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手迹。
知道国家为啥开放溥仪手稿不?
就是为了磕碜磕碜你们这些当不了皇帝还偷懒滴!
为什么中国学生有那么强的阅读能力,经过那么广泛的阅读训练,外语在真正使用时却捉襟见肘?为什么很多同学过了专八,按道理词汇量应该“很高”,然而外语在应用时,却张不开嘴,提不起笔?
因为,你的词汇量,没有真正提高。
那么,
什么叫“真正提高词汇量”?
首先,在脑子中强化两个概念,那就是“认知词汇”和“积极词汇”。
认知词汇就是指达到认知标准的词汇,说白了,就是认识但却不但会用,又未求甚解的单词。
积极词汇就是指那些无论你在说话又或写作时,脱口即出、提笔就用的词汇,对这种词,你应该有相当大的把它用对的把握,并对它的用法有着比较详实的了解。
认知词量大,阅读就不会遇到那么多障碍,但积极词汇量才是决定你的口语,写作能否得心应手的关键因素,还有对于一个词,一个句子乃至一篇文章的理解的精度和深度。
我举个例子来说吧,比如大学英语四六级。我们都知道,大纲的要求往往是比较虚的,像大学英语四级要求为词,六级为词,较高要求(目前未设考试)为词。当然实际上不比达到这个数字也完全可以轻松通过。但一贯好大喜功的中国教育,对积极词汇的要求也是相当保守的,四级词中只要求词的积极词汇量(千万不要理解为积极词汇量占40%多,那只是因为四级范围内基础词汇所占比例高,比如boy、school什么的)。那么猜猜六级水平词中大纲要求的积极词汇应该是多少?
???
错了!
其实仅在四级积极词汇要求的基础上增加词,也就是说,词中,只有2词。
那较高要求呢?词中只有词。只是比6级多词。
看完明白了吧,积极词汇的递增,连好大喜功的中国教育都不敢乱吹的。
而这个大纲,其实也已经脱离实际挺远了。大部分通过了四级考试的中国考生,真正不假思索脱口就能出,落笔就能写的词,且能保证用法基本靠谱的词汇,也就是积极词汇量的库恐怕都到不了四位数的。
厘清一些概念,省得大家总是混淆或被误导。有人说,“听说老美平时有两千多个单词就可以把话说得很好”,他的潜台词其实是“我背那么多单词干嘛呢”。这是典型的混淆概念。这里面所说的“老美那两千多词”,是积极词汇量,这可并不是说那些美国人只认识个单词,以至于听奥巴马讲话时有的词难了、深了,又或读书读报遇到长文就理解不了了(请排除没受过常规教育的人士)。因为听和读,需要的只是认知词汇量。根据统计,英语为母语的大学生的词汇量平均为~0,并以每年~的速度增长。而根据testyourvocabulary网站的统计,参与该网站测试的英语国家人士的平均词汇量在2万~3.5万之间。而且,老美虽然日常生活用多词够了,但大部分受过教育的人的积极词汇量也远比大得多,这个,应该说是大部分人的积极词汇交集范围(吃喝拉撒),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专长、职业背景等不同,也让每个人都拥有很大的、远超交集的那词的积极词汇量。假设有这么一个律师,他吃喝拉撒可能的积极词汇量就够了,但是,他在法庭陈词、写法律文案和其他专业场景下,他还有自己的已经是积极词汇储备的一部分术语,那部分术语对他来说是不需要翻查,而是张嘴就说、提笔就写的资源。而他如果还爱好体育和政治,那么他和朋友谈起某球队某教练的排兵布阵战术思想时、和朋友争论桑德斯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和他所主张的“免费”是不是收入再分配和“劫富济贫”时…等等等等情况下…也都会启动他在各种领域中的积极词汇储备。只是积极词汇量不像认知词汇,没法简单地用具有统计意义的试题来进行测试。
而很多大学生的外语积极词汇量,却远远达不到,甚至只有三五百,以至于他在大学写的所谓作文,与他在高中甚至初中时所写的,几乎没什么显著进步(除了字数)。这就是为什么看似有些同学词汇量“很高”,但一提笔、一张口,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也就是说,练口语也好、练写作也罢,如果不把提高积极词汇量作为前提,一切技巧,皆为扯淡。
所以我想讲的主题,就是
如何提高积极词汇量?
