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学前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
1.生长是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为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是量变过程。
2.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功能的成熟,是质变过程。
3.发展是指随时间的延续,有机体在机构或功能上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
4.生长发育按一定程序进行,在发育顺序上基本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的发展规律。
5.儿童生长发育阶段包括了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
6.学前儿童生长发育速度呈非均衡性,整个生长周期表现为波浪式起伏发展,有两个明显的发育高峰。
7.胎儿期是儿童发展最快的时期,出生以后生长速度下降,2岁后_后生长速度进入缓慢发展阶段,直到10岁左右再次进入生长发育的高速期。
8.学前儿童各系统发育呈非一致性,神经系统表现为优先发展,从胎儿期开始就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至6岁左右已接近成人水平。
9.淋巴系统_表现为超常发展,出生后发展速度非常快,6岁达到成人水平,12岁接近成人水平的%,以后逐渐下降。
10.当不良因素去除后,个体表现处向原有生长轨迹靠近和发展的强烈倾向,“赶上生长”并恢复到正常轨迹,该现象被称为轨迹现象。
11.关键生长期即机体器官组织或某种知识、行为经验的获得和形成,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敏感。
12.0~6岁是儿童视力发展的关键生长期。
13.胎儿期是指受孕到分娩这一时期,约为天,40周。
14.胚胎期_是人类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15.优生学将怀孕前三个月称为致畸敏感期,是优生保健的关键期。
16.胎儿期是受孕后第九周至胎儿出生。
17.直到13周,胎儿才可通过B超被肉眼观看到。
18.新生儿平均每天睡20个小时左右。
19.婴儿期是儿童出生后生长发育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
20.婴儿期一年内平均身高增长25厘米,体重增长6~7公斤,一岁时儿童身高达75厘米,体重达10公斤左右。
21.婴儿的身体发育特点:身高体重增长显著,头围胸围变化明显,消化能力进步快。
22.婴儿的动作发展基本遵循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发展。
23.婴儿的视觉发展,9个月视力发展基本完成。
24.2~3个月后,婴儿听觉变得敏感,3~4个月能区分大人的讲话声,听到熟悉的声音会表现出高兴,10~12个月婴儿的声音定位能力发展良好,能辨别声音的方向。
25.儿童1~3岁为幼儿期。
26.儿童出生后第二年,平均身高增长10厘米,体重增长3公斤。
27.幼儿期优先发展大肌肉群,小肌肉群发育速度相对慢一些。
28.幼儿期是口头语言快速发展期,常被称为语言发展关键期。
29.1-3岁幼儿的语言发育经历了声音与模仿、理解词汇和使用词汇等发展过程。
30.1岁幼儿通常只会说简单的单词,2岁左右逐渐出现双字句,3岁幼儿就已基本掌握口语的表达和运用。
31.2~3岁时儿童词汇量增长的高速期。
32.幼儿大脑和神经系统高速发育。主要表现在1.脑重量的快速增加2.大脑功能增强。
33.学龄前儿童因体重增长速度落后于身高增长速度,儿童出现抽条现象。
34.学龄前儿童大脑结构发育逐渐趋于成熟6岁时脑重量接近成人水平,神经纤维完成了髓鞘化。
35.6岁儿童能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3~6岁是儿童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
36.通常卫生学采用形态、生理功能、生化和心理行为四方面的指标来综合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
37.3岁儿童身高测量采用量床测量,3岁以上儿童采用立式身高计测量
38.测量体重用杠杆式称测量,2岁前或躺,或坐在秤上读数。
39.测量头围采用软尺测量。
40.学前儿童常用的生理指标为脉搏、体温。
41.脉搏测量:在安静状态下,将_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端用适中的压力按于桡动脉或其他浅表大动脉处,测量_30_秒钟的脉搏数,所得数字乘2,记录每分钟的脉搏数。
42.学前儿童常用的生化评价指标为_血红蛋白、转氨酶、胆红素等。
43.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即_生长发育水平、生长发育速度及_各项生长发育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44.幼儿园多使用_等级评价或_百分位数法评价儿童的体格发育。
45._等级评价法_是目前幼儿园使用最广泛的评价方法。
46.百分位数法被广泛地应用在0~3岁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评价中。
二、简答
1.简述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规律?
⑴生长发育按一定程序进行
⑵生长发育呈连续性和阶段性
⑶生长发育呈不均衡性
⑷生长发育表现出轨迹现象和生长关键期
⑸生长发育存在个体差异
2.简述新生儿期生长发育特点?
⑴新生儿身体变化
①生理性体重下降
②乳房肿大或阴道出血
⑵新生儿的生理状况
①新生儿呼吸、心跳较快
②睡眠时间长
③消化道和泌尿道已正常工作
④感知觉器官功能强弱不一
3.简述婴儿期生长发育特点?
⑴婴儿的身体发育
①身高体重增长显著
②头围胸围变化明显
③消化能力进步快
⑵婴儿的动作发育
婴儿的动作发育基本遵循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发展。
4.简述爬行对婴儿动作发展的重要作用?
⑴爬行可促进婴儿身体协调性和自主控制能力的发展
⑵爬行可扩大了婴儿的活动范围和视野,有助于婴儿建立空间方位、探究物体等
⑶爬行也被认为与婴儿情绪、认知及社会性行为发展有关
5.简述生长发育测量与评价的意义?
