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耳聋基因是导致耳聋的“罪魁祸首”研究显示60%重度耳聋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另外40%与环境因素相关,如耳毒性药物、围产期感染、新生儿黄疸、缺血缺氧性疾病、噪音等。
耳聋基因分为先天型、迟发型和药物型,听力正常的父母可能是致病基因突变的携带者,虽然表现听力正常,但会在特定条件下发病造成听力残疾或遗传给下一代。
还有一种是母系遗传即药物性耳聋基因突变,若母亲为耳聋患者,遗传给子女的几率是%。
2
怎样才能检测出耳聋基因耳聋基因检测即耳聋基因诊断又称耳聋分子诊断或DNA诊断,是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技术,检测耳聋相关基因分子结构水平和表达水平是否异常,从而对耳聋的病因做出判断。
由于耳聋基因情况十分复杂,尤其在大量的迟发性听力下降患者中,有许多患者由于自身的基因缺陷致病,或由于基因缺陷和多态性造成对致聋环境因素易感性增加而致病。
3
重视耳聋基因筛查,防治耳聋宝宝
耳聋通常是不可逆的,所以要重视耳聋基因筛查,尤其是孕期、新生儿期是检测预防的重要阶段,无论是听力正常还是听力障碍的夫妇,都要做好孕前、孕期、新生儿的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
如果检测出先天性耳聋基因,那么孕前、孕期应在医生指导下生育下一代;对于先天性耳聋的新生儿,应尽早植入人工耳蜗,可有效避免说话前耳聋。
如果检测出药物性耳聋基因,那么需要终身禁止使用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氨基糖甙类药物,这样可避免“一针致聋”。
如果检测出是迟发性耳聋基因,则生活中应避免运动碰撞、遭受耳光、高烧、病毒入侵、高频环境等外界因素导致的听力损伤,同时也要做好人工耳蜗植入的准备工作。
“防患于未然”胜于“亡羊补牢”,耳聋基因“一次检测,终身受益”,耳聋疾病如能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早康复,就能让宝宝远离无声的世界,享受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