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诊
手诊,面诊,背诊,等都是中国中医的国粹,都值得挖掘整理发扬光大。故搜集了关于背诊的相关知识供朋友们观摩学习。
后背为五脏六腑的反射区,从颈下二寸开始,以手掌大小为一个反射区,向下依次顺序为肺区、心区、肝区、脾区、肾区、排泄区、生殖区,共为七个反射区。
1、体雕目测法
(1)背部肤色不均,属肝胆排毒功能下降。
(2)背部毛孔粗大,为体质虚寒,湿气重,水分滞留体内,引起手脚冰凉怕冷,下身肿胀等症状。
2、肺区诊断
(1)拇指推肺区膀胱经,出现微血管扩张的现象。
(2)背部长痘为肺风粉刺,体质燥热,多为肺阴虚。
(3)便秘宿便,鼻咽喉不适,面部毛孔粗大。
备注:胖人多痰,瘦人多火。
3、心区诊断
(1)拇指推心区内膀胱经,出现发红现象,心火旺。
(2)眉心长痘,面部潮红多为虚火上炎。
备注:体胖者胸闷气短,体瘦者失眠多梦。
4、肝区诊断
(1)肝区肤色不均发青为肝胆排毒功能下降。
(2)肝区突出为肝功能下降。
(3)眼干涩充血,眼袋大,视力下降为肝火旺盛。
5、脾区诊断
(1)脾区肤色发黄为脾胃不和。
(2)口腔溃疡,口周、额头易生红色痤疮为脾胃实热。
(3)皮肤松弛,虚胖者多为脾气不足,舌苔黄腻,便秘实胖者多胃火旺盛。
6、肾区诊断
(1)肾区凹陷,腰部颜色发黑,多为肾水不足。
(2)面部易生乌云状片黑斑,手脚冰凉怕冷为肾阳虚。
(3)听力下降耳鸣,腰酸,手脚燥热怕热为肾阴虚。
7、生殖区诊断
(1)生殖区凸起:月经量少,经血色暗血块,痛经。
(2)生殖区凹陷:面部易生黑斑,月经量多提前或退后,多为宫寒宫冷症状。
第一节 背俞穴诊的理论依据
经络系统是中医独特的基础理论,经络和脏腑共同成为中医脏象理论的两大支柱,经络是人体气血的主要通道。经络体系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以及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其中十二经络主要循行于人体内脏及肢体头部,而奇经八脉则主要循行于人体腹背,并对十二正经气血起调节作用,十二经别又是十二正经在胸腹及头部的重要辅助支脉,其作用在于补充十二正经循行不足。十五络脉则是正经加强内脏与体表、四肢之间联系的分支,十二经筋循行于躯表筋肉,十二皮部则分布于人体肤表。由上述经络体系构成密集的网络组织遍布人体,纵横交错无所不至,可起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的作用。
背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分布的俞穴,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俞穴,并与人体内脏相互对应联系。张景岳谓:“五脏居于腹中,其脉气俱出于背之足太阳经,是为五脏之俞”。因此,俞穴是联系内外的枢纽,是反映人体内脏生理、病理变化的窗户。有些疾病,可通过俞穴的压痛、过敏、隆起、穴下软结、肿胀、硬结、痒、热,凉及经络循行部位皮肤的色泽、瘀点、丘疹、脱屑、肌肉隆起、凹陷等反映出来,故诊察背俞穴可助诊断。
第二节 背部俞穴的分布
1.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心俞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4.胆俞位于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5.睥俞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6.胃俞位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7.三焦俞位于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8.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9.大肠俞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0.小肠俞位于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1.膀胱俞位于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第三节 背俞穴诊查方法
