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听力障碍 > 疾病知识

生活中这些行为有可能会损伤听力又该如何

耳机音量过大、高噪音环境用力擤鼻涕、挖耳朵……这些行为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儿童听力障碍早发现和早干预至关重要!

这些日常行为损伤听力

耳机音量过大

长时间(一年以上)高音量戴耳机可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建议尽量不使用入耳式耳机,使用耳机时音量以不超过总音量的三分之二为宜。地铁、公交车、夜店、KTV、酒吧等背景噪声大,在嘈杂环境下,人们会不自觉地提高耳机音量,损害听力。建议在嘈杂环境中,最好不要戴耳机听音乐。

高噪音环境

开车时喜欢开窗户,开快车时风噪声可能会超过分贝,这对听力有很大的损伤。除此之外,大声鸣笛、车内放大音量音乐,同样也会伤害耳朵。建议开车时尽量闭上车窗。

用力擤鼻涕

有人擤鼻涕时,喜欢同时捏住两侧鼻子用力擤。殊不知这样会使气流冲浪般“冲进”中耳,从而使中耳内的器官“溺水”,导致听力损害。用力擤鼻或吸鼻会伤及耳朵,甚至发生耳痛、中耳积脓等。孩子老吸鼻涕还会增加患中耳炎的几率,严重者可能并发脑脓肿,十分凶险。

用力拍耳朵

耳膜本身很薄,玩闹时尤需注意不要拍到耳朵。

挖耳朵

挖耳朵容易损伤鼓膜,不建议自行清洁外耳道,尤其是小朋友。其实耳朵能自洁,无需特别清理。

血压、血糖控制不力

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一定要进行及时的治疗,否则可影响内耳供血,进而影响到听力。

保护宝宝听力,从孕妈妈开始

遗传是影响出生宝宝听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加强孕前检查,特别是有耳聋或耳聋家族史的夫妇、曾生育过耳聋患儿的夫妇,应尽可能在孕前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减少耳聋患儿的出生。孕中很多因素也会影响胎儿的听力,主要有孕早期的病毒感染(包括风疹、巨细胞病毒等)、孕期使用耳毒性药物(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高危孕妇(糖尿病、甲低等)。因此,孕期应避免病毒感染和使用耳毒性药物,加强高危孕妇监测。

新生儿72小时内做听力初筛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无创的,要求新生儿在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一般仅用5~10分钟就可完成测试。0-3岁婴幼儿,采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听觉行为观察法或便携式听觉评估仪进行听力筛查;3岁以上儿童除上述筛查外,推荐鼓室图检查,分别在4岁、5岁、6岁各进行一次筛查。如果初筛显示异常的话,需要在42天进行复筛;如果复筛还没通过,需要在3个月内接受更为详尽的听力学的评估,而且要求被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的宝宝在6个月内开始接受治疗干预,这样才能把听力损伤对宝宝的影响降到最小。

植入人工耳蜗要赶在孩子3岁之前

人工耳蜗术后的康复效果受植入者年龄、病因、病程及术前听觉语言水平等因素影响,不同个体的效果可能差异较大。一般无特殊疾病的儿童,最佳植入时机是3岁前,不影响孩子的正常认知学习,4岁~5岁期间是抢救时期,最佳时期不要晚超过6岁~7岁。

助听器选配注意啥?

选配前要进行全面的听力学检查,确定适应证,根据儿童听力损失的性质及程度选配适合的助听器。助听器不可自行网上购买和随意配戴,以免加重儿童的听力损失。医院听力专家建议:如果发现孩子总是把家长的话当成“耳旁风”、看电视时把电视机的声音开到特别大等,出现以上种种应怀疑孩子可能存在听力异常,应尽到正规专业听力机构诊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lhp.com/jbzs/11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