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听力障碍 > 疾病知识

家庭和学校如何引导听损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有听力学专家认为在对听损孩子助听康复、言语矫治和心理辅导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中,心理辅导是最重要的,对于孩子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影响巨大。

新的学年已经开始了,那么,家长和学校如何加强听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其克服心理障碍呢?

一、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环境和教育是个性心理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环境对人的影响是经常的,大量的,同时又是自发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只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社会生活环境则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调动各方面的因素,从学校到社会到家庭都要为听损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才能潜移默化地对听损学生施加影响,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⑴优化听损学生家庭的教育环境

家庭是人出生后最先接触的社会关系,是人生活的第一环境,听损学生在家庭中得到的经验以及所受的教育,对其心理的发展极具影响力。父母及家庭其他成员的言行举止,教育方式在听损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对他们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作为教师,应主动加强同听损学生家长的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校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同时又了解听损学生的家庭人员状况、经济状况和生活环境,建立学生家庭档案,并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议等形式,向家长介绍或传授听力康复教育的有关知识、方法,纠正家长的不良心态,帮助他们建立正常的和谐的亲情关系,提高家庭的教育水平,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⑵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

一方面,学校要通过政府、机关、团体、媒体等加强宣传听力康复教育的力度,让社会了解听力康复教育,关心、支持听力康复教育,争取在康复、就业、扶残、助残等方面给予支持,消除对听力损失人士的偏见,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以满足听损学生的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学校要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学会交际,学会生存,尽快适应现代的社会生活,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认识自身价值,培养高尚情操,磨炼意志,从而摆脱孤立的心理隔阂,培养奋发向上的精神。

⑶建设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

学校是听损学生成才的基地,学校环境对听损学生心理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教育的水平越高,对听损学生心理发展的主导作用就越大,就越能促进听损学生心理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违背科学的教育规律,不仅不能促进听损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反而会抑制或摧残他们健康心理的发展。

校园精神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环境,对听损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发展有独特的价值,能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整洁、怡人的校园环境,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良好的教风、班风、学风、校风,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宽松的教学方式。丰富的课外文化生活等对听损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都会有重要的影响。

为此,学校应该从听损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全体听损学生在心理产生行为规范的认同效应、校容、校貌的陶冶效应,人际关系的凝聚效应,良好校风的导向作用。 

二、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各学科的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途径之一,作为教育整体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当然不能脱离学科教学这一主渠道来进行单项活动,事实上在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听损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是预防和解决听损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引导听损学生自尊、自信、自爱,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其目的是使他们善于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形成健康的个性。

因此,只有各科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行为渗透到每天的具体教育教学中,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例如:学校老师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一个学生犯了错误,你批评他,他不但不承认,反而跟你顶牛。这时,教师如果大动肝火,不耐心启发,就会造成僵局,这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收不到教育效果。如果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换种方法,为学生寻找“台阶”,一分为二地评价学生,学生从感情上接受批评愿意改正,教育效果较好。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促进德育与心育的融合。

德育与心理辅导是即有联系又有区别,但二者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具有互补功能的。真正有效的德育与心育是在二者间的紧密结合中进行的,二者结合得越融洽,其效果愈佳。

学校要利用各种活动课、班会课、团队活动举办专题心理讲座、心理主题班会或相关的竞赛活动,对听损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比如开展的主题活动“学会感恩,快乐成长”,此活动由政教处、班主任一起来组织开展。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要激发学生们学会感恩,心存善念,宽容待人,快乐成长。第一对父母感恩,第二对老师感恩,第三是对同学(他人)感恩。

学校也可以围绕此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比如主题班会、绘画比赛、结合父亲节、母亲节设计心理活动课《让爱驻我家》、《我当一天家》、《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专题板报及感恩教育主题小抄报评比等。

这样一学年下来,学生们可以学会感恩,学校的破坏公物现象可以减少,打架事件减少,师生冲突、亲子冲突也大为减少,师生关系、家庭气氛就会融洽许多。

四、要加强劳动观念和职业技术教育,让听损学生掌握一技之长。

学校要加强对听损学生劳动观念的教育,要让听损学生逐步懂得劳动是人的义务,劳动创造世界,任何知识的获得和事业的成功无不通过劳动。当然,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采取不同的内容、方式方法,让学生听得懂,接受得了。

学校还要加强对听损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他们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和劳动技术训练。在日常生活上,要放手他们学习自己照顾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公益劳动,如组织学生打扫卫生,建立手工、雕刻、编织技术等兴趣小组,让学生通过参加小组的劳动,既可以陶冶情操,增强劳动兴趣,又能掌握一定的劳动技术。

学校还可以安排听损学生走出校门,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观工厂、农村、社区等,让他们了解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激发他们热爱社会,热爱劳动,为社会建设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听损学生要走向社会,实现自食其力,自立自强,关键是要掌握一定的技术专长。职业技术教育可以使他们看到前途和希望,真正感到自己和正常人一样具有价值,增强生活的自信心,这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总之,学校对于听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加强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扫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的内在环境和外部环境,使听损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北京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有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lhp.com/jbzs/5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