令、反复跑到大街上、影响其他儿童玩耍;不必要的快速活动,很难做到静坐几分钟;在观察和倾听周围发生的事情时难以集中注意力,则应咨询儿科医生。这类问题在常规的儿童保健领域很难发现,需要家长根据儿童情况求助儿科医生及相关专业人员。

●迟发性、进行性的生理问题

部分迟发性、进行性或获得性生理问题在儿童保健体系中也很难发现,如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从出生到青春期均可发病,表现突然或隐匿,听力下降呈波动性或进行性。家长应持续







































治疗白癜风出名医院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lhp.com/lctx/68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