1.经穴诊查以循经取穴为原则,检查背部俞穴时,以膀胱经五脏六腑俞穴为主,可取坐位,头稍向前倾。
2.经穴诊察,包括循经诊察法、经络电测定法等。循经诊察法,用手指循经按压,探索阳性体征和反应。如压痛、皮下结节或皮下组织的隆起、凹陷、松弛和皮肤的变异等,借以分析推断脏腑病变与疾病的虚实状态。经络电测定法是根据生物体对电反应的原理,测定皮肤导电量,从测出数值的高低中,分析各经气血的盛衰,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
3.扪穴诊察,就是按压体表的有关俞穴,以诊断其相关的内脏疾病。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五脏有疾也,暗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说明内脏有病时可在体表俞穴有所应,察此便可知何脏何腑发生病变。
4.触压手法:
(1)滑动医者以拇指腹或食指腹,轻轻地放在病员的皮肤上,然后上下按抚,缓缓滑动以检查敏域或压痛点。
(2)旋转用力比滑动时要大一些,但活动范围则较小,一般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这一手法一般用来检查结节的形态、硬变和压痛程度。
(3)推寻医者以拇指的内侧为重点,自内而外,进行推寻,目的在于查皮下的条状结节。
5.判断阳性穴位的标准:
(1)异样结节因经络滞塞不通,故往往在有关经络上出现条索状、扁圆状等异常反应物。
(2)敏感反应大致可分压、疫、痛、麻四种反应。局部因触按而产生的压迫感是正常的反应;疫楚感的自发出现,是经络发生变异的象征,但病情尚属轻浅;疼痛感是经气阻滞不通的现象,表示病情深重,并且还在继续发展;麻木感是经络失调、气血虚衰的表现,病情较诸痛感又深一层。几种敏感反应可以单独出现,亦可混合出现,但以混合发生的情况更为多见。
(3)外形的变化观察外形变化,有三个步骤:①诊前细看局部肌肤的隆起与下陷,隆起的为实,下陷的为虚。②诊时留心指下的肌肤松软和坚实,松软为虚,坚实为实。⑧诊后注意皮肤是否隆起,隆起者为经脉受邪。
综上所述,任何俞穴,只要抓住其出现的异样物、敏感反应、外形改变中的一种,便可诊断为阳性穴位。此外,如色泽的变异和温觉的差异,也应结合起来观察。
第四节 俞穴诊断与主病
1.肺俞①皮肤隆起的多为胸中有热,可有气短、咳嗽等症状,一般在膻中穴也有反应,可结合观察。②本穴如有反应,在肺经的太渊、孔最、中府等处往往呈异样变化。③诊得条索状结节并伴有压痛者,是痰饮咳嗽之症。④诊得条索状结节,周围皮肤有明显压痛者,多为咳嗽、气急、肺热胸痛等病变。
2.心俞①若有棱状结节,伴有显著压痛,多为上肢内侧疼痛、红肿或有心悸怔忡、心慌烦闷不安、口渴等症。②皮肤凹陷且压痛敏感者,常有心胸烦乱,恍惚健忘、纳呆等症。
3.肝俞①局部皮肤隆起伴有压痛敏感者,多为失眠症。②诊得条索状结节兼有明显压痛者,常见头晕、失眠、心烦不宁之症。③出现棱状结节,且有压痛敏感者,患者有胁肋胀痛、脘闷、腹胀、黄疸、纳呆、寤寐不宁等症状,或有下肢内侧红肿的病变。
4.胆俞①发现棱状结节且有压痛敏感者,多属黄疸。②凡有细条状及压痛者,多为下肢外侧痹痛,若在命门穴同时有气泡样反应者,则属下肢麻木。
5.脾俞①局部皮肤凹陷,或按之软若棉样,以虚证为多。②诊得条索状结节,并有压痛者,患者常有头晕、失眠、乏力、健忘、烦躁、食欲不振、便溏、浮肿等症状。③若出现棱状结节伴有显著压痛者,为下肢内侧红肿、行走困难或大趾运动不利之征。
6.胃俞①诊得条索状结节并伴有痛感者,常是不欲饮食和有胃痛等病变。②有棱状结节和明显压痛者,多有呕吐、不食、胃痛、腹胀或髋关节外侧有红肿现象。
7.三焦俞①局部皮肤隆起,按之有条索状结节且压痛明显者,多有腰痛、带下、月经不调、小便混浊等症状。②若有棱状结节,并伴有压痛者,一般是耳鸣、重听、头痛、腹胀满闷、吐逆之征(妇女妊娠期亦可发现三焦俞有棱状结节)。
