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岁的小天,睡觉时总打呼噜,一开始爸爸妈妈还觉得可爱,小孩子一个,竟然睡得这么沉。因为小天的爸爸也打呼噜,后来他们觉得是不是遗传?但最近他们开始发现事情有些不对劲。
“有几次发现孩子睡觉打呼噜声特别大,平时总是流黄鼻涕,以为只是感冒没有好彻底,也没有在意。”除此之外,孩子每隔一段时间就出现一次严重的鼻窦炎。最近,小天的鼻窦炎似乎特别严重,黄脓鼻涕流了三四个月,睡觉像成人似的鼾声如雷。他医院。
鼻内镜的检查结果显示:两侧腺样体异常肥大,后鼻孔4/5被堵住,只留了很小的一道缝隙呼吸。牙齿排列不整齐、上切牙突出、咬合不良,并且表情冷漠、目光呆滞。最后确诊儿童腺样体肥大,医生建议手术切除。
什么是腺样体?有什么用?
腺样体也是个淋巴器官,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咽扁桃体,长在鼻咽部。腺样体肥大,是因反复炎症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肥大,常见于儿童,但部分成人亦可发生,常合并慢性扁桃体炎。
腺样体它们相当于站岗的哨兵,对人体起到预警的作用。4岁之前,孩子的腺样体等是有一定作用的,在4年里他们通过接触不同的细菌、病毒而起到报警、提醒的作用。4岁以上的孩子,应当说99%的病原菌都接触过了,作用就逐渐减小了。
腺样体为什么会生病?
由于腺样体位于鼻咽部,当患有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或过敏性鼻炎时,炎症分泌物总是容易向后流入鼻咽部,从而使患儿的鼻咽部产生长期炎症。
这种长期炎症,将引起小儿腺样体慢性炎症,导致肥大,引起张口呼吸、睡眠打鼾、耳闷等症状,这种情况下就称为病理性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的危害
1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由于腺样体肥大,压迫咽鼓管咽口,引起咽鼓管阻塞,同时急性鼻咽炎发作可波及咽鼓管粘膜,在咽鼓管阻塞和炎症存在的情况下,鼻咽部分泌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容易逆行至中耳,从而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甚至化脓性中耳炎,产生耳闷、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
2
引起面部发育障碍
由于长期张口呼吸,可出现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嘴唇厚、上唇上翘、鼻中隔偏曲、前鼻孔狭小、面部缺乏表情、面容呆滞,即所谓“腺样体面容”。
3
引起鼻部与咽喉部疾病
儿童时期,鼻咽腔本身就较小,由于腺样体肥大,鼻咽腔就更为狭窄,阻塞后鼻孔导致鼻塞以及由于气道狭窄导致呼吸气流受阻引发打鼾,长期鼻塞,容易引起慢性鼻炎、鼻窦炎;鼻阻塞就引起张口呼吸,而长期张口呼吸,则进一步引起咽喉疾病如咽炎,出现咽痒、咳嗽、容易感冒等。
4
引起发育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
主要为慢性中毒、营养发育障碍和反射性神经症状。患儿全身发育和营养状态差,并有睡眠多梦惊醒、磨牙、反映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和性情暴躁等表现,遗尿、夜尿、夜寐不宁、睡眠时磨牙、睡眠时容易出汗或动则出汗等精神神经症状、认知能力下降。
5
引起心肺系统疾病
由于腺样体肥大,导致长期张口呼吸,打鼾,肺的呼吸换气不足,可能引起肺动脉压升高,重者可导致右心慢性衰竭。
腺样体肥大一定要手术切除吗?
西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临床多主张手术,但手术需全身麻醉,手术部位接近颅底,存在一定的风险,不少家长和患儿对手术有恐惧感,并且手术多采用刮除术和非摘除术,存在手术后腺样体还有可能继续肥大的隐患。
腺样体对于小儿期免疫,尤其是局部免疫,起着比成人期更重要的防御作用。从免疫学角度上看,不应该在小儿免疫系统充分形成期将其切除,否则很可能损害鼻咽部局部免疫和抗呼吸道感染的全面免疫功能。
中医药治疗腺样体肥大,无需摘除腺样体,即保留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又达到了治疗目的。中医药治疗本病无需手术,口服用药安全,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在小儿时期,腺样体是由于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原因使腺样体慢性发炎而增生肥大的,复发后,可继续应用中药治疗,症状消失后即可停药。如第一次手术后腺样体肥大又复发,患儿及家长很难接受再次手术。
腺样体肥大儿童的护理
1
保持环境清洁,避免太多粉尘,尘螨,避免产生呼吸道炎症反应或过敏性反应,从而诱发呼吸道相关症状。
2
注意观察孩子睡眠时候和日常的呼吸情况,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张口呼吸的情况,医院进行体格检查。
3
已经确认腺样体肥大的孩子,又未达到手术指征的,在家里家长应该更加注意孩子睡眠时候的呼吸状况,建议侧卧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呼吸道窒息的风险。
4
教导孩子睡眠前后刷牙,清洁口腔,减少口腔炎症的发生几率,有利于减少相关病情的发生。
专家推荐
专家福利
夏秋之交,温度变化较大,儿童易感冒,从而诱发或加重腺样体肥大病症,只有及时治疗,才能避免给孩子带来更进一步的伤害。赵荣祥主任在此送出20个义诊名额,帮助患有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扁桃体炎等类似病症的儿童,现在开放报名!
报名方式:
1、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预约报名;
2、拨打-;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送完即止!)
监制:曹漪洁
主编:尉洁婷责编:陈雨笛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