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听力障碍 > 疾病知识

宝宝听力损伤不可逆,这些习惯是ldqu

就在昨天,有位妈妈在后台私信我「宝宝快3岁了,还不会说话,可是你对他笑、跟他做游戏,他又能回应你」。

这位妈妈是急得不行。

到了该说话的年纪,宝宝一点都没有反应,是宝宝不肯开口说话吗?

很多家长往往会忽略——宝宝的说话问题可能与听力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的一些行为甚至会影响宝宝的听力,导致宝宝的听力出现问题。

抛开先天性听力障碍,今天熊猫妈想跟大家聊一聊,家长的哪些行为会损伤宝宝的听力。

一、宝宝听力发育的特点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6个月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听力,刚出生的宝宝更是能够听见外界的声音。但是在不同阶段,宝宝的听力反应不同:

宝宝听力发育特点:

1~3个月:突然听到大声时,会全身抖动、两手握拳;

3~4个月:识别某些声音,听到熟悉的声音会扭头去看;

4~7个月:听到声音时会转头去寻找声源;

8~9个月:从被动地聆听声音发展为模仿大人去发音;

1~2岁:大多数宝宝会用单词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怎样发现宝宝的听力障碍

听力不像是其他生长发育能轻易检测,很多家长都是在发现宝宝明显的异常情况后,才重视宝宝的听力,一般来说,检测宝宝的听力有3道关卡:

1、产前筛查

针对宝宝的听力筛查在妈妈怀孕时就可以进行了,医院会开设有耳聋基因的产前检查项目,以筛查宝宝是否存在有缺陷的耳聋基因。

2、听力筛查

宝宝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医生会对宝宝进行听力筛查,如果初筛没有通过应在42天内进行复查;

若是复查仍然没通过,需要在3个月内做听力学诊断检查,以便把握最佳的治疗时机。

3、生活测试

家长在照顾宝宝时,留心观察宝宝对突然的、尖锐的声音是否有反应,或者在宝宝的耳边拍手、摇铃铛,观察宝宝是否会寻找声源。

如果宝宝一直没有医院检查。

三、如何保护宝宝听力

造成宝宝听力障碍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先天、后天以及对宝宝耳朵的不当护理,熊猫妈就来说说——生活中最容易被家长“踩雷”的行为。

01

躺着喂奶,小心中耳炎!

中耳炎是指位于鼓膜后方的中耳内液的炎症,多发于1岁以上的宝宝,感冒或流感是引起中耳炎的常见原因。

还有一种情况也会导致中耳炎——让宝宝躺着吃奶!

宝宝在平躺吃奶时,乳汁可能会通过咽鼓管流入耳朵,加上宝宝的咽鼓管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流入的乳汁会成为细菌的“营养液”,从而增加宝宝患中耳炎的风险。

如果中耳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鼓膜会被损伤,就会影响听力。

妈妈在母乳喂养时,想要躺喂,尽量选择侧卧,喂奶时注意溢奶、呛奶等情况,避免奶汁流入耳朵或是鼻咽部。

02

警惕“二手烟”的危害

其实,宝宝比成人更容易受到二手烟中有毒物质的影响。

宝宝长期处于烟雾中,除了会增加过敏和哮喘的风险,甚至会影响宝宝的听力。

因为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宝宝的中耳黏膜,使耳内的分泌液增加,造成内耳积液,从而使宝宝听力下降。

有科学研究发现,被动吸二手烟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发生耳部感染的几率明显更高,严重时可能影响听力发展。

别说空气净化器、在阳台抽烟能减少宝宝吸二手烟,香烟烟雾的颗粒非常小,即使不在宝宝身边吸烟,吸烟者身上、地毯上也会残留有害物质,宝宝逃过了“二手烟”,却逃不过“三手烟”。

03

不要轻易给孩子掏耳朵

说到掏耳朵,很多家长都有这个习惯,真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手啊!

实际上,耳朵并不是什么脏东西,反而还对宝宝的耳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比如防止小虫子等微生物的入侵。

而且耳朵本身就具有清洁能力,一般耳屎都能自行排出,如果家长频繁给宝宝掏耳朵,很容易引起外耳道炎,甚至会弄伤宝宝的耳膜,影响宝宝的听力。

总之,一定不要给宝宝掏耳朵!宝宝的耳屎过多时,最好是让专业医生来处理。

滑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lhp.com/jbzs/11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