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年龄的界定
0~6岁,将其划分为新生儿、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三个年龄段。
助听器:各个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所有类型和种类的助听器。
耳模材料:不产热,无形变,对人体无毒、不产生变态反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化工产品。
验配前准备
01详细向家长、亲属和监护人了解并记录小儿的现病史和既往史,力求找出导致和影响耳聋的原因。
02进行耳鼻咽喉科常规检查,尤其要注意鼻、咽鼓管和中耳腔的病变,这些部位的病变常可导致听力的波动。
03对疑有脑瘫、智力低下、孤独症、多动症、交往障碍等疾患的小儿,要请求神经科和精神科的帮助,以排除非听力性言语障碍。
04学习能力的检查不仅仅是对智商的了解,而是对于小儿交往能力、应对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等综合能力的掌握,其结果对于制定小儿的训练计划和预测训练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05根据年(月)龄的不同,采取相应的行为测听方法,了解小儿的主观听力情况。
建议:
0-3个月:采用听性反射;
4-6个月:采用听觉行为反应;
6-28个月:采用视觉强化测听;
28个月-6岁:采用游戏测听或纯音测听。
大龄儿童除了测定气导听阈外,应同时检查骨导听阈和不适阈,这些对于助听器的选择十分重要。客观听力测试能够较准确地确定听觉反应阈,可采取的方法主要有:
摇篮床测听,听性脑干反应,40Hz相关电位、耳声发射、声导抗和多频稳态反应等,其中声导抗可以排除中耳疾患,耳声发射可鉴别蜗后病变,应列为必查项目。
新近推出的多频稳态反应是一种既有频率特性,又可对耳聋程度做出判断的客观测听方法,对于小儿的助听器验配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推荐。在行客观听力检查时,应尽量同时对骨导听觉反应阈做出判定。
06影像学检查可以排除和确定内耳及相关结构的异常,常规应检查CT和MRI。
07怀疑耳聋与自身免疫有关时,应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耳模制作和试戴
01耳模的作用:
耳模不但具有将经助听器放大后的声音导入外耳道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固定助听器、防止脱落;使得助听器配戴舒适;密闭外耳道,防止反馈啸叫;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善助听器的声学效果。因此凡是选配盒式和耳背式助听器时,必须制作相应的耳模。
02耳模的种类:
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耳模可分为软模、半软耳模和硬耳模三种。
软耳模与耳廓和外耳道软组织相容性好,不容易造成损伤,因此为小儿使用助听器时的首选。
03耳模的形状:
耳模的形状与听力损失的程度有关,一般情况下,极重度和重度聋选择密封性好的壳式耳模;重度聋选择框架式耳模;中度聋和轻度聋选择耳道式耳模。
04耳模的更换:
由于小儿的耳廓和外耳道的不断发育,一段时间后,密封性降低,对于听力损失较重者会出现反馈啸叫,影响助听效果,因此需定期更换。对于听力损失较重,配戴的助听器声输出较大的小儿,更是如此。
耳模更换:
3个月内小儿应每月换1次:
3-9个月应两个月换1次;
9-18个月应两个月换1次;
18-36个月应6个月换1次;
3-6岁应每9个月或1年换1次。
部分小儿会对耳模材料产生过敏反应,应引起注意。
助听器的选择
01助听器形状的选择
目前常用的助听器主要有盒式、耳背式、耳内式和耳道式。
盒式助听器配戴不便,由于身体的板障效应,具有较多的低频噪声和摩擦噪声;耳内式和耳道式需要定期更换外壳,由于麦克风和耳机的距离近,为防止反馈啸叫,声输出不宜太大,并且价格相对较高,因此小儿不宜首选这几类助听器。耳背式助听器不但配戴方便,而且声输出的设计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应作为小儿使用时的首选。
02助听器技术线路的选择