一是通过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测量,总结和研究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特点,提出卫生保健工作要点,促进学前儿童健康发展;二是通过大范围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测量,制定国家、地区学前儿童生长发育正常值或评价标准,同时为政府指定学前儿童保健工作政策与措施提供依据:三是通过对个体儿童或集体儿童生长发育测量,实施生长发育监测,及时了解个体儿童的发育水平和发育速度,开展有针对性的保健工作:四是通过生长发育测量与评价对生长发育障碍儿童进行筛选和诊断,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实施保健干预。
6.简述身高的测量工具及方法
3岁前儿童使用量床测量。测量时脱去鞋袜和帽子,呈仰卧位,头轻触头板,双腿伸直,双足接触移动的足板,读量床两侧的刻数,儿童头顶至足底的距离即为身长。
3岁以上的儿童采用立式身高计测量。测量时脱去鞋袜,取立正姿势,足跟、臀部及两肩胛三点紧靠身高计的立柱,测量者移动身高计的水平板轻压受测量者的头顶,度数即可。
7.体温的测量方法
测量前先将体温表用酒精消毒,水银甩至35℃以下;然后放置在儿童腋下,加紧胳膊,5分钟后取出读数。
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保健
一、填空题
1、学前儿童情绪的特点:易变化、易冲动、易外露、易传染。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序,并将其分为基本需要和衍生需要。
3、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
4、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衍生需要。
5、自我概念包括:自我认识和自尊。
6、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包括五种类型包括:高控制型、完美型、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
7、行为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学前儿童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和不断尝试学习从而获得各种行为。
8、问题行为的预防工作重点是:围绕幼儿园环境创设、学前儿童自律能力培养、行为管理与指导。
9、儿童自律能力是建立在自尊、自我概念、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等能力发展基础上的。
10、行为疗法是幼儿问题行为矫正使用最广泛的心理治疗法。
11、攻击行为分为: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
12、预防幼儿社会退缩行为发生的关键是重视幼儿自尊和自我概念的发展。
13、当孩子暴怒发作时,最简单的办法是冷处理,事后再讨论和批评教育。
14、矫正习惯性阴部摩擦关键是消除病因和不良因素。
15、系统脱敏、模拟示范、心理暗示等方法可消除或者减轻儿童的恐惧反应。
16、学前儿童常见睡眠障碍主要有夜惊、梦魇、睡行症。
17、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将病因划分为三种类型:注意力缺陷为主型、冲动多动为主型、混合型。
18、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容易照看型、难以照看型、和缓慢照看型三类。
二、简答题
1、问题行为的特征:
①行为表现显著异于常态,不符合学前儿童年龄发展水平,表现为过度、不足或不适宜。
②异常行为经常出现或持续时间较长,对学前儿童自己或他人带来不良影响。
③异常行为是学前儿童自己不能控制和有效处理的行为,需要他人帮助解决。
④排除疾病或缺陷所致。
⑤行为表现较单一、程度轻,且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变化。
2、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标准
①智力正常
②较好的适应能力
③情绪安定愉快
④乐于与人交往
⑤行为统一协调
⑥性格良好
3、问题行为的产生
①一方面是源于他们生活中已经形成的一些行为模式。
②一方面与他们没有很好地理解什么样的行为是适宜的有关。
4、如何培养学前儿童自律能力
①促进幼儿自尊和自我概念的发展
②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
5、学前儿童的行为管理与指导的方法
①建立行为规则
②与儿童沟通
③示范和赋权
④开展相关课程活动
6、习惯性阴部摩擦的原因及矫正
原因:湿疹、蛲虫病、生殖器不卫生、衣裤太紧等引起的局部瘙痒,幼儿抓挠生殖器或摩擦刺激,产生快感而逐渐成为习惯。
矫正:
①查有无湿疹、蛲虫病等疾病,一旦发现疾病要及时治疗。
②注意卫生,每天睡前洗澡或洗外阴部,并换洗内裤,保持会阴部皮肤清洁干燥。内裤不要太紧身,最好是棉质内裤,透气性好。
③睡觉时不要盖太厚被子,醒后不要长时间在床上逗留
7、夜惊、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夜惊:原因:学前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控制睡眠、觉醒的大脑皮质细胞发育不完善,故多数儿童随年龄增加会自愈。处理方法:学前儿童夜惊一般不需要治疗,对反复发作者家长应找找可能的原因,排除诱发因素。
8、梦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梦魇原因:多见白天受惊吓,或患有呼吸道或消化道疾病,导致呼吸不畅、胃肠胀满;或睡眠姿势不当,压迫了身体。
处理方法:梦魇不需要治疗,但经常发作的儿童容易焦虑不安。一般在发作时,成年要及时安慰患儿,缓解其紧张和害怕情绪。第二天再与患儿讨论梦的内容,帮助学前儿童理解梦中的情景并不可怕,消除其紧张情绪。
9、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及预防
原因:智力低下、听力障碍、发音器官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语言环境不良、过分溺爱等因素均是导致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常见因素。
预防: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儿童学习语言的兴趣是关键。
首先,要多于儿童进行语言交流,即使婴儿还不会说话,提供语言环境帮助婴儿完成语言准备也非常重要。
其次,激发学前儿童说话的兴趣和积极性,亲子阅读、唱儿歌、朗诵均可促进儿童语言发展。
10、遗尿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原因:
①与某些疾病有关
②遗传因素
③发育不成熟
④体内制尿液浓缩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⑤缺乏夜间排尿训练或训练不当
处理方法:合理安排幼儿的作息和生活,晚餐后适当控制饮水量,上床前排尿,夜间定时叫醒幼儿排尿。
11、多动症的主要表现及班级管理
主要表现:
①活动过多②注意力不集中
③冲动任性④学习困难
班级管理:
①了解多动症的症状和特点,理解患儿的问题行为,并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