8.肾俞①有条索状结节,凡压痛敏感者,一般是阳痿、头晕、腰痛及耳鸣之征。②诊得棱状结节,兼有明显痛感者,多为血尿、腰痛、浮肿之症。③局部皮肤隆起,有如卵圆形结节并伴有压痛者,是肾虚有热,耳鸣、头胀之征。
9.大肠俞①发现坚硬的圆形结节,且压痛敏感者,表示大便干结。②有棱状结节并兼有压痛者,大多有头痛、牙痛、腹痛、泄泻等症。
10.小肠俞①凡结节椭圆质地较硬而压痛显著者,多有头晕、后头疼痛、后项拘挛之症。②本穴出现气泡样转动感,多为妇女子宫下垂。
11.膀胱俞①诊有柔软的椭圆形结节,大多数是遗尿症。②按得棱状结节,并有压痛者,一般有发热头痛、小便频数、尿赤涩痛、腰痛、小腹胀痛、白带等症状。⑧有细条索状结节、压痛者,多有下肢麻木或痹痛。
附:(一)华佗夹脊穴诊断颈椎病
颈椎增生性脊柱炎,通常称为颈椎病或颈椎综合征,系骨关节退化所致,或因慢性关节损伤,如长期负重、姿势不良、过于肥胖而造成脊柱内外的平衡失调所致,这是一种常见病。海军学院卫生处王秀华等运用《医宗金鉴·手法总论》指出的“以手摸之,自悉其情”的触诊法,应用指腹按其颈部“夹脊穴”,“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查其“压痛”,明辨位置,探其性质,诊断颈椎疾病,其阳性率、符合率基本一致。 1.检查方法一般取坐位,病人骑椅而坐,双手平扶椅背,胸背挺直,两眼平视,颈肌松弛,以便检查。
2.指按部位医者通过右手拇指的指腹,先舒松颈部,然后沿颈部椎体旁开0.5~1寸处,施以均匀的压力上下滑动,或以双手拇指反复仔细的核实对比,查知脊柱两侧皮下深浅阳性体征及形态的异常。
3.指按标准分轻、中、重三度。
(1)轻度单纯压痛,肌张力存在,浅表有硬度,压痛较轻,症状不够典型。X光摄影显示,颈椎骨与关节轻度病理改变,有的无病理改变,一般阳性率偏低。
(2)中度可触及结节性状物,大小如珠,浅深不定,诊时拒按,触痛明显,症状典型,部分功能障碍。X光摄影显示,颈椎骨与关节的病理改变明显,阳性率比较高。
(3)重度可触及条索状物,形状粗细不一,如似棒弦,多在深部,肌张力增高,指按有吱吱声,甚至触电感,或头颈转动可闻及关节磨擦音。神经压迫症状重,颈椎骨与关节的病理改变尤为明显,阳性率最高。
(二)天突穴触诊判断妊娠
在天突穴处触诊,可以判断妊娠与否,其准确率在90% 以上。天突穴位于胸骨切迹正中凹陷处,与会阴部位相对应。妇女怀孕时,会阴部的颜色变深,阴道壁变软,子宫颈颜色变蓝;天突穴处也有改变,未妊娠妇女,天突穴处触摸不到脉搏跳动,而在妊娠后用食指触诊之就可摸到明显的搏动,据此可作出妊娠判断。这一方法比常用的妇科检查及实验检查,要简单而方便得多,而且没有副作用,尤其是对有习惯性流产者,不会因此而致流产。
背珍心理学
中医心理学家认为:无论身体疾病还是心理疾病,在人体都会表现为某一部位能量通道阻滞,而按摩则是“一个和身体对话的全过程”。对话好了,经络畅通,身心疾病也就消失了。
找到导致疾病发生的人体能量阻塞区域,通过按摩改善这通道,形成通畅的能量供应通道,有炎症的就会消失,有损伤的也就自动修复了。为什么身体通道会出现阻塞呢?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情绪,小部分才是因为外力造成的。人生气时会觉得心理难受,就是因为情绪影响内动力,损害五脏里的精力,引起身体能量的内燃耗,就是内耗。情绪比外界的环境不好更影响我们的身体。所以体内环保还需从情绪入手。
身体像是我们历史的记事本,藏着所有的记忆,创伤和故事,它通常以疾病的形式提醒着我们。
情绪以一种信息形式在神经和经络传导,当某种情绪过大,传导神经就会受到破坏,堵在那里,形成一个记忆。我们身体的背部肌肉对应着不同的脏器,通过按摩可以了解身心内在状态。比如:
肩颈板硬、酸痛,通常是愤怒积压而成。
左侧肩胛骨与背椎间板硬,易导致心脏问题,主要由伤心、委屈等情绪累积。
右侧肩胛骨板硬主要由于抱怨、不满等情绪积压所致,易导致胃部炎症。
后背部板硬的人通常具有讨好性人格,会出现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并且容易得糖尿病。
腰椎板硬主要受恐惧的情绪影响,易导致肾虚、肾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低椎僵硬的人要注意抑郁症的倾向,因为经常会独自生闷气。
为什么会如此神奇,一摸一个准呢?