按一些语言学家的理论,按照被动的方式,外语学习者需要在不同的场合遇到一单词至少十六次以上,才能使这个词进入自己的积极词汇的潜力词群。注意,并不是直接变成,而是有潜力变成。如果用这个方式来扩大积极词汇的潜力范围,虽说比较扎实,但对于中国国内的外语学习者来说不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因为单靠这种被动方式的输入,是无法确保有价值的词都能够顺利地以16次偶然的方式被你在不同的地方碰到。(注意:你连读这个词十六次或连续在同一篇文章中重复16次是不行的…)况且,如果你接触英语或某一门外语的频度如果已经高到让你可以把各种有价值的词都能够反复碰到了,也就不会愁词汇量的事儿了。
那么怎么办呢?可以采取“主动的5句原则”。
这个不是成型的理论了,而是纯粹是个人的经验。一个完全不认识或认识不熟悉的单词,完全可以通过主动的方式,更快地转化成自己的积极词汇,为自己的口语和写作服务。
5句原则操作方式:
工具:必须是例句详实的字典,最起码要达到牛津高阶或朗文当代的厚度。
原材料:在阅读过程中偶然遇到或多次遇到的,查了之后觉得这个词以后表达中应该用得到,或者于自己的经历或专业特别相关又常用的词,比如有一天,你看到一个词的意思是“似是而非的”,你可能会觉得,哎呀,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我在有时讲话或写作想说又不会用外语讲的那个词,那么好了,这种词就是原料。
方式:基础较好的,采用2-3制,基础较弱者,采用3-2制。即在双解字典中査到这个词,仔细阅读释义,体会例句,有觉得很好的例句,修改几个词,变成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相关的句子,“2-3制”就是修改2个句子,仿造3个句子,3-2制同理。但仿造时一定不要打开字典,也不要看刚才的例句,要尽量凭空,想一个自己最近想谈论的话题或相关的事,用这个词造出句子来。做完以后再返回字典看看此词条的上下有没有衍生词、源头词等,如果有,一并学习。词条内如果有辨析扩展等,也一并学习。
这个方式对于短期提高“准”积极词汇量非常有效,而且扎实,结果往往是,在你不需要用到那个词的场合,你也会想方设法的把那个词用上,为什么?因为那个词你自己真真正正地落过笔,偷偷地在本子里已经用它表达过思想了!一段时间内,要写一篇文章。尽量去用自己在这个阶段积累的积极词汇。
注意,以后在3-2或2-3的过程中要造句,也别忘了要去尽量使用一些你最近增加的“准积极词汇量”,以增带增,这很重要。
要有明确的规划。根据自己的遗忘规律,要适当地坚持用自己近期储备的“准”积极词汇量写短文也好、短句也好、微博也好、朋友圈装x也好,增加积极词汇量就是挽救你英语表达能力的药,药不能停。
按16次原则的方式,一段时期自己增长了多少、增长了哪些积极词汇,自己往往都不知道,潜移默化固然好,但很难对其过程进行管理;但用这个5句法,则自己会很清楚,所以一要定期复习。药,不能停。
注意事项:
?1.每天不要超过5个,但一定一定要每天进行。
?2.这个数量只多不少,贵在坚持,如果多了,效果肯定不好。5乘,一年就是将近两干词呢,注意,是将近的积极词汇量哦,加上你原有的,你的积极词汇量怎么也远超这个瓶颈水准了。如果能坚持下来,半年,你的外语水平,就应该有明显改善,一年,你的口语和写作资源库将极大富足。?
3.不能因为做了这个,就放弃了认知词汇的增长,认知词汇的增长按部就班就好。
当拥有了比较雄厚的积极词汇量实力,你就会对自己的外语水平刮目相看。要享受张嘴不卡壳,提笔不皱眉的极致流畅感受么?药不能停!
您能读到这里,说明本文一定对你有所启发,您可以酌情鼓励作者继续分享个人外语学习经验,近期打算升级的还有口语经验、阅读经验等等,看大家的积极性喽。没有读过听力经验的,打赏后别忘了回复“听力经验”获取哦。
“老粉丝了,过年请管大喝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