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听力障碍 > 疾病知识

爱可声回答,儿童防聋九问

1、新生儿耳聋发病率有多高?

  据相关研究报道,新生儿耳聋的发病率约1‰~3‰,其中40%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即孕期或出生后细菌或病毒感染、耳毒性药物的使用、外伤等),60%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即遗传性耳聋)。据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万,居最常见的5种残疾之首;我国每年约有万新生婴儿出生,按1‰~3‰的发病率计算,我国每年约增加2~5万的听力损失的新生儿。 

2、新生儿耳聋危害有多大?

  新生儿时期的听力障碍可直接影响听觉神经系统的发育;耳聋患儿由于缺乏语言刺激,不能在11个月前进入学语期,在语言发育最关键的2~3岁内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可能导致语言和言语障碍甚至聋哑、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等心理行为问题,最终对患儿自身、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

  3、何为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universalnewbornshearingscreening,UNHS)是指使用客观的生理学方法和主观测试的方法,对所有活产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最根本的目的是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听力障碍患儿,并最大限度地使儿童、家庭和社会受益。

  4、何时筛查,需要筛查几次?

  新生儿出生后3天,运用耳声发射(OAE)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设备对新生儿进行初筛,初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在42天后回院进行复筛。

  5、筛查未通过的新生儿该怎么办?

  听力筛查两次均未通过的婴幼儿,应在3个月内接受听力学和医学评估,并确保在6个月龄内明确是否存在听力障碍。即复筛未通过的婴幼儿应至听力检测机构,进行听性脑干反应、畸变产物耳声发射、鼓室声导抗、镫骨肌反射、ASSR(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和40Hz-AERP等检测,并结合小儿的行为测听进行交叉验证,做出诊断;对于结果提示听力损失的患儿,应由专业的耳鼻咽喉医师或听力师进行医学评估,确定听力损失的病因、程度及性质。确诊为听力障碍的患儿,应早期进行干预。

  6、对于确诊存在听力障碍的患儿,何时进行干预?如何干预?

  确诊为听力障碍的患儿,都应在6个月龄内实施干预。

  (1)由外耳或中耳病变导致的听力障碍(如外耳道耵聍、分泌性中耳炎、外耳及中耳发育畸形等),在明确病因后由医师采取相应治疗的手段,恢复听力。

  (2)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听力障碍在中度至重度,为患儿选配助听器。极重度患儿可行人工耳蜗植入。

  (3)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后,患儿需进行听功能训练和言语—语言康复训练。

  7、为什么要进行耳聋基因筛查?

  新生儿听力障碍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引起的常见疾病,其中遗传因素导致听力障碍的比例占到60%。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一部分新生儿在出生时,通过了听力筛查,听力表现正常,但在随后的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出现听力损失的表现。美国学者Norris等在报道了9名于至年间出生于美国各州的患儿,这9名儿童均通过了采用标准听力学技术的听力筛查,然而在12~60个月之间被确诊耳聋,且这9名患儿都携带有耳聋基因。从上面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并非所有的听力障碍患儿都可以通过传统的听力筛查方法鉴别。因此,听力筛查结合耳聋基因筛查十分有必要。

 

 8、已经生育聋儿的家庭有没有可能再生育听力正常的后代?

  有希望生育正常的听力后代。80%的耳聋遗传基因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父母双方都是正常听力,生育出耳聋患儿,见图解。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再生育的后代中,有1/4的概率生育耳聋患儿,3/4的概率生育正常听力婴儿。因此,已生育聋儿的家庭,再次生育时,可进行遗传咨询,指导再生育。

  

9、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帮助聋儿家庭再生育听力正常的后代?

  产前耳聋遗传诊断:孕妇在怀孕前或妊娠时抽血,进行耳聋基因筛查,若筛查未通过(即结果提示为耳聋基因携带者),在经过家属同意后,对其配偶行基因筛查。通过筛查结果评价生育患儿的风险。

  

当儿童发现听力损医院进行诊断与治疗,越早发现越早补救,对孩子越好。爱可声提醒您--千万不要让孩子因为听力障碍失去语言学习的黄金时间!

点击阅读原文,一起玩耍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lhp.com/jbzs/7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