中医一直讲致病的几个因素,无非是六淫七情,六淫是我们可以抵御的,风邪寒暑燥湿,通过我们的皮肤进入我们的身体。热了可以找个阴凉地,冷了多穿一些,只要我们起居有节,能按四时而生,符合自然规律,就可以抵御外界之病。七情对身体的影响比较复杂。哈弗大学曾有一个调查:90%的病来自我们的内在,来源于我们的情绪,大部分癌症病人与父母关系不好,负性情绪过多,抱怨消极情绪在生命中占大多数。黄帝内经里有五脏与五志之说,每种脏器代表一种能量,代表一种情绪。其实情绪就是一种能量,如果我们长期处于情绪当中,它会形成一种物质留在我们的身体里,阻碍我们吸收正常的身体养分,造成身体器官功能失衡,从而破坏身体内部平衡系统,造成疾病。
打个比方,当一个人心中有委屈和害怕的时候,心里会听到一个“木”的声音,闻木声则惕然而惊,这伤的是胃经和肾经,人时常会有吐的感觉,腰会很不舒服,皮肤会很粗糙,而且长向心肉,肚子大,腿很细,当这样的情绪起来的时候,人想喊。农村中,有一种病,就是疯了。中医有句话,就是登高而歌,弃衣而逃。经常想喊,动作不受控制,不穿衣服,到处乱跑。过去,我们会把这类人送精神病院,吃药,这样,就会把一个人害了。其实,这类病症,是胃经和肾经萎弊。胃经是从我们的第二个脚趾,沿一定的路线,通过心包,到我们的脸上。当我们受到很大委屈,堵住我们的胃经的时候:
一是影响我们的胃,
二是影响我们的心脏。在中医中,心脏是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神明。当心包受到伤害,被萎弊的时候,人就失去了理智,失去了认知。而关于肾经,当我们受到惊吓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我们的脊椎从后脑处嗖的一下凉了下去,会一直凉到我们的肛门和骶骨。中医中说,恐使气下。当我们有恐惧的时候,感觉我们的气从后脑处,一下向下,聚集到我们的肾经上。所以,刚才我们所讲的这种症状,就是我们的胃经和肾经,被堵塞了。
容易焦虑的人,身体的体型是如何的?容易焦虑,就是思虑过度,就会伤脾,人的体型就会背齁着,背隆起,因为在焦虑的时候,身体会挛缩.
相由心生,当你的情绪是如何的时候,身体体型就会变化,会按照你的情绪去塑一个型出来。这样的人,肺经和脾经就会出现聚结,背部会有隆起。思伤脾,脾为土,土生金。思虑过度,会生忧,忧伤肺,而肺主皮毛。所以,长期思虑过度的人,会容易得皮肤病,有很多牛皮癣患者,就是思虑过度。
在治疗很多皮肤病人的时候,需要去了解一下病人的情绪,大部分的皮肤病人,都与其情绪有关。有些传统中医,认为牛皮癣是湿热引起的,所以用寒凉的药物治疗,反而会引起尿毒症。其实许多药物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有素毒。中医中,五毒为攻,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我们人是通过谷、果、畜、菜为养的。尽量不要吃药。
中国古代经典医著《黄帝内经》,不是一部医书,更多的是一本养生学,其中说到,上医治胃病,圣人治未乱。就是在危急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先把它解决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如何养生,如何防止病的产生,我们就已经恢复健康了。
我们每个人都是医生,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就带着一个医生。我们绝大多数的病,都是我们后天得的,都是我们自己买来的。
在我们的五脏当中,我们的肝是藏血,补血作用的,如果我们把我们的五脏比作一个国家的话,肝就是一个将军,肝起到了保护我们身体的作用,肝补血,身体是依靠血液中的营养生存的。脾主土,就如一个国家的皇后,母仪天下。起到蕴化的作用。
心主火,属于一个国宝的皇帝,心脏是不受邪的,心包经就是代替君主受邪的。(而如果心脏受邪,比如风湿性心脏病,那就是内邪的,就无法救了)。心包经最后走到檀中穴,当我们感觉心中不舒服的时候,就是我们的檀中穴部位有感觉,会觉得这个部位纠到一起去了。这就是我们的心包受邪。这也是为何当我们伤心的时候,后背左侧心俞会隆起,因为隆起的部位,对应前面的部位就是心包经。
经常焦虑,得皮肤病的人,除了背部隆起外,这个部位是不通畅的(下腰部分椭圆形),焦虑后,会造成恐惧,肺为金,金生水,所以接下来就会伤害肾经,所以,这个部位就会不通畅。大家要注意,每一个情绪是互相转化的。
容易被激惹,容易暴怒的人,其实他的内心是弱小的。因为他的内心没有力量,所以才会发怒。他底层的情绪,就是恐。而真正厉害的人,其实内心是平缓的,是如如不动的。
我们的肾,就是我们的要根。农村中有一句话,十个胖子九个富,就怕胖子没屁股。其实,人的屁股代表人的肾,如果这个人很胖,但他的屁股是尖的,上半部是瘪进去的,没有弹性,那他的内分泌是有问题的,肾肯定是虚的。这样的人,他的承担能力就差,他的内心的稳定力就差。还有一句话,十个瘦子九个贫,就怕瘦子没精神。精神来源于肾,如果这个人瘦,但精力很充沛,这样的人,就有财富。肾在生活中,代表财富,在生命中代表了根本
道德经中记载:“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尼”。
雄,就是生长,生发,雌,就是根本,知道发展,同时要懂得守根本,这样的人,就如天下的溪流,周围所有的水都会流入溪流中,就会长期得到,恒常德性就能始终存在,最终回归婴儿的状态。每个人只有懂得如何做人做事,身体才能健康,健康和我们的行为是息息相关的
哪家治疗白癜风专业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