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造吗?
在我国,平均每20秒,就有一名缺陷儿出生。其中,耳聋作为临床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目前是第二大致残性疾病,我国现有超过1.5亿人口存在听力障碍……
耳聋属于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如果夫妻双方均为隐性携带者,他们从新生儿到成人阶段都不知道自己携带了导致耳聋的基因,很有可能会孕育出一个基因突变体的患儿。
有的宝贝小时候没有明显的耳聋迹象,可是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听力逐渐衰退的情况,或者在某次吃药后耳朵突然变聋……这些又是什么情况?
三类遗传性耳聋
还记得春晚上的《千手观音》节目吗?参加舞蹈表演的21位聋哑演员中,有18位是由于两岁左右发烧时使用抗菌药导致的“药物性耳聋”,即所谓的“一针致聋”。
其实,遗传性耳聋不一定都表现为先天性听力障碍,还能以迟发性耳聋和药物性耳聋的方式表现出来。(1)先天性耳聋:通过耳聋基因筛查,诊断为先天性耳聋的患儿,可以及早进行听力敢于,采取康复措施,避免语前的听力障碍影响智力和语言发育。(2)迟发性耳聋:迟发性耳聋的过程是渐进的,且具有隐蔽性,传统的检查方法难免会有所遗漏。耳聋基因检测可以明确遗传病因,预防迟发性耳聋的发生,保护残留听力,避免听力损伤加重。耳聋基因检测还可以在孕前、孕期、新生儿等多个时间段对迟发性耳聋进行干预。(3)药物性耳聋:药物性耳聋为一种线粒体遗传疾病。有些孩子因为遗传了母亲的线粒体基因突变,成为了药物性耳聋的高危人群,在生活中可能因为注射了某种药物,如链霉素等,就会触发耳聋。耳聋基因筛查能够发现潜在的药物性耳聋患儿,第一时间为携带者及其家人提供明确的用药指导,避免因后天错误用药导致耳聋。四种耳聋基因目前已经应用于临床的耳聋基因常规检测项目主要有GJB2基因、线粒体DNAAG基因、PDS基因、GJB3基因等。
(1)GJB2是最常见的耳聋基因,在我国约有21%的先天性耳聋患者与该基因相关。GJB2基因突变引起的耳聋大多表现为语前发病,呈对称性,且导致中重度或极重度耳聋。但在某些情况下并不在出生时出现,可表现为听力损害的迟发性。(2)线粒体DNAAG基因突变与氨基糖甙类药物引起耳聋有关,在我国约有1%~2%的先天性耳聋患者与该基因相关。(3)PDS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PDS全序列扫描可作为分析诊断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客观指标,我国约有近20%的先天性耳聋患者与该基因相关。(4)GJB3基因突变可导致显性或隐性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GJB3基因的CT为目前已知可诱发耳聋的致病基因。这四种基因人群携带率约1/20,在耳聋人群中更是高达1/4,所以做好耳聋的一级预防,需从婚前、孕前就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如果夫妻双方携带相同致病基因,后代的发病风险为25%,需要及时进行遗传咨询及遗传诊断。从治聋到防聋控聋
万一不幸携带耳聋基因怎么办?别担心,运用现代的基因检测技术,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就能有效地减少耳聋残疾的发生!
(1)对于耳聋患者和有耳聋家族遗传史的“高风险”人群而言,医院的遗传医师进行咨询,对致聋基因进行筛查,可以帮助听障者明确自身致聋因素,了解家人和后代的听障风险。对携带致聋基因的成人进行婚育指导,还可以帮助他们生育听力健康的宝宝。
(2)对于已经怀孕的麻麻而言,可在孕期抽取羊水进行产前筛查和诊断,预知生育聋儿风险,保证新生儿零缺陷。(3)对于新生儿进行耳聋基因筛查,采集新生儿外周血进行DNA检测,能有效提高遗传性耳聋患儿的检出率。耳聋基因筛查未通过并不表示宝宝听力一定有异常,但对宝宝今后的生活有指导意义。比如,药物性耳聋基因携带者今后若生病,氨基甙类抗生素药物绝对不能应用;有些宝宝要特别注意保护耳朵,不能受到暴力创伤或强音刺激;到了适婚年龄,如果双方均为耳聋基因携带者,需要进行预防措施,保证两人生育正常后代。
小贴士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每年9月12日(对!奏似明天哦)是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作为世界上出生缺陷婴儿的高发国家之一,中国大约每20秒钟就会诞生一个缺陷儿。我国现有超过1.5亿人口存在听力障碍。现有防聋“神器”——耳聋基因筛查,把耳聋扼杀在摇篮里哦~婚前、孕前、产前、新生儿均可进行检测~
医院独家提供。
北京那家治白癜风治得好北京那家治白癜风治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