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一度高考季,很多听障学生及其家长都在咨询,问题集中在一个内容上:是参加普通高考?还是选择单考单招的特殊教育学院。
为此,我们与身边的成年听障朋友们深入沟通,做了一个听障毕业生的小调研。
1.单考单招是时代的产物针对听障学生开设的单考单招最早可以追溯到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正式成立。这在当时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大事。毕竟,以前在各地聋校的听障学生,义务教育至初中毕业,只有直接安置去福利工厂工作的出路,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年之后,终于有一所高等院校可以报考,就多了一条路,聋校的听障学生可以继续读聋人高中,然后通过单考单招接受高等教育。
为了让更多聋校毕业的听障学生能接受高等教育,有了长春大学特殊教育的先河,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等特殊教育学院相继成立或是开设听障班,招收听障学生。
2.体检标准终于获得突破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普通高级中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要求的残疾考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
年,又发生一件对听障群体受教育权产生重大影响的大事——普通高考体检标准中的“双耳聋不收”终于被删除。只要生活能够自理,高考分数上线,普通高等教育院校不得以残疾为由拒收听障考生。普校毕业的听障学生终于如愿以偿,可以报考心仪的普通高等教育院校了。
时至今日,听障学生就读北大、清华已经不稀奇。已毕业的不但有越来越多的听障博士,还有了听障博士后。普通学历教育帮助听障学生积累了更丰富的知识,融入社会能力和经验更强。
3.听障学生需要社群支持有一段比较流行的话:“被一个人接纳和被一群人接纳的存在感是不一样的。被一个人接纳会知道自己的存在,被一群人接纳才知道生命是可以绽放的。自身就能生发出不一样的力量,这种力量会驱动内在潜能去做突破性的改变”。
对普通学校的听障学生而言,周围都是跟自己不一样的普通学生,有时候会倍感孤单和艰辛----普校听障学生不但要好好读书,还要随时注意能否被健全学生、老师所在的环境接纳。
据残联的动态更新数据库显示,已办残疾人证在普校的听障学生是特校听障学生的3倍以上,还不包括更多的未办残疾人证的普校听障学生。
只是普校听障学生分散在不同的普校,1所普校大都只有1位听障学生。如果当地能有相应的社群,那么听障学生及其家长能随时去社群咨询同在普校的听障学生或是毕业听障前辈,了解到其他同类在普校是如何打拼的,这对分散在各个不同普校的听障学生帮助会很大。
而在特殊教育院校(聋校)的听障学生,就没有这个情况,因为周围都是跟自己一样有听障的同学,被接纳只是时间问题。
所幸现在有了网络,相遇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要学会寻求帮助,可以通过