现阶段,助听器根据控制方式和技术线路的不同,可分为模拟助听器、编程助听器和全数字助听器三种。
全数字助听器具有声音分析能力、分辨率高、配戴舒适并且能有效地保护残余听力,因此小儿应首选此类助听器。但对于听力损失严重的小儿,为保证对声音的听感知,模拟助听器也是一种选择
助听器的验配提示
助听器验配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力测试的准确性和对听力测试结果的正确分析,小儿行为测听的听阈往往比实际听阈要高,特别是对于初次接受纯音测听的小儿,此点应引起充分注意。
而现时的各种客观测听方法均有局限性,决不能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方法作为助听器验配的依据。正确的选择是综合分析多种测听的结果。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助听器验配,行为测听的结果尤为重要。根据听力测试结果,选择助听器的增益、输出和输出限制是最常用的验配方法,但是由于小儿的外耳道容积和中耳系统的阻抗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确定目标增益时,不但要考虑到验配公式的选择,还要测试并修正外耳道的共振峰曲线。
真耳藕合腔差(RECD)的测量和应用,在考虑小儿听觉器官特点的同时,还修正了由于耳模和耳内机壳对声压物理量的影响,虽然比较繁杂,但对于验配的准确性十分必要,值得提倡。
助听器的效果评估
大部分初次配戴助听器的小儿,很难像成人那样可以与验配者默契配合,更不能准确描述助听器配戴后的感觉,因此小儿的助听器效果评估需要多种方法和多次测试才能准确。目前常用的方法有行为观察法、数量评估法、Ling氏六音法、言语测试法、功能评估法和介入增益法等多种,应根据小儿的年龄和配合程度自由组合。
无论选用何种方法,均应先对双耳分别评估,再对双耳同时进行评估,部分小儿会出现双耳助听效果与单耳助听效果不一致的现象,应根据主诉进行调整,直至满意为止。
助听器的听力补偿效果不仅取决于助听听阈,而且与助听后的不适阈有很大的关系。对于每一配戴助听器的小儿,在测定助听听阈的同时应常规测定不适阈。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种助听器效果的评估方法,均需要在不同的声音环境下进行才有实际意义。特别是数字助听器,只有在嘈杂环境下,才能充分显示其作用。
因此在进行评估时,至少应在不同的模拟噪声环境中让小儿听取测试音,有条件时应让配戴者亲自到各种环境中体会助听后的感觉。
助听器的试戴和适应性训练
对助听器的效果进行初步评价后,要在成人的陪同下让小儿进行试戴,试戴期间注意观察小儿的躯体行为有无异常、耳模对软组织有无损伤、助听器有无反馈啸叫、小儿对各种不同声音的反应等。
几乎所有小儿在配戴初期,均对助听器或多或少地有些不适应,反应强烈者会出现拒戴现象。此时决不能采取强制措施,应设法转移他们对助听器的注意,或将音量降低直至将其关闭。
在进行听觉练习时,应先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听取节奏明快但韵律柔和的声音,以增加”听”的兴趣。为防止产生听觉疲劳,开始练习时,声音应由小到大,配戴时间应由短到长,声音环境应由简单到复杂。
在进行适应性训练的时候,还要让小儿练习听取并分辨听力测试和助听器效果评估时使用的声音信号,例如纯音、啭音、窄带噪声、言语噪声、音响器具声等,以备再次检查和评估之用。
康复训练和辅导
配戴助听器的目的是听取声音和学习语言,为达此目的,验配小组应根据小儿的听力损失程度、学习能力水平、助听器配戴效果、家庭配合程度等制定相应的听觉语言训练计划和阶段目标,由语言训练师与家长共同实施。
助听器效果的定期评定
在使用过程中,助听器的工作状态会发生变化,小儿的听力状况也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些都会影响助听器的使用效果,因此应定期对其进行评估检查。
届时主要是重新测试听力、检查助听器性能、评估并调整助听器工作状态、重新出具助听器处方、制定下一步训练计划、确定新的训练目标。一般的做法是在配戴助听器的第一年内每三个月复查一次,以后每半年复查一次。
助听器验配流程图
文章内容来自于听力健康工作室
点赞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快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